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1

tianmnh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浅谈医药市场营销论文选题方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ustin_xm

已采纳
1 浅谈医药营销人才职业能力及评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3 2 浅谈医药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科技广场 2007/02 3 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数的医药营销组合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S1 4 医药营销终端的信息化建设 中国药业 2007/06 5 娱乐精神,医药营销之道 企业家天地 2007/06 6 浅谈医药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6

浅谈医药市场营销论文选题方向

226 评论(13)

elimdar

手机分销渠道分析(字数:16830,页数:36 ) 成达食品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的战略研究(字数:26357,页数:37 ) 阜新市布路舒尔鞋业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分析(字数:34660,页数:48 ) 北京市康城Townhouse营销策略研究(字数:18671,页数:28 ) 本溪锅炉有限责任公司非价格竞争策略应用研究(字数:15261,页数:24 ) 大连千年科技公司营销战略(字数:20271,页数:33 ) 广州本田营销模式研究(字数:20498,页数:36 ) 科尔沁乳业阜新经销商营销策划研究(字数:20145,页数:29 )可联&系>Q=Q:后面输入接着输入5Q%Q空>间里有所有内容。
321 评论(12)

简单而已

文主要论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广告能够促进市场集中, 而这种集中往往造成市场的不公平。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对于促进经济繁荣和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起着重要作用,是经济机制有效运转,发挥健全作用的主要条件,成为构筑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通常所说的市场竞争可出现四种模式: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这四种模式,同时也是市场结构的四种表现形式。确定某一特定市场结构的性质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行业中厂商的数量;(2)该行业是否由少数几个大厂商所决定;(3)行业的进入是容易还是困难。通常而言,一个具有竞争性,富有效率的市场结构的特征是:较多的竞争厂商,进入成本低,利润水平趋于平均化,而在具体度量市场结构的有效性方面,经济学家们一般采取市场集中率这一指标,尤其是前四家厂商集中率(CR4)。传统的标准是:如果某一行业前四家最大厂商的销售额占全行业市场份额的20%以下,则认为该市场存在着有效、充分竞争;如占20%-30%,则视为少数企业可以控制该市场;如果占60%,则属于少数企业可以基本垄断该市场;若超过90%,则认为少数企业完全垄断该市场。 与对竞争的态度相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垄断基本上都是持否定和批判态度的,认为垄断是竞争的反动,必然扭曲市场机制,妨碍技术进步和创新,剥夺“消费者剩余”,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总之,正如熊彼特所总结的:“在欧美世界内,垄断从来就是被诅咒的……在典型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看来,垄断几乎已成为一切弊病的始祖——事实上,垄断已成为它所隐藏的妖魔。”基于这一认识,绝大多数国家的政策都是鼓励竞争,控制垄断,以使经济出现所谓“理想状态”。 在现实经济中,影响竞争的因素很多。就企业自身行为而言,广告作为其市场营销组合的主要构成变数,也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空间和竞争环境,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影响。当前,我国理论界在讨论广告竞争时,比较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考察的,也就是说,把广告看作是企业参与市场角逐的非价格竞争的手段,是处于竞争中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广义上,广告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广告竞争不仅是企业经营策略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亦是影响行业市场结构和行业集中度的要素之一。那么,广告竞争和市场集中之间到底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广告竞争又是如何影响市场集中的?这不仅是经济学界所试图讨论的问题,同时,当实业界在制订广告竞争策略和政府加强竞争管制时,也必须要给予相当的重视。本文拟就以上这二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 广告竞争强度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 在讨论二者关系时,我们要引入二项指标,一项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市场集中度,另一项就是所谓的广告竞争强度系数,它在数量上有二种表示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行业市场广告竞争强度与市场集中度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关于二者关系存在以下二种假说: 1 线性正相关假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既定的行业市场份额配置格局下,竞争厂商(生产相同产品)在其最大化销售额或利润额的动机驱使下,必然会进行各种广告促销活动。由于厂商间实力不一以及采取种种市场竞争策略中实施效率的差异,使得其中一些厂商较之同行业其他厂商拥有显著的广告促销优势,假定该行业市场总需求额一定(即不会因广告而导致社会需求的跨行业转移),于是,既定的行业市场总需求便会在不同厂商间发生转移,市场份额的配置格局也因广告的需求转移效应而导致重新分配。一般而言,往往是原有市场份额较大的厂商,凭借广告本身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其它有利条件而使行业市场需求向他们转移,从而促使产品销售量增加,销售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经验曲线效应进一步降低了这些厂商的成本,使其有充足的利润进行再投入,导致广告支出额的增加。如此循环扩大,于是,广告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终将促使市场向更高的市场集中水平,甚至是寡头垄断结构水平方向发展。这里,广告费用的绝对支出规模越大,增长速度越快,行业市场的广告竞争就表现得越激烈,强度系数就越高,行业市场的集中速度就越快,集中率就越高,从而在量上构成正向线性函数关系: 在这里,线性相关系数值B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是由每个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行业市场的有效生产最低规模值越大,B值一般也越大。具体而言,在相同的广告竞争强度下,生产用投入品生产行业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要高于生活用消费品生产行业,而耐用生活消费品生产行业的集中率一般也高于非耐用生活消费品生产行业的集中率。 许多调查统计的结果对线性正相关假说提供了支持。1963年,美国对电视广告费超过25万美元的产业进行了调查,其中有23个产业的前四家厂商集中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以上,只有6个产业该比率有所下降。①1963年美国进行的另一次针对了36个大量使用电视广告的行业调查结果表明,与1947年和1954年相比,有25个行业的前四家厂商的集中率有所提高。 2 二次函数相关假说: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广告强度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二次函数假定,其数学表达式为: 这一假说认为,在广告费的支出超过广告阈限效应值之后,正如线性假说所描述的那样,同行业各厂商间的广告竞争将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在这里,广告竞争是因,市场集中为果。但一旦当市场集中度达到一定水平,例如,产业市场中几家最大厂家市场占有份额合计达到50%左右时,由于厂商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寡头厂商间倾向于形成某种默契的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的较高集中水平又反作用于广告竞争:一方面,各大厂商避免无限制的广告战导致彼此生产要素资源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也由于广告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使各大厂商在不致影响其广告促销效果前提下,采取削减单位产品销售收益中的广告投资比重,而形成行业性广告强度系数值的下降。这时,较高的市场集中率导致广告竞争强度的减弱,而且集中度越高,广告竞争强度越低。这时,市场集中为因,广告竞争强度为果。 这一假说成立的基础在于其理论逻辑的合理性,但在计量检验方面,仍显得较为薄弱。 二、 广告是如何促成市场集中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线性正相关假说,还是二次函数相关假说,都认为广告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场集中度,促使市场结构紧缩化,甚至导致有些产业市场由原子型结构向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造成市场结构的差异与变迁的主要因素有二个:卖方集中和进入壁垒。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由于企业实力不一,中小型企业很难与大广告主的巨额广告费用相竞争,容易被挤出市场,这样,既定市场需求(主要是现实性需求)的配置格局发生变化,从这些被淘汰的企业转移到强势企业手中,从而形成卖方集中。广告不仅是形成卖方集中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进入壁垒的重要生成因素。当大广告主对市场进行分割垄断后,为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打击竞争者,对新进入者设置重重的市场障碍,这些市场进入壁垒大多与广告促成有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某项产品的单位成本(或生产某项产品所花费的经营或职能方面的成本)随着每个时期的绝对产量的增长而下降。就一些行业而言,广告有助于消费集中,因此,使产品的生产销售也集中到一些占统治地位的公司手中,广告优势导致卖方集中,使大广告主获得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可以赋予企业以竞争优势。正如尼尔·博登(NeilBorden)所说:“在许多大工业里,大规模生产得以进行的部分原因是广告宣传,而大规模生产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规模经济是一种主要的进入壁垒,它使得新进入者要么大规模打入而遭遇现有公司的激烈报复(这对许多企业来说,由于受资本限制,实际是不可能的);要么小规模打入而处于成本劣势,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3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