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香樟
今天老师用上课时间看了圆明园的毁灭纪录片。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时代最有名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为大清付出的最多,康熙付出的最多,只有他重视科学,雍正虽然执政13年,但在这13年中他竟然在奏折上批下100多万字,而在乾隆统治的时候,人口占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钱财占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钱多的都没地方放。圆明园这个奇迹之所以毁灭就是应为乾隆太自负,有那么多先进的枪不用,觉得自己是最强的。最可恶的就是那群英法联军,你们都说这里美入天堂,为什么还要毁坏,你们可以拿,可以抢,居然还放火烧,哼,真可恶!今天,我看了电影《开国大典》感触颇深。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个镜头:身穿中山服的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们政府成立了!”啊,经过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今天。那一声庄严的宣布,是用那坚定的革命精神组成的;是用那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鲜血换来的。中华大地一片沸腾,这激动人心的消息经无线电的传播震撼了五洲四海 ,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欢跃,为之振奋呢!回想我们中华民族经历的沧桑岁月,不由得眼睛潮湿了。不经历风雨,怎么会有这超越时空的声音?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抚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持着你的岗位?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美丽?我想问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题记雷锋——一个曾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诸位名人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传奇人物。雷锋——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学习的神话般的人物。雷锋——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却永存的伟人。而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自打雷锋一生下来,厄运就缠上了他。家里没有温暖的炉火,没有香甜的乳汁,更没有大碗大碗的红烧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饥饿。后来,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妈妈被地主恶霸逼死,哥哥被资本家残害致死,弟弟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小小年纪就受这样打击的他不但没有轻生的念头,反而会化悲伤为力量,全心全意为革命为人民服务,他心中沸腾的满腔热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灭的。记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动,天上突然乌云滚滚,豆大的雨点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来,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负责打队旗的雷锋吧衣服脱下来,将队旗和红领巾包起来,自己光着小脊梁任凭风吹雨打。同学说他傻,将队旗和红领巾洗下不就行了吗?可他却郑重地说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和队旗一样,都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咱应该格外珍惜。”而这一句话,却深深地感动了那位同学,从此他也像雷锋一样,给于红领巾与队旗至高的尊重与崇敬。雷锋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周围的人们;雷锋总是这样,一心一意为着人民为着世界。看到雷锋这样,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学校门口那壮观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涌入学校对面的小店买午饭,由于人过多,因此只能站着吃,人与人之间距离远则50公分,近则30公分,那个场面真让我不禁想到“百万雪师逼江而下”。而这样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长长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饭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整个一条街似乎被朦朦胧盖上一层白色的面纱。说真的,要不是我亲眼目睹,我真不会相信这种奇观竟然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而且还是反反复复,日复一日地出现。我们对世界做了些什么呢?污染罢了,糟蹋罢了。和雷锋比起来,我们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可我们却为了自己一时的图方便,造成土质污染、空气污染,因而加深了温室效应,对地球对人们极大的伤害!我们虽然碰不上战争时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为国家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吧!只要把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们也就问心无愧了,我们就是伟人,就是英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看完《梅岭星火》之后,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要属陈毅这一形象了。以前,在我们的印象中,陈毅更多的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和诗人。而今天,我要讲的从这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陈毅卓越的领导才能。 我们先来看影片中这样几个场景: 1、一位女同志的丈夫在王明主掌党中央的时候无缘无故的被打成右派,后来又无缘无故的两人离了婚,陈毅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她表示深切的同情,对这样的情况表示无比的愤恨; 2、当国名党军队打过来的时候,政委命令大部队马上撤离,而陈毅则立刻反问:“我们走了,留下一大批伤员怎么办,人民群众怎么办”; 3、在军队来到山上打游击的时候,陈毅和警卫员在水池边抓到两只牛蛙,警卫员高兴地说:“马上回去煮给军长吃”,而陈毅则说:“把它送给伤员去”; 4、一个士兵因为母亲病了,想偷偷回去看望一下他的母亲,后来被抓住了,并把他绑了起来,认为他是想逃跑,去叛变,去给国民党通风报信,而陈毅则非但没有怀疑他,反而亲自为他松绑,并跟他一些钱,让他去看望他的母亲。 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陈毅是怎么称呼当地的老百姓的?他叫他们老表,这在朴实之中又平添了一份亲切。 这些细节体现出陈毅在处理与下属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的卓越才能。懂得以理寓情,以情感人,真情所致,众心所归。 我们民族是一个重感情的民族,所以领导人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工作中,欠不可小看感情投资,它往往能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雪中送炭的关怀,解人危急的帮助,常令人终身难忘,排解郁怨的谈心和理解,可以让人情感相投。历史上,漂母一饭,令韩信终身难忘,其可贵之处自然不是这饭本身,而是蕴含其中的一片真情。吴用起兵,士卒力战不退,视死如归,这不是他用鞭子驱赶的结果,而是他与将士“同衣食,共劳苦”的作风感人。 忠诚的热情和创造力需要领导人同赤诚真挚的爱心去培养,去激励的。真情所致,众心所归。“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明的领导绝不会忽略用爱的情丝去联结众心的。只有会尊重人,关心人,会理解人,才会赢得人心,才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们才会把热情奉献给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 真情所致,众心所归,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梅岭星火的真实写照。
我用了几天时间认真读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后,感受颇大。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为答复林彪而写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毛泽东同志说:现在虽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他在中国的环境里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是毛主席用乐观平态度和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说明了中国革命会从一点点发展得很快,红色政权的革命力量就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全国并且最终取得伟大胜利。事实也证明了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当时的群众受国民党的压迫为这把火的燃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共产党则是点起这把火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终会偏向正义的一方——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主义革命。真想不到毛主席在那个时候对中国革命有那么大的认识,分析的那么透彻;他可以站在圈外来客观判断中国当时的形势;更让人佩服的是毛泽东同志应用了哲学的思想来解释这个问题,可见其是多么的博学。不愧是一代领袖,文韬武略,起之大家!我很是佩服毛主席伟大的思想和超强的领导能力。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本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主席认为,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他早早就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而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会使统治阶级内混战不断并且会一天天扩大。他领导下的共产党坚持共农民主的口号是正确的,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会让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这种革命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犯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会看小了这种力量从而不能正确地判断中国的政治形势。毛主席及时地发现了这种影响革命的思想并作出了必要的批评,运用他的领导能力,做出坚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确决定。整封信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考虑全面,非常有说服力。在当时那种混乱不定人心摇摆的情形下,毛主席仍然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冷静与乐观,他对局势清晰客观的认识,使他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文章不仅思维严谨,语言文字充满了诗人的气质,让人觉得毛主席是站在高山之上看着东方光芒四射的一轮朝日。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在革命前进的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我个人觉得,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的这种伟大思想和对革命事业不懈努力终生的伟大贡献。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毛主席的敢于创新,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现实与理论之间选择适合实际情况,善于分析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到底该如何取舍,开辟出一条自己的理想的大门。要适应社会,不能完全脱离了社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科学分析事情,客观看待事物,坚持事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充分运用毛泽东思想,充分发挥发挥毛泽东思想,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到群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