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7

潇潇地中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外音乐简史及音乐赏析论文选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土豆712

已采纳
1、中国音乐史学研究  2、通俗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研  3、民族音乐学研究  4、音乐美学与音乐批评研究  5、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6、中国歌剧艺术研究  7、外国音乐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研究  8、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表演理论研究  钢琴类的: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试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   关于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问题   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   钢琴教学中发挥主体性的研究   分析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试论二者的写作特征   集体课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因素在浪漫派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研究   简述肖邦的创作手法   右踏板在钢琴中的运用   谈谈钢琴的演奏方法   舒曼的钢琴创作   论爵士乐的风格演变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与辅导   论钢琴学习中复调的训练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钢琴踏板的原理与运用研究   论钢琴演奏技术与训练   论钢琴曲<<绣金匾>>创作与演奏   论钢琴曲<<陕西民歌主题变奏曲>>的创作与演奏   论钢琴曲<<兰花花>>的创作与演奏   论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创作与演奏   论钢琴曲<<解放区的天>>的创作与演奏   论钢琴曲<<花豉>>的创作与演奏   浅谈钢琴曲<<变奏曲>>创作与演奏   浅谈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   浅谈钢琴曲<<巴蜀之画>>的创作与演奏   浅谈钢琴曲<<北风吹>>的创作与演奏   浅谈钢琴曲<<松花江上>的创作与演奏   如何提高学生的练琴效率   如何运用钢琴的踏板   试论中国钢琴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钢琴初级教学如何选择使用的教材   如何正确的读谱   浅谈贝多芬奏鸣曲<<热情>>   如何弹好声乐伴奏   浅变钢琴伴奏对钢琴演奏的益处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第81号a   建国初期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及影响   钢琴演奏中记忆力的培养与背谱方法研究   论钢琴演奏的发音与触键方法   钢琴作品的视奏能力研究   试论钢琴演奏的重要美学原则_技术与表现的统一   论钢琴演奏中的身体协调与运动平衡   论钢琴曲<<浏阳河>>的创作与演奏

中外音乐简史及音乐赏析论文选题

313 评论(15)

shunyi1985

你看下这个是不是你要的?  赏析德彪西钢琴名曲《水中倒影》  来源: 作者:朱 勇  德彪西与这些画家有着广泛的接触,深受其影响,并自觉地将绘画中的这种风格倾向表现在自己的音乐中,从而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重要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注重和弦本身的、客观的音响价值,用模拟代替陈述,用感觉代替情绪,音乐的造型重于情感,诗意重于情节,直觉重于理性等。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上看,旋律在印象主义音乐中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很少以悠长如歌的形式出现,而是变成简短、精炼、零碎的主题动机。和声的丰富色彩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中包括摆脱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引进古老的自然调式、东方的五声音阶、人为的全音音阶,淡化传统的和声功能体系,扩大和弦的使用范围,用附加音或省略音,四度、五度等不同音程叠置的方式,增加一系列的特殊复合和弦等,和声材料非常多样化,形成独具印象主义特色的色彩性和声。其乐曲结构比较松散自由,段落界线相对模糊,由于音乐中缺少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动力,乐曲呈现出一个个音乐画面的对比并置状态,是绘画性的、意象性的、一块块的色彩的对比,曲式比较自由,通常仅仅在整体上保留了某些再现三段式的特征。音乐的织体异常的丰富多彩,音响效果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透明、时而丰满,变幻莫测,给人不尽的新奇之感。  德彪西分别在1905年和1907年作有《意象》二集,每集各有三首乐曲。钢琴曲《水中倒影》即是其中第一集的第一首,下面试以这首乐曲为例来看看上述印象主义音乐特性在作品中的体现。  《水中倒影》的整体结构具有五段体回旋曲式的特征,第一、三、五段是基本主题的陈述,第二、四段属于两个对比性的插部,主题再现时有较大的变化。1-15小节是乐曲的第一部分,其中前八小节是整首乐曲的基本主题,分为4+4两个乐节(谱例一)。  谱例一:  这八个小节可以分为很明显的三个和声层:上方和声采用柱式和弦的形式以很弱的力度奏出,这些浮动的和弦仿佛描绘出洒满阳光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中间和声层是很简短的一个旋律sol-mi-re,它代表着“倒影”的主题,并在时值上有所强调,其位置显得隐蔽、含蓄,宛如微风吹拂的湖面,倒影似有若无,可当你睁大眼睛看时,它却清晰地显现在水中;最下面的和声层是主属音的持续,以一个和谐的纯五度音程在下面作为基础,使得音乐更有种清澈、透明之感。八个小节的主题呈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个立体的画面:湿润的大地承载着一波轻轻摇荡的绿水,水中有一个清晰、悠扬、美丽的倒影……主题陈述完后,和声构成中增加了一些变音(谱例二)。  谱例二:  左手的低音出现半音级进的线条,并用八度加厚。其上是四度、五度等多种音程叠置的柱式和弦,这种和弦结构形式在后面同样使用很多,形成德彪西富有特色的色彩性和声。在这些色彩性和声之上还漂浮着另外两个简短的旋律,其材料正是来源于前面主题陈述的最上方和声层,仿佛是水波浪尖上跳动的阳光一般。第14小节的和弦很有特色(谱例三)。  谱例三:  左手低音是带有增二度特性音程的四音列,右手演奏的和声既有平行三度(大小三度音程交替出现),又在内声部隐含着平行五度的进行,这一个小节就综合了三、四、五、六、七度音程的叠置;高音形成la-sol-fa-mi-re-do的旋律线条,似有结束一个段落的意味,但其下方的和声却是不稳定的、动荡不安的,很好地将情绪引入第二部分。就这一部分来讲,后面的七小节是对前面八小节主题的补充,仿佛作画之时先把物体轮廓勾勒出来,再对其背景色彩进行初步渲染,把浓墨重彩的笔触留在后头进行。  16-19小节似乎是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过渡(谱例四)。  谱例四:  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序进,在低音部出现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五声音阶,音区的大跨度移动,形成突兀的音响效果,减三和弦的分解用三连音来表现,造成短促而有动力的音响,是对即将出来的音乐材料和六连音形态的预示。从20小节开始是连续16小节高低音区快速流动的音型,跨越广阔音域的多层次的钢琴织体,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荡漾水波所反射出来的奇幻景象。20-23小节的快速分解音型,交替出现了大三、小三、增三、减三和弦和省略音的减小七、减七和弦,不协和的音响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前两小节左手更以饱满的时值奏出分解形式的减七和弦(谱例五)。  谱例五:  22-23小节右手快速流动的高音点被左手点击出一个re-降mi-还原mi-fa的半音级进音列,浮光掠影地描绘出奇幻的水波影像。24-35小节基本上是建立在属音持续基础上的,这是德彪西为避免调式中心音的消失而经常采用的方法,在此曲的后面也常出现。24-30小节的右手是fa-sol-la-si(后变成还原si)四音列的快速分解,衬托着左手位于中音区的柔和而富有表情的旋律线条,附点节奏的使用让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30-35小节快速流动的音型与三连音节奏相互交替,伴随着力度的不断增长又渐渐消退,音乐的速度渐渐放缓,温柔地连向第三部分的主题再现,好像是风的短暂停歇。这里的和弦同样充满色彩,甚至出现了mi、fa、sol、la同时奏响的块状和弦  本篇论文来源于 完全论文网 原文链接:
226 评论(13)

王鑫win

选修音乐史是课程,论文题目是自己设定。
23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