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1

10520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楚辞研究论文集是什么书体类型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驭浪

已采纳
楚辞作为一种新诗体,具有以下明显的文体特征:1、篇章体制的宏伟繁复。楚辞的大部分作品篇章都比较长,比如《离骚》全诗有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而《天问》全诗有三百五十多句,一千五百多字。其他如宋玉创作的《九辩》等也都是长篇大作。与北方的乐歌《诗经》作品相比,这些作品不仅篇章比较长大,而且还有许多复杂的体制形式。如长诗《离骚》的末尾有“乱”,《涉江》、《哀郢》、《怀沙》、《招魂》的篇末也有乱,而《抽思》的体制更复杂,不仅有乱,还有少歌和倡。而这些,在《诗经》里都是很没有的。篇章体制的宏伟繁复因此成为是楚辞区别于《诗经》,独立为一种新诗体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2、独特的句式、语调。楚辞与《诗经》在篇章体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句式和语调上则有着更明显的差异。(1)句式的加长我们都知道《诗经》作品主要是四言诗,篇幅不大,以重章叠句的形式构成。与《诗经》相比,楚辞作品句式大都比较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这些句子比起《诗经》的四言来说,句式都已经加长了。(2)“兮”的使用除句式加长之外,楚辞中还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 这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 “兮”字在诗歌中的出现当然不始于楚辞,《诗经》中就已经可以看到带有“兮”字的诗句,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但是楚辞中的“兮”字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诗经》,如在现存的屈原作品中,除了《天问》、《招魂》外,其他作品都广泛使用了“兮”字。不仅如此,楚辞中的兮字还有着《诗经》中的“兮”字所不具备的特殊功用。楚辞中的“兮”字有多种位置和意义,其位置有的在每一句的之间,这种形式大多出现在《九歌》里,如“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有的在上下句之间,这种形式大多出现在《离骚》和《九章》的多数篇章里,如“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有的在下句末,如《橘颂》“蘇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三种形式中只有第三种,也就是《橘颂》中的“兮”字使用类型是沿用了《诗经》中兮字的使用方式,而其他两种与《诗经》中不同的类型,是楚辞中使用更广泛,也更有典型性的。这些“兮”字不仅有着《诗经》中的兮字所具有的表情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同时起着调整节奏的功能。尤其是在《离骚》、《九章》等散文化长句较多的篇章中,“兮”字的这种作用就更为突出。因为这些诗篇中一般两句构成上下对称的长句,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这样的长句中需要在中间位置稍加停顿,以方便诵读,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而位于句子中央的“兮”字正很好的发挥了这一作用。此外,闻一多先生还认为《九歌》中的“兮”字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如“采芳洲兮杜若”,“兮”字有“之”的意思;再如“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这里的“兮”字有“于”的意思。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楚辞中的“兮”字不仅使用频率极高,更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比如增强节奏、代替虚词起语法作用等,而这正是屈原的创造,是楚辞所独有的。

楚辞研究论文集是什么书体类型

148 评论(9)

18609991493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2]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2-3]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4]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226 评论(9)

l528369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作“楚词”。作品运用楚地(现在湖南,湖北,安徽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化、辞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兮”字作衬字。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140 评论(9)

wxw19921210

经指<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共五部,有的地方把<乐经>也算进去,叫做六经或者六艺史指史书,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四史中的〈史记〉〈三国志〉等子指诸子百家的言论,什么孟子墨子韩非子荀子之类集指某人或某类著作的合集,例如杜甫的〈杜工部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楚辞我估计属于经
198 评论(13)

任王蕾蕾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355 评论(12)

liu12045257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15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