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u2011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家住建阳民主南路财富广场的市民李永明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感受颇深:1977年他的结婚证书上还印着“果糖、布票已领”字样。当时物资紧 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他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只有28元,如今工资1880多元,市场供应应有尽有。 当时,“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在建阳城镇家庭里,“万元户”太普通了。李永明说,他家人的主食不断下降,饭量越来越小,副食的消费量攀升,吃得越来越好。现在,他家已经摆脱过去以粮食为主的粗放消费方式,逐渐向讲究营养、风味、疗效、方便消费方式转变。 说起变化,李永明侃侃而谈,过去,他一家三代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旧房里;去年,他们喜迁新居,住进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添置一套新家具,全新装饰,心情舒畅了。 那时,既没有闲钱,也没有太多的闲暇,节假日要么呆在家里,要么走亲串友;去年十一黄金周,夫妻俩到海南、深圳旅游;今年十一黄金周,随团周游“新马泰”。旅游正成为建阳人的新时尚。 十多年前,与亲人的交流方式是写家信,奢侈一点,到邮电部门打个长途电话;今天,家里的电话可以随时拨打,还可以掏出手机发个短信息,打开电脑发封电子邮件,信息沟通变得如此容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迅速缩短。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让李永明感慨万千。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大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近几年,我亲眼目睹了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家乡的山变了,从前光秃秃的“馒头”,现在变成绿油油的了;家乡的水变了,从前臭烘烘的“龙须沟”,现在变成清凌凌的了;家乡的路变了,从前泥泞崎岖的“羊肠小道”,现在变成又宽又直的柏油马路了;家乡的房子变了,从前低矮的草棚,现在变成高大的楼房了;家乡的田野变了,从前大片大片撂荒的“金土地”,现在变成十里飘香的米粮仓了;家乡的人变了,从前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农夫,现在变成不但追求物质生活,而且追求精神生活的现代化的农民了……家乡在一点点地变化着。家乡在一天天地变化着。我睁大了眼睛,细心地观察着,留心地搜察着,仔细地发现着……恨不得把家乡的一山一水的变化,一草一木的变化,一人一事的变化,统统装进我的脑海里,成为我美好记忆的一部分。从前,张二哥是我们村有名的“穷光蛋”。他从小父母双亡,姐姐出嫁后,他就成了孤儿。他的家里穷得丁当响,一日三餐食不果腹,一年四季衣不蔽体。家里只有三间破瓦房,冬不能遮风,夏不能挡雨。三十岁的人了,还是光棍一个,没有哪家姑娘瞧得起他,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几年前,张二哥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到广东去打工,辛辛苦苦挣得了三万元钱。回村后,他承包了队里的鱼塘和果园,年收入将近六万元。现在,张二哥不但盖起了两层小洋楼,购买了高档的家具和家用电器,娶了媳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之家”,而且,他还带领着乡亲们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成为了我们村响当当的“致富状元”。张二哥说:“现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甩开膀子大干实干一番事业,创造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啊!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祖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一个缩影!我爱我可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