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r455
贵州民族主要有汉族(62%)、苗族(12%)、布依族(8%)、侗族(5%)、土家族(4%)、彝族(2%)、仡佬族(2%)、水族(1%)等18个民族,后来又陆续迁入藏、维吾尔等民族,约有48个民族成分。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3个民族乡。在语言上: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以苗族方言土语最多,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在文化及宗教信仰方面:贵州的宗教信仰也是多元的,除中国本土的道教而外,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贵州传播。扩展资料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90年代以来,贵州传统民族文化受到很大冲击,许多传统文化迅速消失,状况令人担忧。如何从传承弘扬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贵州民族文化,对于贵州各级政府至关重要。因为,随着大规模的城镇化,民族文化将随着村落的消失而灭亡。因此,保护贵州传统的民族文化对于传承世界文明有着积极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贵州少数民族中,普遍信仰的是“自然宗教”,主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农业祭祀,都发端于原始的信仰,现在统称为“民间宗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百度百科-贵州民族 
全省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62%)、苗族(12%)、布依族(8%)、侗族(5%)、土家族(4%)、彝族(2%)、仡佬族(2%)、水族(1%)等18个民族,后来又陆续迁入藏、维吾尔等民族,约有48个民族成份。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3个民族乡。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以苗族方言土语最多,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汉字,故又有“反书”之称。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以上几种文字由于文字本身并不完善,加上它们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因而只掌握在少数巫师、教徒之中,在民间没有真正推广使用。旧石器时代贵州就已形成观音洞文化,有桐梓人、水城人居住。秦汉时中央势力还未曾进入贵州,明朝后汉人大量迁入,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逐步把化外之地的贵州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贵州的原始宗教有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图腾崇拜、巫术、蛊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具体内容在-Mg83Ls4Qz5xvVfBBxCswiaHKblBGue_tVMejyIZg1BogSqco4PCA7gjWdszZeJiyMvuN2-TWQAIp55eVDGhS5LU7FK7vCuFOsWv-Xu
彝族热情好客,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这是云南彝族的传统习俗。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彝族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待客的肉食以膘肥、肉厚为体面,切成大坨,拌入佐料,俗称“坨坨肉”。吃饭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烧羊肝、牛肝给客人吃,表示敬重。鸡头送给最尊贵或最年长的人吃。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彝族的尊老习俗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其余人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盛饭、夹菜、泡汤。彝族的拜干亲风俗石林、玉溪、富民等地彝族,有一种“拜干亲”(也称“撞名”)的习俗。家长择一吉日,带孩子等待在某条小路上,用树枝搭一座小桥,拜第一个经过这里的人为干爹或干妈,当场举行拜亲仪式,设酒菜招待。干爹、干妈给孩子再取一个名字和送礼物,干亲抱着孩子来回走过小桥3次,表示孩子从此摆脱病魔的缠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