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0

ss石小翔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高考教育改革的议论文素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邹雨2010

已采纳
瞧瞧现在的小学生,每天都要写好多好多作业。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小学生,每天要写2千字左右的作业。这相当于1篇论文!一个学期大约4个月,一个月大约30天,由此推算,一个小学生一个学期要写约24万字的作业!这意味着什么?多可怕!这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好处”。    现在的小学生,书包也重得出奇!据调查,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书包重量为3斤左右,一个小学中年级学生书包重6斤左右,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书包重约10斤左右!看看,看看!这些数字,多吓人!更吓人的是,现在的小学生除了老师的“珠峰(‘珠穆朗玛峰’的简写)作业”外,还有家长们的“泰山作业”与“泰山兴趣班”。据网上披露,平均每个小学生要上3个兴趣班,多则9-10个,为的是什么?大学,名牌大学啊!瞧瞧,太吓人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综艺节目,有一集叫“男孩危机”,好像与应试教育无关,其实不然。可不是吗?如今的男孩普遍胆小,懦弱;女孩要么过于文静,要么过于粗暴。倘使出了什么事,家长老师们会怎么处理呢?要么若无其事,要么敷衍了事。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我认为仍是应试教育。    有人会说,作业做得多,考试考得多,将来一定能够考上“名牌”。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个极端的错误。在美国,幼儿园的老师教小朋友认识圆,一定不能说它是一个什么固定的名称,否则将会接受法律的制裁。    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改革今天的教育思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轻松地学习、生活。将来,我一定要做一个改革应试教育的革命者!

关于高考教育改革的议论文素材

228 评论(8)

yl_justgo

高考,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打记事起就听大人们谈论高考,说不熟悉是我从未接触过它.如果说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评论高考,一定会引起很多经历过高考的人的嗤之以鼻,不过站在我的角度看高考似乎更清晰. 高考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一场考试,一场及其平常的考试.可因为种种的原由,高考变的似乎不那么简单了.小时侯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其中绝对不会少那一样:上大学!殊不知,上大学不是那么简单的喊句口号就能做到的,小学、初中、高中,这些阶段就是为上大学做铺垫的。小学,本是玩的年纪,可我看见的却是一副副眼镜,一只只沉到不能再沉的书包(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上起了MBA),为了高考----从娃娃抓起!! 再说说初中,为了考上更好的高中,三年初中的艰苦生活一点也不亚于三年的高中生活,不是说一脚跨进名牌高中就等于一脚跨进了名牌大学么?于是学生们废寝忘食地学习,老师忘我地教育,为了共同的目标----中考而迈进。 先来说说那个什么素质教育,我想起码在小学的阶段应该能够实现“素质”教育吧,可是在本人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国家说要给全国的孩子们减负,于是我们学校履行了这一重要思想,可还没到3天的光景,一切恢复原样,不但没有减负反倒是给我们这些孩子的肩上在重重的添上一层负担。初中,在初中的教学中,“素质”这两个字只在前一年半中稍有出现,后半段可想而知,开学发书的时候有音乐、美术、劳作等等,可仔细看看课程表里面没有半个字和刚才提到的有关,所有一切“副课”都得给主课让道,老师振振有辞地话至今还在我耳边萦绕:“你们都是要成为高中生的人了,还要什么自修课?不要抓抓紧啊。时间就是金钱,多一节课就能多讲些内容。”于是书包里装的满是参考答案和试卷。老师还说:“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要把握住了!”冲着这句话我们只有挑灯夜读奋力拼搏,丝毫没有半点马虎。早晨看见同学的双眼和我一样,猩红,并半有深深的黑眼圈。上课时,哈欠声接连不断。 不知道老师看着心不心疼。 用我的比喻,高中就是人间的地狱,高三就是这地狱的第18层,或许我的比喻有写过分,但这是事实。高中生活的苦我就不多说了,各位也都心知肚明。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看考场外那些焦急等待的父母,看看考场外那些维持治安的警察,看看那些报纸、电视的报道。。。。。。人们似乎过于重视高考了,高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并不这么想:“上了大学么就等于抓到了就业的机会呀!”这话对吗,或许,我只能说或许对吧,高考,我觉得和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高考前要如此的复习?高考始终是不脱离文本的一种考试,它测试到生活中的能力了吗?没有。考出高分只能说明你对文本的掌握非常好,而并没有真正看到你的能力。这个社会高分低能的人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的高级“弱智”。应试教育还摧残了一部分人的身心,排名次,我不认为排名次是一件好事,它带来的种种幅面影响远比正面的多的多;分数,为什么我们会那么重视分数?在我们的眼中分数其实和金钱一样重要,我们甚至不会想去纠正哪里错了,而是一味的责备自己得的低分。应试教育,一张可怕的网,我想能漏网的鱼寥寥无几,像韩寒那样的漏网之鱼我看是少之又少。有教育界的人认为韩寒是侥幸,对,就是侥幸,可我觉得他的侥幸真是幸运了,远离了高考的魔爪,过自己的生活。 高考还会一直走下去,莘莘学子们将一如既往的前仆后继地赶去前线,有时候自己会奢望,如果高考取缔了那是一件多令人高兴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但我觉得一定不止我一个人希望这事快点到来,这么多年来,高考喊着要改革,那改了吗?
16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