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5

ns狮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宝石的论文题目大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邹先知

已采纳
你有没有地大的同学,去问一下就行哒撒!

有关宝石的论文题目大全

302 评论(14)

梁鹏程3

这几年翡翠 和田涨的厉害 可以分写下写论文很有用的 实用 和实际接轨 石家庄晶玉来珠宝行 可以为您提供这方面论文
235 评论(8)

chaihuang2

氧化铝、刚玉、红宝石和蓝宝石虽然名称各异,其形态、硬度、性质、用途也不相同,贵贱更是相距甚远,但是它们的化学成份却完全相同,皆是氧化铝. 一.氧化铝 纯净的氧化铝是白色无定形粉末,俗称矾土,密度9-0g/cm3,熔点2050℃、沸点2980℃,不溶于水,氧化铝主要有α型和γ型两种变体,工业上可从铝土矿中提取. 铝土矿(Al2O3·H2O和Al2O3·3H2O)是铝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矿物,将其粉碎后用高温氢氧化钠溶液浸渍,获得铝酸钠溶液;过滤去掉残渣,将滤液降温并加入氢氧化铝晶体,经长时间搅拌,铝酸钠溶液会分解析出氢氧化铝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洗净,再在950-1200℃的温度下煅烧,就得到α型氧化铝粉末,母液可循环利用.此法由奥地利科学家拜耳(K.J.Bayer)在1888年发明,时至今日仍是工业生产氧化铝的主要方法,人称“拜耳法”. 在α型氧化铝的晶格中,氧离子为六方紧密堆积,Al3+对称地分布在氧离子围成的八面体配位中心,晶格能很大,故熔点、沸点很高.α型氧化铝不溶于水和酸,工业上也称铝氧,是制金属铝的基本原料;也用于制各种耐火砖、耐火坩埚、耐火管、耐高温实验仪器;还可作研磨剂、阻燃剂、填充料等;高纯的α型氧化铝还是生产人造刚玉、人造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原料;还用于生产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板基. γ型氧化铝是氢氧化铝在140-150℃的低温环境下脱水制得,工业上也叫活性氧化铝、铝胶.其结构中氧离子近似为立方面心紧密堆积,Al3+不规则地分布在由氧离子围成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之中.γ型氧化铝不溶于水,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将它加热至1200℃就全部转化为α型氧化铝.γ型氧化铝是一种多孔性物质,每克的内表面积高达数百平方米,活性高吸附能力强.工业品常为无色或微带粉红的圆柱型颗粒,耐压性好.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是常用的吸附剂、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在工业上是变压器油、透平油的脱酸剂,还用于色层分析;在实验室是中性强干燥剂,其干燥能力不亚于五氧化二磷,使用后在175℃以下加热6-8h还能再生重复使用. 目前世界上用拜耳法生产的氧化铝要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氧化铝大部分用于制金属铝,用作其它用途的不到10%. 二.刚玉 自然界天然存在的α型氧化铝晶体叫做刚玉,常因含有不同的杂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刚玉一般呈带蓝或带黄的灰色,有玻璃或金刚光泽,密度在9-1g/cm3,硬度8,仅次于金刚石和碳化硅,能耐高温.含有铁的氧化物的刚玉砂叫金刚砂,呈暗灰色、暗黑色,常作研磨材料,用于制各种研磨纸、砂轮、研磨石,也用于加工光学仪器和某些金属制品. 因天然刚玉产量供不应求,工业上常将纯α型氧化铝粉末在高温电炉中烧结制成人造刚玉,也称电熔刚玉.它能耐1800℃以上的高温,是制造高级特殊耐火材料的原料,有高温下机械强度大,抗热震性好,抗侵蚀性强,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制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衬、喷咀,雷达天线保护罩,原子能反应堆材料,高级高频绝缘陶瓷,冶炼纯金属和合金的坩埚,高温发热原件,热电偶保护管,各种高温炉的炉衬等.人造刚玉还用于制精密仪表轴承和金属丝的拉丝模具.我国自1958年起就能产生人造刚玉了. 三.红宝石和蓝宝石 混有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的优质刚玉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宝石和蓝宝石,是制作名贵首饰的材料,其微粒可制精密仪表和手表的轴承. 红宝石是天然产的透明红色刚玉,颜色从淡玫瑰红至深胭脂红,有的还略带紫色色调,有的有星光,以呈鸽子血红色最具有商业价值.红色是晶体中含少量氧化铬之故.红宝石是宝石中的珍品,七月生辰石.红宝石英语为Ruby,源出拉丁语ruber意为红色,硬度为9,密度常为4g/cm3,有金刚光泽.天然红宝石重量达1克拉的不多,超过5克拉已属罕见,世界上每年开采的红宝石其中品质最优者仅占千分之一.世界天然红宝石迄今发现最大的重3450克拉产自缅甸,世界著名的巨大星光红宝石重7克拉,著名的鸽血红宝石重55克拉.世界红宝石最有名的产地是缅甸曼德拉的东北部,还有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1973年在非洲肯尼亚的恩干加,1978年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波利,70年代末在巴基斯担的罕萨先后发现大型红宝石矿藏,以上发现被誉为70年代世界红宝石矿三大发现.我国红宝石主要产地为云南
258 评论(12)

水瓶兔

没有带过珠宝。不在行、
308 评论(12)

岁月静好01

相似宝玉石的常规仪器鉴定摘要:笔者对相似宝玉石进行了论述,重点叙述了28种相似宝玉石品种的鉴别与相似宝玉石品种的区别特征。关键字:相似宝玉石鉴定特征区别 1、钻石与合成碳硅石的鉴别二者在光泽、火彩、密度上基本相同,折射率都大于78,用热导仪检测均有钻石反应。所不同的是:合成碳硅石为一轴晶正光性,放大观察时小面棱重影、白线状细长的管状包体,在电导仪下具导电反应;而钻石放大观察无小面棱重影,且具有天然矿物包体,电导仪检测无反应。2、红宝石与红色石榴子石的鉴别二者均为红色、光泽、密度又相似;红宝石为非均质体宝石,具多色性。石榴子石为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前者有荧光。后者无;前者的光谱在蓝区为吸收线。后者的光谱在蓝区为吸收带;3、紫水晶、方柱石、堇青石的鉴别三者均为紫色调,折射率、密度基本相似。紫水晶与方柱石的区别在于:前者无解理,贝壳状断囗,有色带,一轴晶正光性。而后者具有解理,参差状断囗,一轴晶负光性;紫水晶与堇青石的区别:堇青石有解理,二轴晶,三色性明显。而紫水晶为弱二色性;堇青石与方柱石的区别:前者明显的三色性,二轴晶。后者弱的二色性,一轴晶;4、碧玺、磷灰石、赛黄晶的鉴别三者虽然颜色各异,但其折射率、密度基本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碧玺为一轴晶负光性,双折射率大,具明显的二色性,放大观察可见明显的小面棱重影;磷灰石也为一轴晶负光性,但双折射率小,多色性不明显,具解理,在580nm有双吸收线;赛黄晶虽然具解理,但为二轴晶,可见干涉图和弱的荧光;5、石英与长石的鉴别这里的石英是指具有乳光效应、半透明的种类。长石是指具有月光效应的白色品种;二者的区别在于:石英为一轴晶正光性,无解理、贝壳状断囗,折射率为544—553;长石为二轴晶,有解理、具晕彩效应;6、尖晶石与符山石的鉴别尖晶石与符山石的区别:前者均质性,有时具光性异常,无多色性,放大观察见细小八面体负晶;后者为一轴晶,有多色性,但是双折射率小,放大观察见气液包体、矿物包体;7、透辉石与矽线石的鉴别透辉石的鉴定特征为具有两组解理,断囗为参差状,外光源放大观察(凸面型的底面),除了具明显的阶梯状断面外,还有与之垂直的裂缝,此裂缝即为另一组解理,多具星光效应;与之区别的矽线石特征为:具有一组解理,外光源放大观察(凸面型的底面),具有向珍珠的沙丘纹状的阶梯,实为解理,没有与之垂直的裂缝,此为一组解理的特征,多具有星光效应;8、绿色柱晶石与绿色透辉石的鉴别二者均为二轴晶,也都具猫眼效应。区别在于:柱晶石具明显的多色性,双折射率小。而透辉石具有弱的多色性,双折射率较大,铬透辉石在红区有铬的吸收线;9、无色钠长石玉、无色石英岩玉、无色蛇纹石玉、无色玛瑙的鉴别无色钠长石玉主要由钠长石组成,其折射率均低于54,放大观察(凸面型的边部),多数具柱粒状变晶结构;而石英岩玉的折射率为54以上,放大观察(凸面型的边部)为鳞片粒状或粒状变晶结构。也就是二者的折射率、结构不一样;无色蛇纹石玉为纤维状变晶结构,区别于石英岩玉、钠长石玉;而玛瑙为隐晶质结构,具同心层状、条带状组构。区别于其它玉石;10、葡萄石与软玉的鉴别葡萄石除可见到特征的放射状结构外,亦可见438nm的弱吸收带。此带位于紫区的边缘,在观察时,必须先观察分光镜紫区的宽窄,然后放上宝石观察才能观察到;软玉为纤维状变晶结构,分光镜检测,各别在蓝区有模糊的吸收线,紫区无;11、翡翠与水钙铝榴石的鉴别此二种玉石只是密度相似,折射率相差较大,二者的结构也有差别,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把水钙铝榴石鉴定为染色的翡翠。究其原因是学生只观测了滤色镜和密度,而没有测折射率。故二者的区别是:结构、折射率;12、菱锰矿与蔷薇辉石的鉴别二者均为锰至色,又都为粉红色。区别在于:前者的折射率在60-78之间变化,是一个动值。而后者的折射率在73左右,是一个固定的值(54除外,因测到共生物石英);前者的组构为鲕状、肾状、条带状、层纹状、粒状等。而后者为柱粒状变晶结构;前者盐酸测试有反应,后者无反应;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由于样品所限,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故只能是抛砖引玉,以此启发、告诫同行和后人,少走或不走弯路。因为在宝玉石的鉴定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态度,严紧求实的作风。切不可对所从事的工作不负责任,我们鉴定工作者的失误,会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社会的不和协、经济上的纠纷等,为此宝玉石鉴定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地按照工作程序有步骤和有条理的进行,而不应敷衍塞责、信口开河、应付了事。宝玉石鉴定的结果应该是准确无误,即使经权威的宝玉石鉴定专家运用现代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也仍然如此。以树立良好的信誉。珠宝鉴定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有为国家和社会、为人民负责任的精神,愿意为宝玉石事业发展而努力工作,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参考文献李劲松赵松龄等。宝玉石大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李兆聪宝石鉴定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5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