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_0812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放缓,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上半年,中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为1%,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也低于上年机械工业3%的增速。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5%。行业利润出现下滑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经济效益整体呈波动态势,2019年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6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持续低速增长,增速较全国工业低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2万亿元,同比下降53%,全年持续负增长,增速较全国工业低24个百分点。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机械工业生产运行遭受巨大冲击,1-2月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3月份开始企稳,进入二季度后回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朗。2020年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5万亿元,同比下降9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下降09%。产品生产逐渐走弱自2018年6月以来机械工业产品生产逐步走弱,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中产量增长的种类持续减少,至2019年8、9月份降至阶段性低点,产量增长品种数仅占120种重点产品的8%。此后逐月趋稳回升,2019年全年主要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50种,占比为7%;产量同比下降的70种,占比为3%。主要产品产量增减表现出以下特点: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从进出口来看,2019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735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08%。其中进口3151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5%,十四个分行业进口金额全部负增长;出口4584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22%,十四个分行业中内燃机、文办设备、电工电器、机械基础件和汽车行业出口下降,其他九个分行业出口金额增长。全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33亿美元,较2018年有所扩大。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规模均有下降,2020年上半年行业进口总额为1386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05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670亿美元。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2020年以来,为缓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国家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集中发布了多项扶持与救助政策,涉及市场保障、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返岗等诸多方面,为提振市场与企业信心发挥积极作用。疫情过后开展的恢复性建设与投资,为机械行业释放出潜在的市场,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广阔。整体来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行业营业收入与2019年相比增幅较小,2020年收入约22万亿元。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预计到2025年将达7万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塑料机械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发展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装备,在装备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2 223亿元,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二位。从2001年到2007年,年均增速超过24%。出口额从1998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87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7倍,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同行中占有重要位置,产品已出口到欧美等工程机械强国,正在向“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迈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工程机械的整体水平尚有差距,部分产品在国际主流市场上处于二、三流产品的地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大型工程机械跨国企业集团相比,竞争力还比较弱。在迈向工程机械制造强国的征途中,发展的形势将更严峻、面临的挑战将更大。面临的形势是经济与市场的全球化、竞争的白热化以及需求的个性化与便利化、相关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科技发展的高速化,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准确地预测未来,快速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已形成的优势并赶超先进。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理念工程机械作为人自身能力的延伸,一直与人类文明进步共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以及对尊严的重视,为工程机械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顺应需求,重视加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之间的结合、融合,促进产品向多样化、智能化、绿色化等领域攻关与创新。智能化和产品规格延伸彰显人文关怀工程机械产品的应用空间随着人类对生活品质日渐增长的需求而逐渐得以拓展,已由原来的建筑、筑路、水利电力、矿业等传统领域向城市狭窄施工场所、山区丘陵地区的农业施工场所及在货栈、码头、仓库、舱位、农舍、园林、园艺、建筑物层内和地下工程作业环境,及大型、特大型施工工程和矿山拓展。因此,要求工程机械逐步向两端延伸,即微型化与大型化、特大型化。大型、特大型工程机械产品随着大型、特大型工程的不断增多,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它们具有研制与生产周期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重要企业工程机械制造水平,这些产品多被发达国家的几家跨国公司垄断。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尽可能地用机械作业替代人力劳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适应这种工程作业环境使用要求,小型及微型工程机械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微型产品不但其外形尺寸受到具体约束,同时其外观形态、色调等方面的设计愈来愈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更彰显了对人性尊重的人文关怀。其次是同一产品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即在通用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模块化的功能部件,实现产品功能的多样化;或通过全新的模块化设计、制造以及不同模块之间的柔性化组合,实现功能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机械产品种类划分将受到挑战。工程推土机应向微型、小型与大型、特大型等两端延伸,开发适应如湿地、沙漠、灌木丛等不同工况要求的,多功能、多用途、高效节能的产品以及相应的辅助功能模块。装载机应开发斗容量大、发动机功率大、掘起力大、倾翻负荷大、牵引力大、废气排放少的大型环保产品和可装载、可抓物、可侧卸、可起重,经济性好的一机多用型产品(如破碎机)。工程挖掘机要延伸发展大型液压挖掘机、微型挖掘机、无人驾驶液压挖掘机、遥控水下挖掘机、水下推土机、水下挖沟机。轮式起重机要开发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寿命长、施工质量好而且新技术含量高的一机多用型的多功能产品等。通过工程机械的信息化、智能化,可以提高工程机械各种故障的自我诊断和修复能力,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如高温、严寒、高空、辐射、水下和地下等工况,可以代替施工人员进行智能化、高质量施工。操作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与远程控制、施工的精确定位与控制、故障诊断与监控等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应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监测控制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集成技术开发的装载机、挖掘机、筑养路机械、叉车、混凝土搅拌运输机械和起重机等新型工程机械产品将会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