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stdjx
我认为写一下“甘肃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制约因素分析”很有价值,下面有一篇文章看看。只希望借鉴,不要抄袭。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 内容提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品位高、内涵丰富,是甘肃省旅游产品的代表,通过对该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研究,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更新,有利于带动甘肃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BRW提出的。Bulter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1993年保继刚等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最早向国内介绍了Bult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1995年保继刚、彭华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广东丹霞山的拓展开发中,新景区的开发对老景区的复苏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谢彦君发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一文应用Bulter的理论,试图从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入手,分析对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和调整的途径。 2002年赵西萍等编著的《旅游市场营销学》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为投放、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投放阶段,旅游产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低;通过修建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宣传促销,市场逐步打开,游客增幅较快,从而进入到成长阶段;在成熟阶段,游客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对旅游的投入已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旅游产品的特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游客人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旅游企业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设施,开发新旅游项目,扩大接待规模;在衰退阶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由于市场竞争和新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加上环境和社会问题,游客人数会明显回落,特别是长线的团队游客下降,一些旅游设施闲置或挪作他用,这一阶段可采取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或更新策略。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客观规律。任何一项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都有一个发现与开发、成长与巩固、衰退与复苏(淘汰)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只有了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才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2.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内涵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主要指依托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古道甘肃段所涵盖的厚重历史遗存、文化内涵、大漠戈壁、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整合出的各类观光、休闲、科考、健身、体育等旅游产品。历史上丝绸之路甘肃段包括陇右段和河西段两部分。陇右段又分为三条道,即回中道、陇关道(也称大震关道)和秦陇南道,从秦陇南道便可进入走廊道。走廊道即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这些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几乎占甘肃全境总面积的4/5,分布着甘肃省85%以上的旅游资源。由于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交通、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享有的高知名度,丝绸之路甘肃段以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成为甘肃旅游的招牌,也是全国旅游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然而,囿于观念、区位条件、资金和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等多元因素制约,与国际、国内旅游的高速发展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发展缓慢,基本处于投入期和成长期,影响和制约着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为更好地发展甘肃旅游业,有必要利用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做深入探讨和研究。 3.制约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的主要因素 1区位条件限制 丝绸之路甘肃段是一个东西长1655公里的狭长地理空间,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带,景点分散,旅游费用较高,产品销售淡旺季明显,产品综合效益较低。因此,很多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都得不到以寻求投入产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2观念落后制约 从政府到民间尚未普便树立起旅游产业是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备乘数效应的先导产业的理念,更没有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所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意识较差,无法完成与国际旅游活动中由大众产品需求向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和环保的个性化消费转移的对接和互动。 3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固然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但并不等于这些独特、优秀的资源已经是旅游成品,其间的转化须具备可进入性强,设施配置齐全等条件。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中涉及的相当一部分景区景点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设施配置条件差,管理、服务和接待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需要。一味地销售这种资源型产品和低开发程度的产品,不仅影响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也必然导致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未成长起来就被那些具备规划前瞻性、开发高品位、保护性建设、动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众多产品替代而“未老先衰”。 4缺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的产品营销方式 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宣传投入和力度远远不够。云南、陕西、宁夏等省份近年来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产品的广告宣传上都进行了较大投入,利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收视覆盖率高、传播范围广、信誉指数高等特点,频繁播出旅游目的地产品广告,打开了较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也促进其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用于促销宣传的费用严重不足,营销手段和营销组合较为单一,成为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5甘肃的各类旅游企业缺乏竞争力 甘肃各类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竞争意识不强,竞争手段以“价格战”为主。他们缺乏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旅游企业竞争的实力,所以,其产品研发、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方法等均无法使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快速成长为“明星型”和“奶牛型”的成熟期产品。 4.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进入成熟期及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对策 1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重视市场研究,正确认识市场、自身条件优势,提高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吸引客源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涌入。由于丝绸之路与整个西北地区资源的高度关联性,故在做好本省工作的基础上,需要树立区域共同发展的观念,应加强与西北各省区的联合协作,确定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区域联动方案,围绕丝绸之路共同举办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和共赢格局。2可持续发展策略 1在世界遗产组织的指导下制定具有突出丝绸之路主题文化特色的、长远的、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中应坚持对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开发与保护并举,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突出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性开发。 2在开发方式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源吸引力强、同一资源的跨行政区管理等因素,易造成盲目开发、掠夺性使用资源的短期行为及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旅游开发应尊重现实,放眼未来,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遵循有序开发、重点开发的原则,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开发向精品质量型开发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发展旅游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确保产品质量及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建立起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的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经济体系。 3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旅游吸引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少各类设施报废后的处置工作,从而延缓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加旅游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其生命周期。 3产品整合策略 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根本途径是使其根据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的新需求,做好旅游产品拓展开发工作,动态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针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特点、现状,可以从产品的性质、主题、质量、功能和形态等方面进行产品整合。通过深度发掘景区内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内涵,改进旅游设施设备,提高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增加新的参与性、探险性和运动、娱乐性等旅游服务项目,开辟新的旅游景观、景点等形式,刺激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使旅游产品的成熟阶段早日到来并使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续。 4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既要寻找新的客源,开发新的市场,又是对老客户进行再开发。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发展旅游产品的新用途,即在原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功能,使老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如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在原观光型产品基础上,新开辟探险、娱乐、体验等为主题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旅游项目, 与原景区形成互补,使产品具备新的功能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二是开辟新市场,即为原有的旅游产品寻找新的使用者,使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如敦煌原来以日本为第一客源市场主营入境旅游产品,随着国内游的迅速发展,他们调整市场宣传方向和经营策略,开辟了较大的以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为国内新客源市场。 5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对产品、促销、渠道和定价这四个营销要素的组合加以合理的改进和重组,以刺激销售量的回升,如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改变分销渠道,增加直销,增加广告,确定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产品各异的营销组合策略,或在价格上加以调整等,以刺激销售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近两年针对国内客源市场组织的丝绸之路旅游大篷车促销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广铸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策略 文化是人类旅行活动中主动探询和感知的永恒主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和十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等宗教朝觐旅游资源;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有保安、裕固、东乡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有西部黄土高原民居、民风特色文化和大地湾、马家窑等人类早期文化遗址等,体现了甘肃丝绸之路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面貌。应充分发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只要打破常规的求同产品开发模式,铸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一定会焕发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龚羽飞,何效祖.甘肃旅游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江林,刘晓.2003年中国旅游管理研究综述〔J〕.旅游管理,2004,1. 〔5〕唐留雄.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 
浙江天台山 [编辑本段] 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属仙霞岭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以上,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名僧济公的故乡,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自然景观有华顶、琼台、赤城山等名山;仙人洞、吊船岩等怪岩;石梁飞瀑、水珠帘等瀑布。人文景观有国清、华顶、塔头等寺庙,以及古塔、碑刻等。天台山最著名的寺庙是建于隋代、重修于清雍正年间的国清寺,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大殿中有明代铸造的重13吨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国清寺是保存较完整的著名寺院。天台山自古闻名,王羲之、顾恺之、李白、苏东坡、陆游、徐霞客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天台山的景点也各有特色,可概括为古、 清、奇、幽四个字。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等被称为天台八景。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又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 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 天台山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往东有“蒋介石故居”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北有“越中胜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温州雁荡山,西有浙中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村和东方好莱坞──东阳横店影视城,可谓旅游要冲、黄金地带。现在,以天台山为中心,涵盖浙东的二小时旅游经济圈正逐步趋于成熟,浙江旅游界为此编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顺口溜。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实乃江南茶祖,韩日茶源。谢灵运从天台山带去杭州的茶种更是成就了世界级名茶“西湖龙井”。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还诞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山还盛产中药材、有白术、茯苓、石斛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其中“天台乌药”品质独特,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 “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长在千米高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已远销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及本省各城市,并出口到香港、澳门。 1988年,天台山以其广博、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又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