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2

清炒豆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vtcvp961

已采纳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 中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电梯作 为垂直运输工具,承担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的输送,其作用在建筑物中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人们对电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可靠性,操作方便,舒适性, 低噪音,低能耗等等。随着人们对其要求的提高,电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拖动 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调频调压调速,其逻辑控制也由PLC代替原来的继电器控制。 采用PLC对电梯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梯的控制 水平,极大地改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使电梯的控制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控制效 果。为了满足电梯舒适感提高及正确平层要求,电梯的速度给定曲线是一个关键 环节。人们对于速度变化的敏感度主要是加速度的变化率,舒适感就意味着要平 滑的加速和减速。为了获得良好的舒适感,本设计的电梯起制动速度曲线由两段 抛物线(S曲线)及一段直线构成,将加速时间和S曲线加速时间配合调整,获 得了较为理想的起动/制动曲线。 本文在介绍电梯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电梯的拖动原理和控制原理,重 点分析了电梯系统设计中如何用PLC实现控制系统并编制控制程序,研究并提出 了基于PLC和变频器的VVVF电梯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针对这些问题对电梯系 统进行了新的设计设计出了新的采用PLC进行逻辑控制,用变频器调速的电梯 控制系统。 关键词:电梯,控制系统,PLC,变频器ABSTRACT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high-rise buildings have become the hallmark of modern As a vertical lift equipment,a lot of people bea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its role in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it has to lif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such as reliability,easy to operate,comfortable nature,low noise,consumption,and so But the elevator as an important traffic in skyscraper,it also has developed quickly with the improving requirement of the PIt’s dragging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from DC timing to AC variable frequency timing and It’s logic control-relay control also has been replaced by PLCusing PLC to control the elevator,the reliability is improved and the feeling of comfort 15 better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and design,so the effect of control is more In order to meet the comfort,improve transporting efficiency and reach the right floor,the given curve of an elevator is a key Most of people’s sensitivity on changing speed is about acceleration Comfort mean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on To acquire favorable comfort,the starting and braking curves design of the elevator is composed of two s-curves and one Through adjusting the acceleration time and that of the s-curve’s,ideal starting and braking curves are This paper,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levator's basic structure,expatiates the drive and control principle of elevator,and analyzes how to use the PLC to program controll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ject of elevator's VVVF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and transducer is studied and This article was precisely has carried on the improvement design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to the existing elevator Uses PLC to carry on the logical control,modulates velocity the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frequency KEY WORDS:elevator,control system,PLC,inverter目录 第一章前言1 1电梯的起源与发展1 2电梯信号控制系统发展的现状2 3本文的工作4 第二章电梯的概述5 1电梯的结构5 2电梯的控制要求7 第三章硬件选型9 1 PLC的选择9 1 PLC的定义和特点9 2 PLC的主要功能和应用11 3 PLC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12 4 PLC硬件设计14 2变频器的选择17 1通用变频器概况18 2通用变频器的功率输出驱动技术动向19 3 VS一616G5型变频器简介21设置23 第四章硬件设计28 1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28 2电力调速系统的应用与发展28 3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及经济技术比较29 4井道信号系统的设计33 5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35 第五章软件设计37 1 FX2N系列PLC的基本逻辑指令37 2程序流程图39 3程序说明40 结束语56 参考文献57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9 致谢60第一章前言 1电梯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电梯作 为垂直运输工具,承担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的输送,其作用在建筑物中至关重要。 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且应用最广泛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它起源于公元 前236年的古希腊。当时阿基米德设计出一种人力驱动的卷筒式卷扬机,共造出 三台,安装在妮罗宫殿里。人们把这三台卷扬机看作是现代电梯的鼻祖 [4] 。事实 上,早在公元前,我们的祖先和古埃及也都曾经使用了这种人力卷扬机。 在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于1850年,在美国纽约市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由 亨利·沃特曼制作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卷扬机。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 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 -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从那以后,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此期间,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发明了水压梯 [6] 。随着水压梯的发展,蒸汽梯也就 被淘汰了。后来发展为采用油压泵和控制阀的液压梯。直到今天,液压梯仍在使 用。 1889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的由直流电动机通过蜗杆蜗轮减速器带动卷 筒卷绕绳索悬挂并升降轿厢的电动升降机,构成了现代电梯的鼻祖。 为了解决乘客乘坐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感方面的问题,1892年,美国亨 利·华特·列昂那得发明了用调节电动机励磁场来调速的电动机—发电机电力驱 动系统,使直流升降机的电力拖动构造有了重大发展。 1900年,交流感应电动机被使用到电梯驱动以后,进一步简化了电梯的传 动设备。以后由交流单速电动机发展到交流双速感应电动机。 1903年,美国奥的斯在电梯传动机构中采用了曳引驱动代替卷筒方式,提 高了电梯传动机械的通用性,同时也制造了有齿轮曳引高速电梯。这种电梯减少 了传动设备,增强了安全性能,成为目前电梯曳引传动的基本构造形式。 在电梯控制技术方面,1949年开始应用电子技术,以后出现了电子器件与 信息处理的分区控制系统,以后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电梯拖动技术从直流电动机驱动,到交流单速、交流双速电动机驱动, 到交流调压调速(ACVV)控制,交流调压调频调速(VVVF)控制,使得电梯控制技术 不断成熟,加上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电梯中的广泛应用, 使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感、平层精度、运行速度、节能降耗、减少 噪声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 70年代,特别是1973年以来,电梯控制柜的控制电路逐渐从模拟电路向数 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博士硕士论文、期刊论文等)可以对你提供相关帮助,需要的话请加我,7 6 1 3 9 9 4 5 7(扣扣),谢谢。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目录

142 评论(14)

xiaoyu444539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是一篇关于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本文作者 主题词:机电一体化、对策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 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86 评论(9)

liyanedu

同学你好,毕业了就需要面临写论文,对于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论文不知道你是否确定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需要参考资料我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21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