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1

徽秋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结课论文1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浪迹在山东的

已采纳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结课论文1000字

246 评论(8)

流浪风铃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共生活就像打满灯光的舞台,每一个人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礼仪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东西方的礼仪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礼仪在时间上具有传承性、时代性;但是,由于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是约定俗成,可以选择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礼仪。因此,学习和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礼仪,也是十分必要的。 礼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中,“善礼”和“失礼”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善礼”会收获融洽,“失礼”就会导致不愉快,轻轻的一声问候,带来一份亲切;淡淡的一个微笑,带来一股温馨;热情地服务,带来一段快乐;及时地帮助,带来一份感动。 公共生活中,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和“润滑剂”,礼仪的基本效用就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媒介,体现社会交往的一种审美,更是社会公德的要求。礼仪是内心道德素养的展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公共生活中,往往是因为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会尝到失败的苦果。如喧哗、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等,这些虽然是小事,却能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及个人的素质形象。 那么,如何提高礼仪修养呢?在公共交往中要区分场合,注意环境,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待人处事要真诚,尊重他人。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是一种涵养。人需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受人尊重会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真诚待人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际交往中还必须做到遵时守约,把握界域。 二是言谈举止要得当。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在公共交往中,语言要简炼、完整、准确,合乎语法。并且要善于倾听,细致观察。 三是仪表服饰要得体。仪表服饰要与年龄、职业、形体想吻合,要与职业、环境相协调。 可见,培养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素质培养的问题。礼仪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礼仪的基本精神就是使他人感到舒适,是轻松自如的规范,是可以选择的美。礼仪要做到表里如一,内化成习惯。礼仪具有相对性,公共礼仪讲究秩序,合乎国情,在为公众服务时,文明礼貌不离口,会增加亲和力。但公务礼仪,要注重场景,讲究职位身份,公务礼仪中,没有性别差异。公务礼仪中,要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上级布置任务简明、直接,下级的工作态度认真、高效。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提倡交际美,推崇行为美是公务员应遵守的基本内容。 礼仪又是一种文化建设。单位的文化建设,明礼诚信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人曾经做过调查,要增强职工的忠诚度,动员职工取得出色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物质手段只能调动40%的积极性,还有60%的积极性是靠文化来调动的,这说明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是金钱买不到的。
89 评论(14)

手机用户

学习《公关礼仪》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气质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体而又自如的参加会议、出席社交活动?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碟片,由中国知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对商务礼仪的讲解,使我对商务礼仪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所谓商务礼仪就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懂得,大学生掌握了商务礼仪,就等于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在,我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作。以下总结:首先我想谈谈初次见面握手的体会,主要有三个基本规范。①握手对象与先后顺序。通常,客人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热烈欢迎和等候多时之意。告辞时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伸手与之相握,才合乎礼仪,否则有逐客的嫌疑。但女士如果伸出手来,男士一般不能拒绝,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②握手时机和时间。握手之前要审时度势,听其言观其行,留意握手信号,选择恰当时机。尽量避免出手过早,造成对方慌乱,也避免几次伸手相握均不成功的尴尬局面。握手时间长短的控制可根据双方的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握一两下即可,一般应控制在二三秒之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握住同性的手也不宜过长,避免“马拉松式”的握手。③握手的力度。握手力度一般不超过两公斤,即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切记不可用力过猛,甚至握得对方感到疼痛。其次是介绍礼仪:公关活动是与人交往的艺术,与人打交道要作介绍是常有的事,但越是平常 之事越能够显出一个人在日常细节处的涵养。所以无论自我介绍还是相互介绍,在公关活动中都需注意,因为这是与对方直接接触的第一步,将成为自己在对方印象中的第一印象。这与公关所达成的目的紧密相关。  (1) 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时,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切忌信口开河,过分表现自己,应该在介绍完时表示“请多多指教”。另外,重要的是使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介绍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随随便便用手指指画画、毛手毛脚表情应亲切、自然,眼睛应该看着对方或大家,用眼神、微笑和自然亲切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友好之情。既不应拘谨忸怩,也不要满不在乎。 (2) 为他人作介绍。为他人作介绍时,要准确了解双方各自的身份、地位等基本情况。介绍时,要遵照受尊敬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原则。介绍时,先恭敬地称呼身份高者、主人、女士和先到场者;然后,把对方介绍给有身份者、年长者等;再把有身份者、年长者等介绍给另一方。  当被介绍时,被介绍的一方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双方都要正面地面对着对方。另外,在介绍时除女士和长者之外,其余的人都应当站立起来。但是若在会谈进行中或是在宴会等场合,则不必起身,只欠身致意即可。  再次谈谈交换名片,介绍完自己要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嘛。交换名片有一个先后尊卑的问题。一般的作法是:位卑者应当先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他人,应立正,面向对方,双手执名片的两角,态度恭敬地递给对方。注意,名片的正面要朝上,名片上文字的正面朝向对方。这样,对方不必翻转就可以阅读名片的内容了。递上名片后,还应说一声“敬请指教”、“请多关照”、“希望今后保持联络”等。不可一言不发,用单手递,或是随手一扔。 接受名片的人要及时起立,态度恭敬地双手接过名片。要说声“谢谢”,然后双手接过来,浏览一遍,以示恭敬。也可以把送名片者可能引以为荣的部分念出来。最后,要把名片当着送者的面,妥善地放置在名片夹中。最忌讳的是接过他人名片以后,看也不看,顺手一塞。在这金教授特别强调禁止将他人名片塞进裤子后边的兜子。 忌胡乱随意散发自己的名片,忌逢人便要名片。名片和存放名片的夹子应避免放在臀部后面的口袋里。在交谈时不要拿着对方的名片玩耍。男士不宜主动给自己朋友的夫人或女朋友留下名片,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第四.称呼的礼仪原则:通常情况下“先生”一词是用来称呼男性的,而且不论年龄的大小。“太太”一词一般是用在已知对方已婚情况下对女子的尊称。“小姐”一词则主要是对未婚女子的称呼,有时在不了解女方婚姻状况时也可使用,但千万不可仅凭印象便贸然称未婚女性为“太太”或“夫人”,这很容易被视为无理,引起对方的恼怒。(1) 敬称。通常所用的词如“您”、“您老”、“您老人家”、“君”等,都表明说话人的谦恭和客气。多对于年岁较大的人,用于正式的礼仪场合等。 (2) 通称。通称是一种不区分听话人的职务、职业、年龄等而广泛使用的一种称呼。(3) 职业称谓。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往往习惯于采用职业称谓,这带有尊重对方职业和劳动的意思,同时也暗示了谈话与职业有关。如“师傅”、 “医生”、“老师”、“律师”等。(4) 职务称谓。如书记、工程师、校长、主任、经理、老板等,并在前面冠以姓氏,显示了说话人对对方地位的熟知和肯定。这种情况多用于工作单位之中谈论公事之用,而在日常生活或其他场所可以用别的称谓。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是一门交往中的艺术科学。通过观看碟片,我主要掌握了一些说话的技巧,穿着应注意的地方,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与人交往的诸多细节等等。所以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个人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我们应该重视这们学科,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想对老师说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让我收益匪浅。
18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