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0

liuhc050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两千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yang000

已采纳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30年前,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变化也从此开始。 一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 二 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 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 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随着各种运输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用: 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 , 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城乡居民的用品消费,呈现出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向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为主向彩电、冰箱、空调、微机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以功能单一、低档用品为主向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档用品为主转化的趋势。 娱乐生活方面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两千字

315 评论(10)

502947381

我的家乡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距省会成都仅55公里,素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这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看那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川空文化广场的建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去处;十里坝工业园区的建成,加速了简阳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作为一名简阳人我已经深深感受到家乡的日益兴旺,家乡的重大变化。一、建成村村通公路,开发旅游环线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为推动各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开发工程。通过实施"村村通"把各乡镇以前的土路修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平整公路,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开发"两湖一山"简阳市政府新修了养马--三岔丹景人头石旅游环线公路,通过新建的旅游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简阳进行旅游观光和投资。因此,加快了简阳经济发展的步伐。二、实施街道扩建工近年来,经过简阳市政府实施的街道扩建工程后,昔日狭窄的街道不见了,堵车的现象也没有了。我们看见的是街道变宽,还有街道两旁摆上了一盆盆鲜花。这样做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使简阳变的更加美丽。如今,车辆和行人虽然增加了,但却不再拥挤、堵塞。人行道上铺上了各种颜色的彩砖,街道两旁并排种着高大茂盛,挺拔有力的树木,让街道变得非常整洁、漂亮。三、扩建建设西路新建南环线,缓解交通拥挤在西峰岭处,有一条与简阳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以前,由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进入简阳市区的行车道狭窄造成车辆车速受到限制,与快捷方便的高速公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简阳市政府从大局出发,从高速路出口开始扩展加宽了建设西路行车道,让车速得到了大大提高。建设路是外来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必经的一条重要公路,在建设路上有一条铁路与建设路交叉。每遇火车来临,由于火车经过必须强制关闭公路道口,让铁路上的火车先行使,待火车安全行使完毕后公路上的汽车才能行使,加上这节路段距离较短,路面不宽平时都经常发生交通拥挤堵塞,遇上火车经过两边的车辆几分钟就会堵塞二、三十米,甚至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为改变这种状况,简阳市政府投巨资建成了南环线,建成后的南环线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建设西路相连接;从高速路出口的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可以改道行驶在南环线,南环线设计的是下穿铁路,铁路与公路分道行驶,将彻底改变火车来临时,建设路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南环线的建成加快了简阳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促使简阳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四、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在北门交叉路口、建设路等交通地段以前没有设置任何交通警示标志,致使过往车辆不能正确按照路线行驶,交通事故时而发生。现在,在北门桥、滨江路、火车站、医院路、西路等交通路口都增设了红绿灯交通警示标志,在车辆频繁路段增加交警站岗执勤,十字路口上的交警井井有条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行驶,增设的双、单行道和停车位,为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如今简阳市交通秩序顺畅,行人安全意识提高,让人们享受着文明带来的和谐。五、开发射洪坝新区,新建沱三桥为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了沱江二桥把简阳市的新旧城区联成一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射洪坝新城区的开发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建设沱江三桥。建设中的沱三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番井然有序的场面:挖土机正在来回工作着,工人叔叔正繁忙的耕耘着,有的在抬钢筋,有的在挖泥土,有的……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正在为建设中的沱三桥添砖加瓦,沱三桥通车后将连接城区与射洪坝新区的交通,交通更加顺畅,必将推动着简阳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啊,家乡的变化真大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简阳一定会飞黄腾达,成为家喻户晓的文明城市!
326 评论(9)

十米阳光16

======================================================================  楼主你好  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30年,3大变化  周利方现在是浙江长兴县新城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垃圾发电。农家子弟出身的他,做梦也想不到改革开放使他在市场经济中崭露头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创业者。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激发了全社会的经济创造力。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30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制度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我国30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66万亿元。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位跃居世界第四位。  计划经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推动经济建设和工业化起过重要作用,也暴露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长期的效率低下的弊端。改革从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起步,市场机制逐步扩大,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已矗立在神州大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贫困到小康  本报记者 夏珺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人民从贫困走向总体小康的过程。  30年前,记者就是一名下乡知青,在黑龙江农村插队。那时的农民叫社员,干活“大帮哄”、记工分,到年底算算账,赶上好年景一个工分也就合几毛钱。那时农民吃不饱饭,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住的是泥草房……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对记者说,30年来,我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5亿减少到2007年的1500万减少了35亿,占农村人口比重从7%下降到6%;低收入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7年的2841万,占农村人口比重从7%下降到3%。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大提高。  与此同时,在全国特别是农村实行了9年免费义务教育;在8亿农民中建立了政府投入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逾90%;在农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过去城里人讲“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对多数农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现发展到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影碟机“新六件”。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00元,农民人均收入则由134元增长到4100多元。  从短缺到充裕  本报记者 李丽辉  12月7日,在北京京客隆超市甜水园店,退休教师张大妈正推着购物车挑选水果。新疆的葡萄、海南的火龙果、进口的香蕉和猕猴桃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看,冬天的北京还能吃到这么多天南地北的水果,要是搁在30年前,一年四季都难在市场上见一回啊!”张大妈感慨地说。  张大妈说,那时候从农村到城市,老百姓日子过得都很艰难,用“缺吃少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市场上能够买到的东西很少,吃的、用的差不多全是凭票定量供应。  据统计,1990年,我国电话普及率仅为1部/百人,到2007年末,就已达到5部/百人。张大妈说,现在商品真是极大的丰富了,购物要凭票证、排长队现象早已成了历史,家用电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就连汽车和房子这样的“超级大件”商品,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30年来,我们走过了从商品短缺到物质充裕的历程。在北京中关村一家电子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王祥说,过去到南方出差还要兼任“采买”,从牛仔裤、丝袜到电子表、录音机,都得帮单位往回带。现在出差基本上没有什么个人购物的任务,因为在家门口啥都能买到。  据统计,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中国制造业可谓称雄全球。  满意采纳,谢谢。  suixindfen整理回答  ======================================================================
35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