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葵i
遥感技术,即RS(remote sensing),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已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它为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概言之,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即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最少需要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数越多,译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在汽车定位时,只需要在汽车上装一台比32开书本略小的“车载终端”就可以了。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GPS技术的优势:
可直接按坐标确定样地的位置。
解决了小比例尺地形图找明显地形地物为引点的难题。
克服了地形图本身有误差、传统的罗盘仪引线测量引起误差以及其它因素造成样地定位不准的问题。
定位精度高于罗盘仪引线定位,大大减少了野外作业时间和工作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是遥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及仿真虚拟等现代高科技的高度综合和升华,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林业资源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来源广、结构复杂和获取成本高等特点,随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数字林业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看书!伙计!废话怎么那么多!!!!!!!!!!!!!!!!
全球第一个四维度“数字海洋”原型系统目前由我科学家建成,这是我国自2006年正式实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以来在此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记者日前在首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上亲眼见到了该领域研究专家、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石绥祥所做的演示。只见电脑屏幕上呈现着一个地球的立体图,他将鼠标放在蓝色海洋上的任意一点,该点所代表区域的一系列海洋参数、包括音像视频均能调取出来;不仅如此,当他设定好时间和经纬度坐标,海平面之下100米、200米抑或是任意一点,其相关海洋参数都能一一显示;该原型系统还能模拟出几十年之后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城市的影响;有关我国第一次环球大洋科考的各类详细信息也都非常直观地重现在人们眼前…… “随着数据的不断填充,在这个原型系统上,不管是能想到的还是想不到的数字信息几乎都能包括。”石绥祥告诉记者,该原型系统的建成让“数字海洋”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数字海洋”则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和表现海洋问题,使人类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有效地利用海洋信息资源。“它能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石绥祥说。 据了解,“数字海洋”是由海量、多分辨率、多时相、多类型海洋立体监测监视数据,及其分析算法和模型构建而成的总体海洋系统。它运用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仿真、互操作等技术手段,以数字化、可视化、动态显示等方式,形成一个给人以身临其境感觉的人机交互的虚拟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