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的论文600字开头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0

霓荼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的论文600字开头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落寞的旷野

已采纳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造成的,各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影响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暴雪、飓风、洪水、干旱……全球气候变暖还引起冰川崩塌消融、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变暖大灾难到来之前,我们唯有节能减排,放弃化石燃料,改用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排温室气体,同时保护森林,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极广,其中涉及了国防、人体健康、国际金融等领域。 据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亚洲大部分地区包括中亚、南亚和东亚、东南亚,淡水供应趋于紧张,这种紧张状况在一些大河流域会特别明显;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人口密集地区,洪涝风险将显著增加;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亚洲地区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此外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可能表现为由洪涝、干旱引发的腹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明显增加。 就中国而言,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例如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平均海拔仅4米,因此很容易受到海潮的侵袭。按货物吨位计算,上海属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2006年,海平面上升、暴风雨和咸水入侵,曾导致上海附近的农田、房屋和湿地受到破坏。WWF报告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将上升30--50厘米,将导致上海地区大约4万平方公里(超过该地区一半面积)被淹。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和胡志明市,这些城市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同样面临很大风险。 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到21世纪后半期,小麦、水稻、玉米几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将可能下降37%%,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的论文600字开头

229 评论(11)

yj13002

主要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原因;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172 评论(11)

女乔

气象要素影响人体,主要是光、热、水、气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此外,通过改变降雨量、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来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而气候变化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人类健康营造更好的环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应用气象室主任赵琳娜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所长金银龙对此作出解读。“气象要素影响人体,主要是光、热、水、气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赵琳娜说,气候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如北方寒冷地区多发关节炎;麻疹、流脑、猩红热流行于冬春季,霍乱、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多发于夏季。“气候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非常明显。”此前曾主持在哈尔滨、南京、广州等城市研究气候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人口总死亡影响的金银龙指出,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率与气温的关系密切,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增加,这与日本在横滨、东京等城市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气候变化还将对疾病传播产生直接影响。金银龙介绍说,气候持续变暖,为虫媒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扩大了其流行程度和范围。“如原来在南方的病原体可能迁到北方,以前在原始森林中的病原体可能进入人群居住地,同时,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因气候持续变暖而上升。”令一些卫生专家更担忧的是,气候变暖会促使某些沉睡的细菌、病毒开始活跃,可能导致新型传染病的暴发。甚至有人认为,某些冰川融化释放的远古病毒会与现代的一些病毒基因进行交换,衍化出类似SARS的新型病毒。由于人类从未接触过这些病毒,对其缺乏免疫力,因此这些病毒具有极大威胁。气候变暖除了直接影响人体外,还可以通过改变降雨量、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来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高温可使地表臭氧浓度上升,臭氧在空气当中是强氧化剂,对人的黏膜、呼吸道刺激性比较大,长期接触高浓度臭氧会导致肺功能明显下降;同时温室气体中以氧氯烃为主的气体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性,会导致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增加,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金银龙表示。气候变暖还会增加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造成水传播疾病的流行;河水温度上升会改变水体的生物化学过程,促进河流里废弃物分解,藻类和细菌增长等,使水质下降;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如花粉等随温度和湿度增高而浓度增加,使人群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应该看到,很多疾病仅对少数人产生影响,但气候变化将会对所有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金银龙说。气象专家呼吁,企业和公众应进一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保护人类呼吸的空气,把“节能减排”变成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处着手,少用一次性木头筷子、减少使用塑料袋、少开汽车等。
26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