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2

rko532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信息化装备论文3000字体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jing安静

已采纳
一、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 中央军委从国家利益出发,适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需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指导思想。积极防御这一战略方针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赋予它新的内涵,要与时俱进,去研究新问题、新特点,迎接新挑战,树立新观念。 1、要严格服从政治的需要 由于信息化战争的手段能够对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战争的决策者必需从国家利益的高度为出发点,准确判断战争威胁的性质、程度、方向等情况,根据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在军事上的反应程度。因此,军事行动必需以国家政治斗争目的为依据,即战争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斗争的需要,确定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目的、作战目标、作战方法、指导原则等,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筹划军事行动,确实做对慎重组织、严格控制、不打则已,一打必胜、速战速决,要使敌人屈服或让步,为政治解决创造有效的条件。 2、要周密谋划战争全局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上情况多变,战场空间广阔。各种武器装备既综合运用又自成系统,同时军事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的手段融为一体,作战保障复杂,技术性强。所以战争决策者必需具备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精湛的谋略艺术,对信息化战争进行全面周密的谋划。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一要创造有利的作战环境,在战争力量的使用、作战手段的选择、各种斗争方式的配合,特别是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利用方面和精心谋划,积极创造战机,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赢得战争的胜利;二要充分预见各种复杂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积极谋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达到灵活随机应变取胜的目的;三要主动把握战争进程,注重战争阶段的谋划,要有连贯性,以便给敌人连续不断的攻击,不给敌人喘息和还手的机会,力争速战速决。 3、要注重综合整体的威力 信息化战争不仅是诸军兵种作战能量的联合,而且是各种作战力量、各个作战空间、各种作战方法、各个斗争领域的大融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和发挥国家的整体威力和综合效能。要打好一场信息化战争,就要掌握好两个突出的特点和要求,一是在技术上既要组织自己的信息化作战,又要对付敌人的信息化作战,更要注重发挥整个社会的技术优势,特别是信息优势,形成整体综合作战能力;二是在地域上,必需把国家的整体优势聚合在交战的主要地区,形成整体合力,构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战场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整体威力,信息化战争。 4、加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信息化战争具有爆发突然、进程短促、战场广大、体系对抗等优点,几乎没有双方态势优劣、力量强弱转换的时间和空间,战争开始之际就有可能进入战略决战的高潮。战争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前的各种准备。这也就是常说的有备无患。在信息化战争中,只要善于积极筹划备战,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就能打赢高技术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准备的内容非常广泛,对我国来说,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和高科技方面的准备。 二、以谋求打赢信息化战争理论创新为前提,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努力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履行军队历史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要着眼信息化军队建设;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围绕重大现实问题,突出针对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在解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拿出有效管用的创新成果来。 1、改善军事理论创新机制,抓住有利的机遇,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制:一要激励军事理论创新精神,营造人人爱科学,学科学,争当科技专家的良好氛围,用科学理论、方法、知识来发展军事理论;二要改善军事理论创新的条件,运用虚拟实验技术,建立作战实验室,把电脑推理和专家经验相结合,为军事理论创新提供新的空间和方法;三要营造宽松的军事学术争鸣环境,要造就敢于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的军事人才;四要建立健全单键激励机制,使各种优秀人才和有价值的成果脱颖而出,不论学历、资历、年龄、职位,只要有创新成果的人才,就能得到奖励重用。这样就形成了、人人创新、关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新局面。 2、积极探索制胜的作战理论,从更广阔的视角,突破传统领域,研究新问题、新理论,切实摸索出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发挥“力量保证、安全保障、战略支撑、重要作用”的思想和方法,为我军有效履行新使命提供理论指导。 3、扩展我军理论创新成果,必需紧跟世界新军事潮流,着眼面临的种种重大现实困难,突出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加紧创新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指导理论,研究如何按照信息技术发展建设信息化军队,并健全信息化战争的国防动员机制等,切实拿出实在管用的理论指导成果,为我军官兵履行新的使命,驾驭信息化战争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 三、以科技强军战略为条件。打什么样的仗,就要什么样的军队。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要坚定不移的执行科技强军战略,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 1、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动力,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的创新步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力,促进机械化武器向信息化武器系统推进。 2、提高军队信息技术含量,就是要依靠信息技术建设军队,把军队现代化的着眼点放在提高部队信息技术含量上,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改变旧观念,确立信息化在军队建设中的中心作用,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武装军队,全面实现“看得见,传得快,打得到、打得准”的作战能力。 3、建立信息化的装备体系,就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C4ISRK为核心的装备体系。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就是体系的对抗,谁的装备体系出现缺陷,谁就吃亏。我军必需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大投入,构建信息化研制平台,控制和利用好信息资源,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让研发的武器装备向更精确、更灵活、更可靠、更及时的方向发展,随时应对复杂的信息化战争。 4、强化信息化作战训练,加强培养信息化作战人才,提高军队信息化素质。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意识强烈,具备获取信息的强烈愿望,关于运用多种方法、手段采集信息;二是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熟悉敌我双方的信息武器的技术性能,并熟练的使用它;三是熟练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关于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中正确区别各种信息。 四、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研制新武器,二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原有的旧武器进行升级改装,使之能适应未来的作战要求。这两条路我们都要走,而且都要走好。 五、以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为保障。要驾驭信息化战争,人才是关键。新型军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新型军事人才制胜观念,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目标是“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是指要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的指挥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创新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因为信息技术和知识已经成为重要的战斗力,作战要靠信息化人才来谋划。 2、确立新型军事人才素质指标要求,信息化战争对未来的军事人才有了很高的要求,我认为,未来的军事人才必需有“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深厚的军事理论素质、灵活的战略思想素质、先进的军事技术素质、高超的军事指挥素质和深邃的洞察力、准确的预测力、果断的决策力、灵活的协调力、及时应变能力和大胆创新能力。”一句话,要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必需关于运用新的科技成果、科技手段和先进的国家成功经验,追踪高技术前沿,执着追求、敢为人先、打破常规、抓住机遇,迎接新抢占,找出新办法。 3、改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一要充分发挥院校的渠道作用。走开拓国民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路子,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育投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化培养模式。二是培养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三是实现培训方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打破专业限制,院校界限,实现教学力量与信息资源共享,借助地方院校、科研单位,集中各方面优势培养特殊人才。二要充分发挥重大演习平台作用。在没有战争的年代,演习就是考核、检验评估指挥员素质的最佳平台。要想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争中应对自如,就必需在一次次演练中磨砺、摔打、培育、提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三要尽力开拓多元化培养途径。

信息化装备论文3000字体

287 评论(12)

annazwj1985

[1]田芬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联想信息化建设分析及其启示[J] 经济师,2004,(5) [2]周应萍 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 商场现代化,2005,(19) [3]林晖 浅谈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化[J] 福建分析测试,2004,(Z1) [4]孙娜娜,杨小力,傅月利 光通信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5]计世 信息交换联动业务协同 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J] 电子政务,2004,(Z1) [6]张学平,杨仁超,贾玉成 统一用户管理解决方案[J] 信息网络安全,2005,(7) [7]丁卉 关于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研究[J] 大众科技,2005,(12) [8]陈芳 电子政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1,(5) [9]胡斌 昆明中铁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现[J] 铁道建筑,2009,(1) [10]杨小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7,(7) [11]郑祖起 3G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 [12]陈旭红 从企业信息化 看企业竞争力——南大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浅析[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23) [13]李如平 电力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4]宋丽萍,路平,代美新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15]荣威,张蕾,刘翠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安徽科技,2006,(1) [16]汪浩,王元珑 论西部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A] 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C]: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7]王六凤,谢元荣 纺织企业协同系统模型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18]张卫东 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小组的作用[J] 河北煤炭,2011,(1) [19]张萍,陈明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之源[J] 企业标准化,2006,(6) [20]解丽萍,张旭东,王中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1]宋慧勇,秦旭芳 论企业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J] 煤,2010,(10) [22]狄彩萍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3]李冰梅 论当前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24]王福霞 企业信息化的理念[J] 机械管理开发,2009,(S1) [25]楚军 浅议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J] 云南电业,2007,(8) [26]黄由衡,周凌云,周董文 货运代理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J] 工业工程,2006,(6) [27]林丽娜 中小企业服务器性能设计浅谈[J] 广东科技,2009,(16) [28]陈秀君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09,(12) [29] 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标准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审计局, [30]周兴华 论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31]刘怡爽 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D]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 [32]刘永久 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及其信息审计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3]刘志勇 敏捷虚拟企业及其管理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34]周应良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35] 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36]周学勤 信息化建设与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7]温池洪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38] 杭州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Z] 浙江省: 浙江大学, [39]浦培根,王程,任仲倩 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 消费导刊,2008,(14) [40]李琪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1]李琪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外资,2011,(10) [4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43]李壮阔 矿山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矿山数据集成与分析基础平台开发[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44]刘伟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研究[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45]刘滨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广东科技,2010,(8) [46]黄浩 州信息产业局 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建设[A] 于竞进 主编[C]: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7]赵会强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综合布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48]胡宏 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49]胡林东 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A] 单东 主编[C]: 中华书局,2005: [50]张小平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
16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