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9

zjyhust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先有国才有家议论文素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ree1

已采纳
回答 “先有国而后才能有家。”这是家人和老师经常对我的教育,我虽然不懂其中含义,但我知道这句话一定有深刻意义和道理。国家、家人和老师对我们学生的抚养教育是一种恩情,哪么做为回报,我们除了好好学习外,热爱国家是我们学生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家人和老师的希望。我常常想,怎样的行动才是爱国呢?如果在战争年代,可以奔赴战场,抵抗外国强盗的侵略,正如戚继光、郑成功和千千万万抗日英烈一样杀敌报国,因为“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但现在是和平年代,应该如何行动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困惑不解。直到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各行各业许多先进和劳模的光荣事迹,我才豁然开朗,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各尽所能,也是和平年代爱国的表现啊。正如工人做好工,少出次品;农民种好地,多打粮食;学生好好学习,为将来打下良好知识基础,“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都各尽本分,就是爱国!因为只有“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了,才能自立于地球之上。”可见爱国就要首先以自己人格、良心为国家作出服务,而不是为个人私利向国家索取或只喊口号而忘却本分。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不在年龄的大小,学历的高低,单位的好坏和贫富的差距。我身边的两种事情已经证明了这个铁的事实。一件是新乡市公务员曹友仁、张文华的孩子把我打伤,他们作为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却不肯出医疗费,只愿拿国家给公务员办的医保卡为我治病,还讲他家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还胡说我是自己碰成轻伤的,这种为一家私利而谋取国家利益的不诚信行为,就是可耻的损害国家权益的非爱国行为。又如新乡日报社一边宣传八荣八耻,高喊少年是国家的将来和希望,一边在组织小记者夏令营活动中致残小记者后逃避赔偿责任,这种表里不一是虚伪的,是无耻的摧残、扼杀国家的将来和希望的误国行为。相反,许多平凡人在平凡岗位默默工作,甚至献出自己生命,他们以行动表明爱国不是口号而是服务的精神所在。如过去的铁人王进喜,现在的任长霞等等。让我们在各自位置上做好服务,各尽本分,为爱国做出实践行动,因为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先有国才有家议论文素材

136 评论(15)

tangwei007

从生活现状入手,多举贪官案列。
216 评论(11)

lrddlr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往今来,官风与家风,治国与治家。总是紧密相连的。一位官员的官风不错,家风却很糟,他的官风必然要大打折扣。扶人犯滥,子女犯滥,要说与做官的老子没有关系,从法律上讲,也许能够站得住脚;从道德上讲,从人的社会性上讲,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后院起火,养出纨绔子弟,乃至声色犬马之徒,而自己还能留下清官之名,历史上恐怕还没有一个。“后世子孙仕官有犯滥者,生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莽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之孙。仰琪刑石,竖于堂屋东壁。”被老百姓称为“包青天”的宋代包拯将此家训刻石告诫子孙。可谓治家的典范。包拯后代包绶“生平清苦守节,廉白是务,遣外声利,罕有伦比。”四十八岁那年,赴任谭州通判,在路途上病故。打开他的箱子,:“除诰轴、著述外。曾无毫发所积为日后计者。”只好把他随身携带的墨砚、印鉴、碗罐等,置于棺木中埋葬。党的优秀儿女,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也是治家的楷模。“与其我们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这就是郑培民对子女的教育,他的治家也是因此显得朴实无华。革命先烈方志敏也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生活的地方。”共产党人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也才能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可是,一些有着光荣历史、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领导干部,就是因为治家不严,在腐败的家风面前吃了败仗,失去了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觉悟,丧失了必备的党性原则,当了金钱的俘虏,有的甚至夫妻、子女都沦落成了阶下囚。“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为?”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连自己的家都管理、改造不好,从何谈管理国家和改造世界呢?治国先治家,腰杆才硬,说话才响。如果一边反对不正之风,一边依仗权势庇护家人,不但会给事业带来损失,而且会使自己陷于被动,直至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要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治理好家,关键是心里要先有国,后有家;要用党和国家的利益、党的优良传统对峙家,影响家,要求家,改造家。不能只用“爱”来联系家庭关系,还要用“义”和“理”作为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
12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