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1

拉拉拉0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如何写初中议论文作文素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oybest1986

已采纳
首先,初中的议论文一般是材料作文,自选立意,自拟文题。那么,把握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偏题或跑题,那么整篇文章就不会得高分了。通常,一段材料所体现的主题是多方面,我们可以多角度的挖掘,站在材料中的不同的人物角度去思考,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观点都容易去写,建议新手们先不要追求立意新颖,等完全把初中的议论文模式烂熟于心后再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毕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分数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2文眼——题目的确定一定让阅卷老师看第一眼就明白你的文章立意是对的,最好把你要表达的观点放在题目之中,如,乐观——成功的羽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避免将题目弄得过于冗长复杂,既不要像白开水一样太过直白,使人感到索然无味,也不要让人觉得你在卖弄文采,却弄巧成拙。3开篇——龙头照应题目,开门见山,不要写的云里雾里的,让人读不明白。要有文采,可采用修辞,如排比,但不要太长,我个人很喜欢用名人名言开头,既有文采,又简洁有力,有足够的说服力。4引——引述材料引述材料最忌讳大篇幅照搬和啰啰嗦嗦说一大堆,简洁是最重要的一点。事情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重点突出你所要表达的观点在人物身上的体现,引述完毕之后发表两三句议论,并自然过渡到下面的事例。5议——论据作为支持你的观点的有力证据,论据的选择十分重要。不要认为一个事例只能用于一种观点,例如,决定成功的因素有许许多多,你从材料中选了哪个观点,就围绕它来写,重点突出你所想要表达的那个观点。事例最好有正反对比,便于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观点,也可有古今中外的对比,写完每个事例后一定要发表自己的议论并扣题。熟悉了议论文的套路之后,要注意事例的新颖,不要总是贝多芬,海伦·凯勒,张海迪这几个人,建议多背背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素材的积累。6联——联系现实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说明你的观点是具有时代性的,是与时俱进的,是在今天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和追求的,让你的观点具有现实意义,并且你要从所给的材料中获得了一定的启示。7结——凤尾结尾注意扣题,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可用号召式结尾或建议式结尾进行呼吁,注意有文采。

如何写初中议论文作文素材

170 评论(12)

doczhent

关于勤学的名言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 ——刘向 读书名言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10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②西方读书名言10则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赫尔岑 悬梁刺股不知道对你用不用的上
103 评论(12)

lihongwu1989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议论,什么是材料,要多看看书本的哦如何写好材料作文: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二、把握材料寓义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四、选择恰当角度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220 评论(9)

fjshida

“材料作文”,又称供料作文,是指命题人向作文者只提供利用的文字材料,并提出要求的一种作文形式,它要求作文人依据材料,拟出文题,行文成篇。它是近几年来中考、高考中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训练得好,对此成竹在胸,能够获得高分;而有些同学由于没能掌握其技法而束手无策,难以下笔,那么,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  (一)“读”。即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艰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进而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指向,这就是“读”。(圣诞节作文)  (二)“引”。所谓“引”就是在写作时扼要概述你所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阐述的论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会“走题”。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引”的内容不可太多,要简明扼要,以一当十,能够交代清楚写作“指向”即可。  (三)“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是供料作文的本质特征,即通过材料本身,揭示其所富含的哲理,生发出材料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否则,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文章空洞无物,显得干瘪。  (四)“议”。就是说,供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尽管现在考试已淡化文体要求,我们广大学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五)“结”。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并且,不同读者的视角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为此,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陈金明语),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来。  总之,材料作文一般要按照“读-引-议-联-结”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唯其如此,才能驾驭这一文体的作文特点和写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论证充分、有力。
348 评论(13)

WENTINGJING

亲情篇 每当电话那边传来妈妈声音的时候,我就会不知不觉的想起那件事。 记得那是放暑假的时候,妈妈经常因为工作忙,所以没时间在家里陪我,所以她每天都要往家里打好几个电话来关照我,但是却让我觉得非常烦。“叮铃铃”,电话铃又响了,肯定又是妈妈打来的,真烦人,一个上午已经打来了两个电话了,不是说叫我多做几道数学题,就是叫我别玩电脑,少看点电视,多活动活动眼睛电话铃声就像一把遥控器,指挥着我向东,向西。“唉”我叹了一口气,继续忍着那烦人的铃声。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个不停,我真想一下子把它摔在地上,它叫得我心烦。我顺手拿起靠垫把电话紧紧地捂住,电话铃声立刻小了许多,屋子里也清静了许多。可过了一会儿,我想我也不能总捂着呀。突然,一个好主意出现在我脑海里——把电话线拔了。屋子里顿时安静了,我得意地大笑起来:“哈哈哈,我太聪明了!” 我打开课外书,自由地漫步在书的王国里。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当当当,妈妈回来了,快把门打开!”哦,原来是妈妈,我急忙把电话线插上,匆匆把门打开。只见妈妈喘着粗气,整个衣服都湿透了,汗水一滴一滴地流了下来。“没事吧?”妈妈着急地问。“没事啊,怎么了?”“没事,没事。你没事就好了。”妈妈说完转身像风一样跑回了单位。 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我好像明白了许多,其实妈妈电话中的叮咛是用她独有的方式来爱我,关心我。此时我真的希望电话铃能再响一次,因为我知道电话线的另一边,站着爱我的爸爸妈妈。 记得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整个大地都变得异常寒冷。早晨,我睁开蒙胧的双眼,看见奶奶正在床头呼唤着我,催促我快快起床。我不情愿地离开暖哄哄的被窝,还不停地打哈欠,经过一番梳洗后,我来到桌前吃早饭。 我坐在桌前,望着面前香喷喷的早饭,我却连筷子也不动一下。我就这样呆坐在那儿,看着桌上的早饭发呆,嘴上叨叨不休,心里还不停地埋怨着:“天天早上都吃这些,看都看饱了,就不能换换口味呀!”奶奶见我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便关心地问了几句。谁知,我却突然发起“进攻”,一脚踢开凳子,此时的我似乎失去了控制,把自己的不满全发泄在奶奶的身上,责怪她菜做得不好吃,责怪她为什么不换个口味……“无理取闹”一番后,我便把筷子往地上重重的一扔,噘着小嘴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直喘粗气。奶奶没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放下筷子,不再吃了。我明白,奶奶不高兴了。 事后,我有种内疚感。奶奶辛辛苦苦做饭给我吃,而我却这样挑挑拣拣,我想到奶奶面前承认错误,但是,我没有这个勇气。这一天,我怀着上来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教室,心中总是有几分歉意。我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我怕他们会发现这个“秘密”,于是,我低着头,不言不语,脑海中总是浮现当时的场景。我想起了老师对我们说要尊老爱幼,孝亲敬长,可是我却……想到这儿,我羞得再也抬不起头来,感觉这一天过得好慢、好慢。放学铃打响了,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家门口,我一抬头,看见门口仍旧和以前一样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张凳子和一双拖鞋,以前,奶奶为了不浪费我的时间才这样做的,现在,我和奶奶打“冷战”了,可是她却仍然默默地做着这些,我的心里更惭愧了。我穿好拖鞋,走进家里,屋子里空荡荡的,见不到一个人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但是桌上摆放了一桌“美味佳肴”,香喷喷的饭菜味吸引着我,使我不得坐下,这一桌不同口味的饭菜使我垂涎三尺,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它“洗劫一空”,然后满意地拍了拍吃得饱饱的肚子,正准备去写作业。我推开房门时却惊讶地发现,我的“垃圾堆”——书桌却被整理得干净而又整齐,台灯也被调到了适当的亮度,桌上放着一杯泡好的菊花茶,浓香四溢;床上也铺好了被子,还在我的枕边放上了我最喜欢的洋娃娃……看见这些,我心中升起了无限的感动。我悄悄地走了过去,猛然间,我发现了枕下压着一张字条:“今天,我们不在家,晚上看书别太晚。天冷,要盖好被子,别着凉了……” 看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了,趴在床上号啕大哭起来,我深深地感受到,爱,有时是无声的,无声的爱,可以让每个人的心变得温暖,而这种温暖,即使在寒冬的逼迫下,也永远存在。师生篇 每个人都有老师,当然我也不例外,在所有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李宏春老师了,作文 我的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严肃又幽默,李老师是一个属于乐天派的开朗老师,严肃的时候眼睛一瞪,语气一下子变得严厉起来,但我们大多数时间看见的都是她幽默的一面。李老师虽然戴着眼镜,但我们仍然能从她眼睛里看到她发出的“信号”。 一次数学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地听着李老师讲课,李老师突然发现一个同学溜号了,她的眼睛里面马上发出一种警告的“信号”,好似在说:“这位同学请你别再溜号了”,。那同学发现气氛不对便马上坐好了,我们哄堂大笑,都在夸李老师的“信号”真厉害。  李老师已经和我们在一起已经好几年了,时光飞逝,她早就成了我生活中缺一不可的好朋友,我希望李老师能和我们一起走过小学的这些美好时光同学篇 我和同班同学李壮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还经常一起打篮球、下象棋,亲密极了。今天上午放学,我和李壮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俩因为一件小事争执起来,两个人互相对着说,不一会他急眼了过来打我,我们俩互相打了一架,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理李壮了。 回到家,我和妈妈说起这件事,妈妈看着我认真地说:“程程,你认为李壮做的不对,你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呀?”我说:“我有什么做错的地方呀?”妈妈微笑着说:“你想一想,如果在李壮说你时,你不去跟他吵,而是好好跟他讲理,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打架的事了吗?”我想了想,又说 :“是李壮先打我的呀!妈妈说:“如果你的每个好朋友都象他今天这样,你都不理他们,那么你就不会再有朋友了,那样你就会感到很孤单。”妈妈接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把别人的缺点放在心上,就算别人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也不要去斤斤计较,要宽宏大量地去原谅他,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李壮虽然有错,但是你也不应该咬他,我希望你下午去给李壮道个歉,不要让他再生气了,好吗?”我低着头,用很小的声音说了一声“好吧,妈妈!我下午去向李壮道歉。” 下午来到学校,我心里还想着李壮会不会理我,我一见到李壮,主动向他道歉,李壮很高兴地和我说话,还让我看了看他的胳膊,他的胳膊青一块、红一块,我非常惭愧,真后悔上午做的事。我俩又和好了,又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人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计较一些小事,这样才会有很多好朋友,才会很快乐;如果你心胸狭窄,就不会有人和你做朋友,那样你就会变得很孤独,生活得没有意义。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宽宏大量地去对待别人,那这个社会该是多么和谐呀陌生人篇 真诚的人在生活中时非常常见的,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就很真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妈妈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叫我起床,我迷迷糊糊地起床后发现时候。早了,便急急忙忙地刷牙、洗脸出门了。妈妈在后面说:“走什么走,回来吃早饭!”听到这句话后,我跑的更快了。一溜烟就跑到了车站,这时候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地叫了,好像在说我好饿啊。于是我仔细地把所有的兜都掏了一遍发现还有5元钱。我端着那珍贵的五元钱到了一家卖早餐的小铺,这家店的生意很好于是我对这家店的主人——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说:“请给我一碗绿豆粥”她一手拿起一个装粥的纸杯,另一手拿着一个大勺子一点一点地把粥盛到纸杯里。接着她盛粥的时候我看了看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她整洁得体,显得干练精神。老人一只手接过钱。另一手递给我热乎乎的粥并温柔地说:“小心拿好。”我接过来尝了一口,味道好极了!怪不得生意不错。我满怀惬意地喝着粥往回走。谁知我刚走了几步就被老人叫住了,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我心想:我不是付钱了吗?怎么还叫住我?谁知老人从兜里掏出9元递给我,歉意地说:“小朋友,刚才忙。没工夫找你钱,实在对不住。”我莫名其妙,她连忙说:“你给了我10元。”我恍然大悟,原来因为我着急,错把10元看成5元。我望着这钱,我心想:这位老人好真诚…。 等我再想起那位老人的时候,老人已经走远了……望着老人越来越远的背影,我忘不了那个真诚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但有的人会在穷困潦倒时放弃,有的人在权钱交易中把它拱手让出,这些人才是失去人格,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著名画家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和妈妈一起逛街,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青年乞丐,他们有的有的跪在地上说到:“给点钱吧!。”有的立个木牌在那里,上面写着“我因母亲重病在家,没有钱治病”还有的乞丐干脆拽这人的胳臂说:“给点钱吧!……那些乞丐各个衣衫褴褛,脸上布满灰尘,没有衣服穿,这个场面让人看了不得不拿出几元钱投到那破碗里。忽然我听到了一首优美的曲子,那一个个从小提琴里拉出的音符顺着“轨道”欢快的跳到天上去,我像被一块大磁铁吸了过去。啊!我惊呆了!原来是一个10多岁的女孩,她就和我一般大。我看了看她,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她扎了一个马尾辫,穿着整洁得体,她在地上铺了一张又烂又黑的纸上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几个字,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没有钱都市的孩子,想要卖艺挣钱读书。我听着听着,陶醉了,我便把我卖零食的钱放的小女孩的手里。这个小女孩和别的乞丐不同,她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她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挣钱。那些青年乞丐一个个抛弃了自己的尊严,比小女孩还不如! 无论在何种情况,我们都不可被金钱的诱惑所丢到了自己的尊严,因为我们也有尊严。!
14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