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enngg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平内乱,统蒙古,逐鹿中原,谁与争风!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戎马一生,搏击一世,在统一蒙古各部,出兵南下,挥师西征以后,就溘然长逝了。但是,他的战马的铁蹄留下的回声,却一直在震撼着人们的心;赞誉者有之,咒骂者有之,现在就让我们来好好的讨论一下。 首先,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改变了蒙古族的落后状态。当年,蒙古分为很多散乱的部落,争战连连,人民苦不堪言。铁木真败塔塔尔,退乃蛮,占高原,平四敌。大有:“英雄豪杰代代出,而今谁谓的枭雄?”的气势,纵横捭阅,周旋于部落战争中,逐渐统一蒙古。蒙古的统一打破了蒙古百年来战乱不休的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畜牧业和皮革手工业发展迅速。为了巩固政权,成吉思汗立即着手完成了对军队、法制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组建与改革。通过这些改革让蒙古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其次,成吉思汗创建了人类历史上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为现代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正所谓:“破空而出,射八方原野。满目英雄是牛马。拍胡笳,叱咤风云失色,鞭未举,几个抬头敢惹?”成吉思汗从1219年起,他率军经波斯、伊拉克等地,绕过里海,越过高加索,击败札兰丁、古儿只、钦察和斡罗斯的军队,兵锋直抵克里木半岛。征服的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至整个东亚,成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成吉思汗的军事活动克服了当时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再者,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古语云:“汗血一生铁木真”,成吉思汗戎马生涯近50年,施展雄才大略,依靠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士,利用铁骑优势,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业绩。他善于治军,由他创建和统帅的蒙古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既善野战,又能攻守兼备。在众敌面前,善于利用矛盾,联此击彼,各个击破;在战法上,善于扬长避短,巧施诈术,避实击虚,多路出击,迂回突袭,速战速决。重视以战养战的政策。这些宝贵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对后世的军事历史起到了知道作用。毛泽东曾多次运用他的军事思想,成为了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军事家。 然而,天之轿子,一代枭雄的成吉思汗也犯下了不可磨灭的错误。 其一,成吉思汗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当铁木真年少时,为了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争抢食物,失手杀死了他。1206年他成为蒙古帝国大汗后,开始了残酷的远征,破金朝,攻西夏,逐鹿中原。铁蹄所至之处,不少繁华的城市遭到破坏,许多无辜的人被屠杀。他还支持士兵到处烧杀抢劫,连老弱腐儒都不放过。他曾说:“大丈夫最大之欢乐,在于镇压反抗者及战胜敌人,将他们斩草除根,尽夺其所有。使其有夫之妇哀号,以泪洗面。”成吉思汗利用民族矛盾进行复仇,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这是成吉思汗为实现统治欲望而采取的手段。由此可见他的凶狠残暴,冷酷无情。 其二,成吉思汗阻碍了亚欧诸国的发展。一方面成吉思汗远征亚欧诸国,凌辱和摧残了已经成为他的牺牲品的那些民族的心灵,压制这些民族的文化经济发展,使其经济文化陷于长期衰落状态。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在东侵中,掠民为奴,毁灭城镇,破坏农田,给中亚,西亚等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三,成吉思汗激化了中国人民民族之间的矛盾。金,西夏,宋朝,蒙古都属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分支。成吉思汗利用各种计策谋略,挑拨离间,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作为他的取胜的手段。他带领他的战争机器横扫了数十年,无休止的战争好似一双无形的修罗之手毁掉了无数无辜人民的幸福家园。葬送了无数天真儿童的美好童年,导致我们华夏子孙相互内斗了几百年,相互死伤无数,这是我们永远的痛,是不可磨灭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