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4

liuan101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道德与规则的议论文素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drewlxl

已采纳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我们是21世纪的小主人,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的思维被“神六”带到了太空,我们家乡富饶的田地被三峡大坝浇灌,我们的矫健身姿也将被08年奥运会展现在世界的舞台。然而,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肩负民族的兴衰呢?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立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让我们手持“八荣八耻”这把利剑,斩去自私,拥有高尚;斩去虚荣,拥有充实;斩去小我,拥有大我。用手拂去昨日的狂热与浮躁,用心把握今日的文明与灿烂。让我们共同播下文明的种子。春风来临,文明之花笑脸相迎。秋日收获,文明之果挂满枝头。如果我们人人都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出优秀的学习成绩。作为文明传播者的我们才能和着时代的节拍,用火一样的热情,花儿一样的姿态,野草一样的生命力,去追寻我们金色的理想。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要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我们积极响响应湖北省委的号召,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此,我向全省未成年人发出倡仪:  一、做一个会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体贴父母,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感恩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培养。  二、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待人。积极投身社区实践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慰问军烈家属等,向社会献上自己的爱心。  三、做一个集体观念强的人。做到同学友爱,助人为乐,关心集体,乐于合作,培养和增强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每个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四、做一个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积极开展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我们要齐心协力和四川的同胞在一起,帮助他们,鼓舞他们,站立起来创造出新的幸福生活。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此我代表全省的少年儿童再次庄严承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尊自爱,珍爱生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以高尚的道德来指导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关于道德与规则的议论文素材

287 评论(15)

hml2601127

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所以我们又常常把法律称为“国法”。因此,一直以来,法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远的。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法律与道德是分不开的,那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有这么一个故事:某村的张大爷一生操劳,抚育了六个儿子,他用全部财力和满身疾病换来了儿子们的成家立业。长子承包村里的鱼塘,一年纯收入三万余元,但对老人却“一毛不拔”,其他几个儿子也拒绝赡养老人。张大爷孤独地住在村外简陋茅屋里,靠邻里接济度日,也无钱看病,村委会干部多次出面调解,要求六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但六个儿子却互相推脱,老人的生活一直无人照顾,村里人对此义愤填膺,主动帮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调解无效后,判决六个儿子每年共同支付张大爷三千元赡养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这样的故事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在道德无法差遣人们去负起应负的责任时,法律就会体现出它的强制性。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详尽地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严禁遗弃、拒绝赡养老人的行为,但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尊敬老人。道德则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德治同样重要,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现在的中国便是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我们应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那么,我们青少年该如何护法、维德呢?
160 评论(10)

April~

道德是人的一种自觉思维和由此产生的行为,道德的最主要属性就是自觉遵守,而不是靠制度约束。面对人的不规范行为和思维,我们主张靠道德来约束,而不是靠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制度和规则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一件不道德的事件发生,如果靠制度和规则约束,是下策。上策应该是靠人的自觉性来实现,也就是靠道德来约束。把事件发生的几率控制在萌芽状态。因此,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句话说的好:“不战而屈人之兵,胜之胜者也。”如果用道德约束把事件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那就是上上策。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崇尚道德教育,四大文明古国有的已不复存在,但中国能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就是因为中国人崇尚道德教育。中国注重家教,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弟子规中列举了众多的事例,针对现在人们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教育滞后,学校教育只注重学分的现实国家提出了以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辅之以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对人进行全方位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人的自我约束力。 下面是我的一篇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文章,希望能起到更深的教育和应到作用。 家风对我一生的影响 父亲是一个老老实实的煤矿工人,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父亲常年在煤矿上班,在矿山住了几年后,在我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母亲和我就回老家居住了,父亲只有在春节时才请了探亲假回家与我们团聚,因此,我的所有成长记忆都是在遥远的老家留下的。 小时候我和母亲都是农村户口,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我们全家,因此,母亲在生活上一直很节俭。母亲从不浪费一点东西,穿在里面的秋衣、秋裤、袜子等,总是补了又不,直到无法修补才罢休。我经常看到母亲点着煤油灯在灯下缝补衣服,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母亲经常给我讲她过去的故事,说她小时候不仅吃不上一顿饱饭,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当我不小心把饭倒了的时候,母亲便很生气,急忙拿刀将倒在地上的饭收起来自己吃,给我再盛一碗新的。嘴里还说,她小时候吃糠,吃野菜,经常拉不下,用小木棍往下掏。母亲经常教育我要节约粮食,总要给我讲一些关于节约粮食的典故。什么李闯王在茅床上捡的吃米啦,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啦等等,让我在幼小的心灵里就一直埋下了节约的种子,在我后来的人生里,我一直不忘母亲的话,从不浪费粮食。 记得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一个人成不成才从小就能看出来,小时候没出息,长大了也没出息。母亲劝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常跟我说:“你爸爸在煤矿上班,很辛苦,四块石头夹一块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一定好好学习,为你爸争口气,不争馒头气,也得争口糠窝窝气。”母亲的话虽然土了一点,但道理很明白,要我立志读书,让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父亲、母亲的希望,刻苦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几方面都发展的好学生。 母亲除了教育我要有节约意识外,还要做一个勤俭的人。她常对我说:“一个人千万不能懒,因为一个懒惰的人,有再多的财富都会坐吃山空。”我记得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她说:“从前一个懒汉,他妈临出门前给他烙了一块饼,怕他懒得不带吃,就将饼套在了儿子的脖子上,可等她妈走亲戚回到家时,她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那儿子只吃了嘴前面的饼,吃完后,懒得不带的往过转一下,最后给饿死了。”这个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懒惰的人,有再多的财富都会坐吃山空。从那以后我立志做一个勤俭的人,不管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我都乐意去做。 母亲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老实人。母亲经常给我讲“狼来了”的故事向我说明诚实的可贵,她说要做一个老实人,骗人的事绝不能做,要说真话,假话说的多了,别人就不会在信任你了。母亲从小对我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导致我的性格也是一看就是老实人。 母亲常说:“吃亏是福。”在生活上与身边的的人不要斤斤计较,一个人吃点亏不可怕,吃亏是福,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真正的朋友。在母亲的教导下,在我后来上学还是工作,我都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也能广交朋友。 母亲非常注重礼节的教育。经常教育我要尊重长辈。无论是邻居还是亲戚中的长辈到家里来,都要让我问好,不能直呼其名,要该叫叔叔叫叔叔,该叫阿姨叫阿姨。和客人一起吃饭,一定要等客人动筷子吃我才能动筷子吃。在和客人交谈时,等客人说完才能插话,不能没有规矩直接打断别人的谈话。 在我参加工作后,母亲还经常教育我,在单位里要团结同事,好好工作;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切不可索取,尤其是公家的东西切不可爱恋,切不可索取。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可伤害别人,要少说无关的话,言多必失,不可搬弄是非,少说别人的事。 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记忆,这记忆像至理名言一样,一直指导者我的工作和生活,使我在骨子里形成了我的性格,形成了我的做人原则。 如今有人贪图享乐,吃喝玩乐。可我受母亲的影响对这种奢靡之事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感叹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家风,人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靠家教去实现。家规不能只停留在讲几句面上的话,还需要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家长要言传身教,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在思想多元化、各种诱惑充斥的今天,家风很重要。家庭教育是家风的基础,不仅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家长要做出表率,做出榜样。很难想象一个大人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干的家长,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大同煤矿集团大同地煤青磁窑煤矿财务部王瑞平 2014年4月6日 为了加深你对道德的理解再选一篇文章给你。 唤醒沉睡了的家风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各位家长的事。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是家长给孩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孩子性格的养成,做人原则的形成,都是靠家庭教育而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家风的基础,家风靠家庭教育来培育。 家庭是园圃,孩子是苗,家长就是这个园圃的园丁。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可见,家风的重要。好的家风,能培育出积极、健康的孩子;不好的家风,只能把孩子带入歧途,形成不良的人生观。 重视家风,注重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夏子孙世世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曾几何时,家风家教,被疏远,被遗忘,然而,带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社会上人的道德沦丧,人情淡漠,是非难辨,美丑不分。我们要像拯救民族文化遗产一样去梳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去拯救我们的家风家教。我们要激活华夏民族优良传统,重新审视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人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华民族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注重家庭美德教育”。 重视人伦教育,培养情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汉字“孝”的形义,不仅是“子”要继承“老”,而且是“老”传传给“子”。中华文化的人伦教育和情感文化的培育都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 走进新时代,国家不断加强对公民道德方面尤其是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不仅注重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而且还注重“个人品德”培养,加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教育。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儿童的早期记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优良沃土,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优良养份,好的家风又为孩子成长注入高尚的精神滋养。青少年高尚人格的形成,个人伦理道德的养成,都需从每个家庭的人伦教育入手,家庭美德教育入手,从家风家教入手,从每个儿童的早期教育入手。 注重家庭教育,唤醒家风家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全民道德水准需要;加强人文伦理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善举,是增进人们友谊和情感的需要。 注重家庭教育,唤醒家风家教,是公民道德教育从细微处抓起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家庭美德、个人伦理道德教育的好载体,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我们要拯救民族文化,重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唤醒家风家教,激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的基因。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放异彩,一个注重礼仪,注重个人美德的新型人文社会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让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入手,从家庭教育入手,从个人美德培养入手,从家风家教入手,摒弃旧的“三纲五常”中的糟粕成分,呼吁建立新型的亲子爱、夫妻情、师生义、同事情。 呼唤家风家教,愿家风家教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走进人们心里,走进千家万户。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被这“润物细无声”的家风滋润,滋养,成长,成人,成才! 大同煤矿集团大同地煤青磁窑煤矿 财务部 王瑞平 2014年4月6日 希望通过以上事例及文章使你对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本质意义上的理解,祝学习进步。
129 评论(11)

ggdy3478

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像一朵茉莉,高雅、清新。而我是一朵花苞,开出怎样的花就要看我今后的每一次抉择和每一次行为。  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完善自我,学会自强、自律、自爱;再在家中学会一些基本的道理;然后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尝试着成长。走向社会,道德地做好每一件事;最后也开成一朵茉莉。  说到道德,主要是实践,可道德实践是很难的。也许一个选择就决定了你今后的每一天。让我们来看看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叫苏珊娜的女孩和一个叫玛丽的女孩成为了好朋友。有一次玛丽去糖果店偷了一包杏仁巧克力,苏珊娜不想告骂玛丽的密,于是劝玛丽说实话。玛丽是个好姑娘,她去了糖果店打工来抵债。  一个小伙子在国外留学,发现了外国的车站没有检票员,很容易逃票,虽然偶尔被抓,但他却仍认为没有关系。大学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巴黎一家企业的赏识,却又莫名其妙地被辞退了。后来他才知道是因为他逃票的缘故。再后来,他去各个大企业都被辞退了,大致原因也是逃票。他已经后悔莫及了。  故事一中的玛丽是一个好孩子,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弥补了错误,她还是好孩子。可故事二中的主人公却没那么幸运,他犯下了他一生的错误——拿诚信开玩笑。道德常常可以弥补智慧的欠缺,可智慧却永远不能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别拿诚信开玩笑,一次也不要!知错就改还能是个好孩子。  道德从理论上是很简单的,可是谁能守住道德呢?也许在不知不觉,道德节流走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做个好孩子,一个有道德的人。
35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