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tao828
读书之后,因有感触,受到启发而写下的心得体会叫读书心得,也 叫读后感。、 经典格式: 1、正标题——副标题 、开头首先介绍“读”的内容,就是概述 读物的内容要点,或者主要的思想中心,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 3、再引出自己根据以上内容的感想。可以围绕着原文的主题与中心来写,也可以围绕原文的某个层次的内容来写,把笔锋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 的一点或几点上,但切忌面面俱到,空洞浮泛。 4、联系实际。读书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读”而发,但是,如何“发”,就不 能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或社会实际、现实生活及其他方面 的实际。这一点是读书心得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 要界限。联系实际,贵在联想,不要拘泥于原文,思路要开阔,联想要丰富。 5、小结。 例如: 纸上谈兵要不得 ——读《失街亭》有感 在《失街亭》中,马谡是个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家伙。但如果您 看过全本《三国演义》,您也许就不会这样讲了。在孔明“七擒孟获” 之前,马谡曾献攻心之计,使诸葛亮大加叹赏并加以采用。可以说,西 征胜利,蜀汉无后顾之忧,马谡有很大功劳。 但为什么在街亭之战中马谡却显得如此无能呢?我说,是纸上谈兵 害了马谡。 何谓“纸上淡兵”?就是只死记书本或自己的经验而不能根据环境 条件的改变而灵活应用。马谡就是这样。他奉命防守街亭,不在当道屯 兵,却屯军在路边一座孤零零的小山上。当王平问“魏兵骤至,四面围 定,将何策保之”时,马谡大笑曰,“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破竹’。” 王平又问:“若魏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马谡却说:“孙 子日:‘置之死地而后生’。” 可笑呀,马谡!他只知道“兵法云”、“孙子曰”,却没有想到情 况不同,兵法也有不适用的时候。大敌当前,后顾无忧,方可谓“凭高 视下,势如破竹”。水源被断,人心惶惶,士无斗志,不战自乱,当此 时,百战百败矣,何来“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谡的错误在于他没有根据情况变化改变战略。他当年提供攻心之 计,离间魏主司马懿,这些计策所以成功,正因为他具体地分析了当时 局势,充分了解对方,抓住矛盾所在,对症下药。街亭之战他没有这样 做,结果不仅丢了街亭,还丢了脑袋。可见,死抓条条、框框不知变更 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害人不浅。 譬如近几年来对外开放,有的单位便拼命引进外国的汽车、电器, 却不了解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使之更快 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到头来只是一个外国货的加工厂、组装车间。 这些单位可谓是患了主观主义的病症。 我们要从条条、框框中摆脱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唯其 如此,事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昌盛。否则还会演出新的《失街亭》。 注意:1、写读书心得要有真情实感,情真才能词切。 2、写读书心得必须要观点鲜明。如果你赞成文章的观点,可以在读书心得中表示拥护、支持、发挥、称颂; 如果不赞成它,则可以批评、论争、斥责、反对。无论褒或贬,都要做 到观点明确,立场鲜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会使文章失去说服力 和吸引力。 3、写读书心得必须要叙议结合。读书心得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表达方式上,应采取议论为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来表达中心思想。“叙”,就是引述读过的文章中体会最深、教育最大的那一段、一句话或一个人物。“议”,就是在“叙”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是“叙”的深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议”为主,“叙”为宾,“叙”是为“议” 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也常常辅以抒情,采用叙 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述简洁,议论精当,抒情真挚。 
现在好多毕毕业都要写论文,写一篇论文,要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论文提交成功,以后的体会很多,首先就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花费这么多时间,应该还是值得的,体会也就是努力的就能够取得成功,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来去写吧
一、要写出自己的看法; 写心得最重要的事就是写出你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感想。最后,别忘了谈谈你自己,把书里的事和你自己连结在一起。 阅读感受重要的是,你写的是自己对书的认识。不管你怎么写,别忘了说出这本书让你最感动,或让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它们可以是书里的一幅图,也可以是书里人物的对话、行为,你可以整篇心得只谈一个想法,也可以谈三、四件,它们都是你真实的看法,把它们写下来,那就是最棒的事。二、要打碎剧情,从细节着手;概述只是读书笔记的基本对比和分析也是人人都写得出的。但是如果能对书中某个细节进行深挖,写出独到的见解就是能使你的读书笔记显得与众不同。
如图,在读书之前,写下读这本书的目的;读完一本书之后,写下阅读后的收获、以及接下来要做什么的具体计划,并认真执行,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没有”接下来的计划“和具体的行动,那你读的书就会停留在阅读阶段。同时,还要给自己设立目标,比如三个月之后的计划,并在三个月之后回顾一番,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追踪、记录自己的阅读、行动成果)。如果想做的更详细点,可以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如果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也都可以加进去,建立知识的连接,方便掌握和运用)。对于你看了之后很有感触的内容,可以试着写写读书感悟。读书的效率和读书的收获和你的读书方法有很直接的关系。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和收获,可以试试我这个方法:读书时,先看看前后序言、目录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提出几个问题,并“用自己现有的一些知识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然后以每分钟两千字左右的速度(学习“精英特速读”掌握的)对整本书籍、或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由此建立该本书的脉络、知识架构。期间我会找到这本书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快速标记。如果有必要,会对这些内容进行二次阅读、以及精读。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再“根据书本内容”对阅读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再一次回答。作答之后,把“阅读前的答案和阅读后的答案”进行比对,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讲的一样,还有哪些遗漏和差距,然后特别关注这些遗漏、差距、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一个读书方法乍一看很麻烦,其实非常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你的阅读收获,因为它可以很好地锻炼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整合能力、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