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imon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十分崇拜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15世纪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怀着又一次航海探险成功的喜悦,哥伦布率领他的船队在风平浪静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上像海鸥一样轻松地游弋。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船员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祷:上帝呀,请让这和煦的阳光一起陪伴我们返回到西班牙吧。 但船队刚刚离开海地岛不久,天气就骤然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乌云,远方电闪雷鸣,巨大的风暴从远方的海上向船队扑来。这是哥伦布航海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风暴,有几艘船已经被排浪打翻了,只一闪,便沉入了大海的深渊。船长悲壮地告诉哥伦布说:“我们将永远不能踏上陆地了。” 哥伦布知道,或许就要船毁人亡了,他叹中气对船长说:“我们可以消失,但资料却一定要留给人类。”哥伦布钻进船舱,在疯狂颠簸的船舱里,迅速地把最为珍贵的资料缩写在几页纸上,卷好,塞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加以密封,然后再将玻璃瓶抛进波涛汹涌的大海。 “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自信而肯定的说。“决不可能!”船长说,“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击碎,或许会深埋砂底,但决不可能被冲到西班牙海滩上去!”哥伦布自信地说:“或许是一两年,也许是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我相信它会漂到西班牙。” 幸运的是,哥伦布和他的大部分船只在这次空前的海上风暴里死里逃生了。回到西班牙,哥伦布和船长都不停地派人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但直到哥伦布离开这个世界时,那个漂流瓶也没有找到。 1856年,大海终于把那个漂流瓶冲到了西班牙的比斯开湾,而此时,距哥伦布遭遇的那场风暴,已经整整过去了3个多世纪。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约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 他将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当作为一个水手一旦成为可能的时候,哥伦布便离开了陆地,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青年哥伦布在热那亚商船上当水手,曾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及冰岛一代。这期间,哥伦布积累了相当宝贵的航海经验。在没有经过正规的航海教育之前,使这些兴趣与经验支撑着未来的航海家。 1476年,哥伦布在航海途中的激战中落入水中,靠着一块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从此在这里学习航海知识。此时,聪慧与勤奋帮助了哥伦布。是的,在这里,他学会了葡文及拉丁文,并利用这些语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学和数学,并且学会了绘制地图和使用各种航海工具。更为重要的事,在航海强国葡萄牙,哥伦布在思想上为远航做好了准备:他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富饶遐想无限,使他产生了到东方区的想法;他接触了学者托斯勘内里,接受了“地圆学说”,坚定了从海上到达东方的信念。至此,远航西去,就只欠“物质”东风了。 当哥伦布向葡国王室提出资助要求被拒绝后,他来到了西班牙。出于共同的对黄金的追求,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达成了一致(签订《圣塔菲协定》),他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船员,带着主的庇佑和任务起航了。 1492年8月3日,第一次西航开始了。途中,因长期漂流,不见陆地,水手几乎暴动。但他执著向西,于10月12日凌晨2点,在巴哈马群岛水域发现“陆地”。他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就这样,新大陆被发现了。 1493年3月4日,哥伦布回到里斯本,并于1494年4月底回到巴塞罗那,被授予重奖。至此,第一次航行胜利结束。 随后,哥伦布又于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分别进行了三次西航,不断发现并“完善”这新大陆,新的时代到来了。 虔诚的基督徒 哥伦布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了印度大陆……”将死之时,哥伦布仍然不忘其“主”,其虔诚可见一斑。再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军的旗帜出航的,他以此来说明为上帝传教是其己任,对“主”是忠诚的。而哥伦布西渡的目的之一便是传教,这既是“王命”,又是作为基督徒的他义不容辞的义务。事实上,西欧的基督徒们认为,不信仰上帝的异教徒应该以杀戮来消灭之,这就不难解释哥伦布在到达美洲后屠杀印第安人的行为了。哥伦布用屠杀印第安人来表明对上帝的虔诚。 变革时代的先驱 哥伦布的发现成为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5世纪欧洲人口急剧膨胀,新大陆的发现,是欧洲人有了可以移民的场所,也有了可以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石和原材料。但同时,这一发现却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新航路地开辟,进一步地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美洲的橡胶、玉米、烟叶、番薯、可可与马铃薯等物产都是通过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传遍世界各地的。而欧洲移民则把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等植物以及马、牛、骡等牲畜带入美洲并生根发芽,这大大丰富了东西半球的文明交流。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此发现还致使西半球出现了一些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第安部落截然不同的新国家(美国),对旧大陆的各个国家带来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但是要注意到,引起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价格革命的大量金银,并非哥伦布一人带回,而是他与其后诸多航海殖民者共同掠夺的结果,若将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功绩归于哥伦布一人,太过牵强。 并非偶然 哥伦布与其他伟大的探险家一样,即使没有哥伦布,他的发现同样会被别人作出,这是历史的必然。15世纪的欧洲通商贸易四通八达,经济高速发展,此局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刺激探险活动。我们似乎可以断言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新大陆,且不会与哥伦布的发现相距很长时间。但如果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探险中发现新大陆,而是此后的1510年由法国人或英国人来发现,那么随后的发展就会于今天的历史截然不同。[编辑本段]发现美洲之谜 著名航海探险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曾声称自己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但事实上他可能并不是第一位登陆美洲的人。在哥伦布之前曾有许多人抵达到美洲大陆,甚至还在此定居下来。在哥伦布之前就有美洲土著居民在此生活数百年,此外,还有一些证据可以显示其他文明曾到达过美洲大陆,在美国和墨西哥境内曾发现过古代希腊和罗马钱币和陶器;在墨西哥发现伊西斯和掌握阴府之神的雕像,在美国大峡谷里发现了古埃及的文物,这种远古物品的历史均早于哥伦布登陆美洲的时间。启示: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发现异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