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9

1232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学新生研讨课论文经济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ou某

已采纳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大学新生研讨课论文经济

118 评论(15)

其他客户

研讨课,研究讨论,针对某个对象进行学术讨论,思想交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主体,对象,方法,也即谁来讨论、讨论什么和怎样讨论。 主体,老师和同学们。大家都参与讨论,而不是一个人讲大家都听。老师可以更多地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指正一些错误,或表扬或鼓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把握话题的方向。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没必要一定限制在某个理论或具体问题。讨论如果要进行下去,要么是针对一个东西有纵深,要么是话题广泛,内容丰富,可以横向铺排。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纵深的讨论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不妨将话题打开,采用话题式而不是问题式的讨论,可扩展到多角度甚至多学科。我们社会学的问题是很适合这样的讨论的,它跟很多学科都有交叉或渊源关系。那么,在谈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很广泛地去谈。具体操作上,我觉得可以分成小组,每次课由一个组主导讨论,选定话题并准备与话题相关的材料,作为讨论的积极分子,提供一些线索或背景知识,作课堂记录,形成文字等等。 至于课堂要出什么成果,我觉得,学术意义上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知识储备、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规范的训练都是缺乏的,所以现阶段很多所谓的研究只能是很浅的简单尝试。而且,短短九周的课堂,现在剩下七周,也没必要非出什么成果。我设想中这个课堂应该是一个解放式的课堂,把我们从两个地方解放出来,一是传统课堂,单向的概念、理论的灌输,规整的训练,这些且不说质如何,至少在量上已经足够了;二是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我们在课堂之外的交流话题无非是吃喝玩、娱乐、男生女生,甚至在巨大的网络信息量的冲击下这样的交流也少了。日常生活世界被侵蚀被占领,我们没有真正的严肃的交流思想的地方,逐渐丧失了去深度思考和表达思想的欲望,我们把严肃的东西娱乐化、粗鄙化,我们会嘲笑严肃、嘲笑信仰、嘲笑真诚,并且常常以之为荣。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知识储备的匮乏,而是习惯于被驯化被同质化,变成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只知道物欲享受而没有否定性思维,从来不去追问自己不去检视人生,抛弃了自我反思的需要和自由。 所以我希望研讨课可以给一个空间让大家由一个问题出发去思考,去交流,去碰撞,期间我们能够有一些感触,能够发现一些新颖有趣的观点,发现自身不足,思维方式的局限,能够激发阅读和思考问题的兴趣。我觉得这就是成果所在。
8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