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8

我小不懂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乳腺癌发病分析论文摘要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猪猪的龙宝

已采纳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乳腺癌发病分析论文摘要怎么写

135 评论(14)

arpha001

乳腺癌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妇女的常见恶性肿瘤。在许多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癌肿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前二位。据有关资料,其发病率在女性为23/10万人口,在男性则仅为49/10万人口。男子乳腺癌大约占整个乳腺癌的1%左右。乳腺癌大多发生在40~60岁,或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尤其以45~49岁和60~64岁间发病率最高。 乳腺癌的病因是什么? 从目前的临床医学实践及动物实验等有关资料分析乳腺癌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激素分泌紊乱:所谓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乱。因为在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的妇女。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 (2)生育和授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时间长的妇女多。这说明多生育,多授乳可能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机会。 (3)纤维囊性乳腺病:前面提到过这种病变,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极易转变成为乳腺癌。 (4)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据国外资料,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其女儿亦好发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前,常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什么是早期乳腺癌? 乳腺早期癌划人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把(1)乳腺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2)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浸润癌(亚临床癌);(3)直径小于1厘米,局部活动度大,无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微癌等划归为早期乳腺癌。但天津市人民医院则提出把(1)腋下淋巴结无癌转移;(2)原发癌为非特殊型癌者,只要其直径不超过1厘米;或原发癌为特殊型者,只要其直径不超过3厘米者,均划归早期癌。 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1)乳腺肿块:乳腺癌的主要表现是乳房上长有肿块,这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大多数病人无疼痛的感觉,只有不足1/3的病人觉得有些刺痛或钝痛,但又不很明显。大约有60%的肿块长在乳房的外上方,形状为圆形和不规则形。早期癌组织没有浸润。肿块尚可以移动。但由于乳腺癌的肿块在很多方面都与乳腺良性肿瘤十分相似,因此,单凭触及到肿块来确定它的性质,是不确切的,必须到医院检查。 (2)单侧乳头溢液:非哺乳期的妇女,忽然出现乳头流水(乳样、血样、水样液体),应予注意,因为其中有些病人为乳癌。 怎样自己检查乳房? 自查的方法:(1)脱去上衣,两臂自然下垂,对镜观察双乳头是否对称,有无异常;(2)两臂上举抱头,再观察双乳是否对称,有无肿块或皮肤陷窝;(3)仰卧,肩下垫一扁枕头,将手指伸直,平着触摸乳腺各区域(切勿用手捏乳腺,因为此时可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4)顺序检查乳腺各区后,再将手伸入腋窝顶部(此时该臂宜下垂),同样用伸直的手指,摸查腋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5)检查乳晕区(用指压),观察乳头有无液体流出。 乳腺癌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1)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纤维囊性乳腺病,就应立即治疗,不要拖延治疗的时机。 (2)对于授乳期的妇女,在每次授乳的时候,应尽可能多地排出乳汁,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分泌乳汁,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上一次分泌的乳汁在乳房内滞留的时间。 (3)减少酒量和戒酒。一些西方国家研究证明,有饮酒习惯的妇女比不饮酒的妇女易发生乳腺癌。 (4)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除了坚持自我查体,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较全面的检查。
196 评论(11)

leo008008

乳腺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已知的有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乳腺癌的病因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二: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乳腺癌的病因三:婚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乳腺癌的病因四:电离辐射。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乳腺癌的病因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298 评论(9)

奋发图强

没有找到晚期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这里有乳腺癌复发的定义,你可以看一下郭仁宣编的《乳腺外科学》,里面是这么描述的:肿瘤的复发是指经过治疗肿瘤已经消失,经过一定时间后,同样的肿瘤再次出现。所谓的肿瘤已经消失,是指肉眼或临床检查所能认知的范围,从病理学的角度上讲肿瘤的复发一定是机体的某处有癌细胞残留。日本的《乳腺癌处理规约》中定义:组织(细胞)学确定的乳腺癌经过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在临床上一度消失后再次出现称为复发,但需除外多发癌。郭仁宣的《乳腺外科学》把乳腺癌的复发分为局部复发和转移复发,详细内容你可以再看一下。
19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