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3

mypowe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现代光学系统论文选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出门的世界

已采纳
光学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0207 授 理学 学位)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的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具有坚实宽广的光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娴熟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3.熟悉本学科的现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接触相关学科的国际研究前沿。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在国际会议上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量子光学与原子光学 2.非线性光学与固体光学 3.激光动力学4.介观光电子学 5.光学测量与信息处理 6.准分子激光三、学习年限1.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可提前答辩,但是不得小于5年;也可以延迟答辩,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总学分要求≥32学分;2.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4-6年。总学分要求≥54学分;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类 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 已获硕士学位 以同等学力报考(未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 ≥55学分 ≥32学分 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入学前已修研究生课程可申请免修。修课学分 ≥35 通识课程≥11学分 (辩证法2、技术哲学2、硕士一外2、英语论文写作5、英语强化训练5、人文类1、社科1) ≥13 技术哲学2、英语强化训练5、英语论文写作2 学位要求的学科专业课≥24学分(含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组成22学分(含专题研讨6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或专业学术实践2学分、专业课程6学分、专题研讨6学分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环节 ≥20 文献阅读 1 ≥19 选题报告 1 选题报告 1 中期报告 1 论文中期报告 1 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发表学术论文 1 发表论文 1 学位论文 15 学位论文 15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见物理学院光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学科课程的界定(1)跨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课程相同或相近。3.专题研讨课和学术报告: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研讨报告,或在导师及其课题组组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学术报告,并有导师签名认可。每完成一次研讨内容,得1学分。鼓励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下列两种学术报告情况可每次计2学分。(1)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2)在学院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上作学术报告,并有会议主持人或组织者签名认可。4.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内撰写开题报告;硕博连读生在取得读博资格后第二学期内、本科直攻博生在第四学期内撰写开题报告。论文选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为:(1)选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方案;(4)课题的研究计划;(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5.博士研究生论文资格审查:修完所有规定的课程和撰写完成选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可申请论文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方法是由博士生向3-5名论文资格审查小组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并进行答辩面试。根据博士生的选题报告、答辩情况、课程成绩和实际表现,由论文资格审查小组和系学位评定分委会决定其是否通过博士论文资格审查。通过博士论文资格审查后,博士生即可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博士论文资格审查者,一般在第一次资格审查后半年至一年内可再进行一次,两次未通过者按硕士生分配工作。若为本科直攻博士者按肄业处理。6.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士生在进入博士论文一年之后,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阶段性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7.博士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博士生在申请博士论文答辩之前在发表学术论文方面的要求按照《华中科技大学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8.学位论文预审制度:博士生在申请博士论文答辩之前,由指导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学位论文初稿,并由相关研究领域的教授对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中提出的意见修改,修改完善后申请答辩指导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按《华中科技大学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阅和答辩。9.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博士生应根据论文评阅与答辩中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形成正式的博士学位论文,并提交系、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光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0207 授 理学 学位)一、培养目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光学前沿动向,掌握现在光学技术,并且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能从事光学尤其是现在光学各方面的研究教学和产业工作,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科学管理和相邻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二、研究方向1.量子光学与原子光学 2.线性光学与固体光学 3.激光动力学 4.光学测量与信息处理5.分子激光 6.介观量子光学7.光纤孤子通讯 8.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5年。其中学校提供奖学金的时间为2年半,从2年半后按学期交纳学费。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总学分 ≥35学分修课学分 ≥22 通识课程≥6学分(一外2、辩证法2、科社1、人文类1) 学位要求的学科专业课≥16学分(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4学分,以及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组成) 缺本科专业基础的,补修本科主干课2~3门,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 ≥13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学术报告1学分 发表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见物理学院光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光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学位要求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500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硕士生必修 55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4 1 春 马克思学院 550 自然辩证法 32 2 秋 马克思学院 人文或理工或其他类课程 16 1 秋春 人文学院 800 科技英语写作 24 5 秋 外国语学院 博士生必修 801 英语强化训练 60 5 暑假 80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2 2 秋 马克思学院 本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524 高等量子力学 64 4 秋 物理学院 硕士生≥16学分 517 群论 64 4 秋 物理学院 526 量子光学 48 3 春 物理学院 531 非线性光学 64 4 秋 物理学院 529 介观物理 48 3 秋 物理学院 528 凝聚态量子理论 64 4 春 物理学院 533 固体光学 48 3 秋 物理学院 532 量子场论 48 3 春 物理学院 525 原子光学 40 5 春 物理学院 527 光纤孤立波理论 48 3 春 物理学院 538 低温固态物理 40 5 秋 物理学院 523 凝聚态物理 48 3 秋 物理学院 535 高等统计物理 48 3 秋 物理学院 518 计算物理 40 5 春 物理学院 534 协同学 40 5 春 物理学院 536 随机动力学 40 5 秋 物理学院 博士生跨一级学科课程 2 博士生必修 博士生专题研讨 6 物理学院 非学位要求课程 补修课程 量子力学 64 4 春 本科生课 统计物理 48 3 秋 物理学院 电磁场理论 40 5 光电学院 注:硕士生修课应从硕士生课程中选择(课程代码最后三位为500-799);博士生修课应从博士生课程中选择(课程代码最后三位为800-999)。

现代光学系统论文选题

97 评论(14)

李佳0323520

按着思路应用所学展开啊!  光学仪器中常用的光学系统,一般都是由单透镜或胶合透镜等球面系统共轴构成的对于由薄透镜组合成的球面系统,其物和像的位置可由高斯公式  (1)  确定,式中f’为系统的象方焦距,s’为象距,s为物距,物距是从第一主面量到物的距离,象距是从第二主面量到象的距离,系统的象方焦距是从第二主面量到象方的焦点的距离各量的符号从测量起点,沿光线进行方向测量为正,反向为负  又,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和象的位置,还可由牛顿公式表示,即  xx’=ff’ ( f=-f’) (2)  式中x为从物方焦点量起的物方焦点到物的距离,x’为从象方焦点量起的象方焦点到象的距离物方焦距f和象方焦距f’分别是从第一、第二主面量到物方焦点和象方焦点的距离符号规定同上  共轴球面系统的基点、基面具有如下的特征:  ⒈主点和主面:  若将物体垂直于系统的光轴放置在第一点H处,则必成一个与物体同样大小的正立象于第二主点H’处,即主点是横向放大率 =+1的一对共轭点过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分别称为第一、第二主面( 图1中的MH,MH’)  ⒉节点和节面:  节点是角放大率 =+1的一对共轭点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通过第一节点N时,出射出光线(或其延长线)必通过第二节点N’,并与N的入射光线平行(图1)过节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分别称为第一、第二节面  当共轴球面系统处于同一媒质时,两主点分别与两节点重合  ⒊焦点和焦面:  平行于系统主轴的平行光束经系统折射后与主轴的焦点F’称为象方焦点;过F’垂直于主轴的平面称为象方焦面第二主点H’到象方焦点F’的距离,称为系统的象方焦距f’主轴上的一点F,从这点发出的经过折射后,形成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束,称F点为物方焦点,过F点垂直主轴的平面称为物方焦面  显然,薄透镜的两主点与透镜的光心重合,而共轴球面系统两主点的位置,将随各组合透镜或折射面的焦距系统的空间的特性而异以两个薄透镜的组合为例进行讨论。设两薄透镜的象方焦距分别为f1’和f2’,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为d,则透镜组的象方焦距f’可由下式求出  两主点位置:  测节器的原理:设有一束平行光入射于由两片薄透镜组成的光具组,光具组与平行光束共轴,光线通过光具组后,会聚于白屏上的Q点(如图2),此Q点即光具组的象方焦点F’此垂直于平行光的某一方向为轴,将光具组转动一小角度,可由如下两种情况:  回转轴恰好通过光具组的第二节点N’  因为入射第一节点N的光线必从第二节点N’射出,而且出射光平行于入射光,现在N’未动,入射光方向未变所以通过光具组的光束,仍然会聚于平面上的Q点(如图3(a)),但是这时光具组的象方焦点F’已离开Q点严格讲,回转后象的清晰度稍差  回转轴未通过光具组的第二节点N’  由于第二节点N’未在回转轴上,所以光具组转动后,N’出现移动,但由N’的出射光仍然平行于入射光,所以由N’出射的光线和前一情况比将出现平移,光束的会聚点将从Q点移到Q’(如图3(b))  测节器是一个可绕铅直轴OO’转动的水平滑槽R,待测基点的光具组Ls(由薄透镜组成的共轴系统)可放置在滑槽上,位置可调,并由槽上的刻度尺指示Ls的位置(如图4)测量时轻轻地转动一点滑槽,观察白屏P’上的象是否移动,参照上诉分析去判断N’是否位于OO’轴上,如果N’未在OO’轴上,就调整Ls在槽中位置,直至N’在OO’轴,则从轴的位置可求出N’对Ls的位置
258 评论(9)

amandacoco

现代军用光学技术论文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21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