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_where
干燥乙烯气体能用浓硫酸吗? 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利用它的吸水性,常常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H2S).现在有些人认为用浓硫酸可以干燥乙烯,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持这种说法的理由可能是基于乙烯的制法原理来考虑的. 笔者认为干燥乙烯,就是除去乙烯中的水分.而除杂的原则是:不添不减,即不添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那么用浓硫酸干燥乙烯符合这一原则吗?制取乙烯时浓硫酸所处的温度是170℃,干燥乙烯时浓碗酸是在常温下.可以说制取乙烯时浓硫酸是热的,这时热的浓硫酸不与乙烯反应(不吸收乙烯),但是不能认为常温下浓硫酸(相对来说是冷的)也不吸收乙烯.很多大学有机化学教材都认为冷的浓硫酸能与乙烯反应,生成新的物质:CH2=CH2+H2SO4(浓)→CH3CH2OSO3H由以上分析可知,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乙烯,用浓硫酸来除去混合物中的烯烃却是可以的(只是多连接几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就可以除尽).因此,要干燥乙烯,笔者认为不能用浓硫酸.对于高中生来说,用碱石灰是比较好的. 
(化学)新课标人教必修2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集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 P6Na与O2反应(点燃) P6Na与H2O反应: P6K与H2O反应: P62、卤素单质F2 、Cl2 、Br2 、I2与氢气反应 、 、 P8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① ② P9(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P94、Mg与H2O反应: P14 5、Na与Cl2、反应(点燃): P19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P20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P20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P20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H2 N2 H2O CO2 CH4 P21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P302、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 (氧化反应)正极(铜): (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P36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P42 4、Na2SO4与CaCl2反应 : P455、高炉炼铁: P45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P53(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P54① ② ③ ④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P60(2) 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 P60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P60① ② ③ (4)聚合反应:P60(乙烯制聚乙烯) 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P62(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2)取代反应① 与Br2的反应 :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反应方程式: (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P67(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 P67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P68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CH3CH2OH CH3COOH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1) 乙酸的酸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P68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P68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2) 乙酸的酯化反应①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 P69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6、①蔗糖水解反应: P73②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P73 ③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P73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油脂+H2O 甘油+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 反应)油脂+H2O 甘油+ 蛋白质+H2O 各种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2HgO受热分解: P80-P81Ag2O受热分解: 2、CO还原Fe2O3①C 还原ZnO ②C 还原MgO ③O2还原Cu2S ④Al 还原Fe2O3(铝热反应) ⑤Fe还原CuSO4: 3、电解NaCl: ①电解NaOH: ②电解MgCl2 ③电解Al2O3 ④、石油的催化裂化,例如:C4H10裂化得到乙烯和乙烷: P87参考答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4Li + O2 2Li2 O2Na+O2 Na2O2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2、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F2 + H2 === 2HF Cl2 + H2 === 2HClBr2 + H2 === 2BrI2 + H2 ===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Cl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2(或I2):①Cl2+2NaBr=Br2+2NaCl②Cl2+2KI=I2+2KCl(2)Br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2:Br2+2KI=I2+2KBr4、Mg+2H2O === Mg(OH)2↓+H2↑2Al+6HCl===2AlCl3+3H2↑Mg+2 HCl === MgCl2+ H2↑5、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略`氯分子的形成过程: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略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NaOH+HCl==NaCl+H2O2、原电池原理(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2)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Zn-2e-=Zn2+ (氧化反应)正极(铜):2H++2e-=H2↑ (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3、2H2O2= 2H2O+O2↑4、Na2SO4+CaCl2=CaSO4↓+Na2CO35、2C + O2 = 2COFe2O3 + 3CO ==2Fe + 3CO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H4(g)+2O2(g) CO2(g)+2H2O(l)(2)取代反应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 2CO2+2H2O(2)加成反应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CH2=CH2 + H2 CH3CH3CH2=CH2+HCl 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 CH3CH2OH(乙醇)(3)聚合反应: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 2C6H6+15O2 12CO2+6H2O(2) 取代反应 ① + Br2 + HBr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HONO2 + H2O(3) 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2) 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 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 2CH3CHO+2H2O 乙醛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CH3CH2OH CH3COOH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3) 乙酸的酸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 (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4) 乙酸的酯化反应①反应原理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6、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1)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油脂+H2O 甘油+高级脂肪酸(2)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皂化反应)油脂+H2O 甘油+高级脂肪酸蛋白质+H2O 各种氨基酸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略
专题一 :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 :第二单元一 、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三、氢键1,存在元素:O(H2O)、N(NH3)、F(HF)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专题一 :第三单元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乙醇、二甲醚)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金属晶体:一切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专题二 :第一单元一、反应速率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专题二 :第二单元一、热量变化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专题二 :第三单元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Fe和C→正极:2H2O+O2+4e—====4OH—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二、化学电源1,氢氧燃料电池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2,常见化学电源银锌纽扣电池负极:正极:铅蓄电池负极:正极:三、电能→化学能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以问卷调查身边的人的化学常识,如一氧化二氢是什么东西,这样统计一下正确率,分析人们化学常识的误区,出略地判断身边的人的化学常识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