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70

永恒的CR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论文摘要

8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1,中心思想不同:若是说儒家的中枢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2,现实态度不通:面对西、东周之际礼崩乐坏的政局人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汲汲皇皇,为恢复周礼而奔波。以庄、老为代表的道家,冷刺热讽, 乃至有否定旧社会吃人文明之偏激。一者意图恢复,以立为主; 一者不破不立。3,对平等的认识不同:儒家认为平等是来自于人性,人性是善良的那么人类社会也应该是善良的,既被证成的平等。道家认为过去平等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成果,那么在现有的平等认知基础上现在以及未来社会应该发展的更好才是,4,理想人格的不同:儒家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也就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应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理想人格,则应具有高度的悟性和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如此看来,道家的典型人物,应为清修隐者。5,人生观的不同:儒家的人生观,是入世的,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则是出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牵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文化百度百科-道家思想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论文摘要

349 评论(15)

chenzhp

两种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同。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两种文化对平等的认识不同。儒家认为平等是来自于人性,人性是善良的那么人类社会也应该是善良的,既被证成的平等。道家认为过去平等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成果,那么在现有的平等认知基础上现在以及未来社会应该发展的更好才是,但是儒家礼教阶层阻碍了人类发展并成为窃国诸侯剥削百姓的大旗,所以要非仁绝礼消解各种意识形态,得到一个人类都满意的社会,既被承认的平等。两种文化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态度不一样。面对西、东周之际礼崩乐坏的政局人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汲汲皇皇,为恢复周礼而奔波。以庄、老为代表的道家,冷刺热讽, 乃至有否定旧社会吃人文明之偏激。一者意图恢复,以立为主; 一者不破不立。两者的中心思想不同。若是说儒家的中枢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依道家来看,儒的倡导虽好,却只能靠严以律已刻意做到,一有不慎,则内以伤身,外以乱人。宋朝时,儒生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便可看出。“内圣外王”是儒学全部学说的总的概括。《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内圣范畴,内圣即通过修养成为圣贤的一门学问。“齐家”“治国”“平天下”属外王范畴,外王即是在内心修养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推行王道,创造和谐社会大同社会的一门学问。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故对于儒的“温检恭良让”的人德,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五德。完成五德之后,自然而然做到儒提倡的“仁”和“义”。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百度百科-儒家文化
193 评论(8)

koizora0406

儒家就是你平常待人接物要用的,是日用品道家就是你身心出了毛病,要用它来拨乱反正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如学佛南无阿弥陀佛
163 评论(10)

lakesider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之间的区别如下:1、儒道两家入出世的区别。儒家入世,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注重的是国家的利益。儒家治世,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道家出世,讲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其注重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道家治身,倡导老庄学说内外修养。2、儒道两家核心的区别。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做人就要像做人的一个样子”,儒家文化厚重扎实,注重实事求是。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仁”。道家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文化的观念,核心是把天道和人道统一起来。道家文化飘逸轻俊,提高了人的审美价值。其教义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3、儒道两家对中华文化影响的区别。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其维系起到过难以估量的作用。道家文化如济世利人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崇俭抑奢摒弃浮华的生活信条,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文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文化
355 评论(8)

白面小生

最大的区别是:遇到正确但是很难做到的事情的时候儒家 要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道家 追求顺其自然,道法自然
285 评论(15)

gooddayup365

儒道讲究人文,道家侧重自然。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功遂身退,为而不争”。
245 评论(8)

vwxomajq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之间的区别:一、文化主旨不同儒家文化——进取文化。道家文化——规律文化。二、做人标准不同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三、人生观不同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四、世界观不同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五、价值观不同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六、哲学倾向不同儒家文化——入世哲学。道家文化——出世哲学。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不同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扩展资料: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主旨:1、道家思想主旨是忠孝,忠君孝亲。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不强求、不逆天自然和谐,大道至简,以忠孝思想治国,讲的是入世救世。乱世道家盛世佛。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2、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思想治国,治世安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是治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文化
101 评论(15)

2014301790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儒家:仁、礼、中庸
19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