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9

瑞虎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农村改革论文范文大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随风听123

已采纳
林毅夫 经济学家 林毅夫 姓名:林毅夫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2年10月15日 职称:教授 职务:主任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个人简历: 林毅夫,男,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工作简历: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内外兼职: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2001-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0-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99-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 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2001-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1-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200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规划审议会常务理事会成员,2000- 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高级顾问组成员,2000; 中国科学技术部第二届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9-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200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业部第三届软科学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经学会常委理事,副秘书长, 1992- 世界银行顾问,1987-90,1993-。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顾问组成员,1995-。 国际农业科研组织技术顾问组成员,1996-。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太平洋农业政策网络领导小组成员,1993-。 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常设领导小组成员,1993-。 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和环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1994-96。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委理事, 1994-。 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国外), 1995- 国际经济学会第11届世界大会(突尼斯)筹备组成员,1995。 国际经济学会东亚经济发展东京圆桌会议筹备组成员,1996。 东、新、澳17国中央银行培训班课程主任,1996。 香港研究拨款委员会专家,1995-。 农业经济(英文,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副主编,1995-。 以下海外英文学术杂志编委: 亚洲个案研究(新加坡), 汉城经济学杂志(韩国), 太平洋经济评论(美国), 中国经济评论(美国), 亚洲太平洋经济文献(澳大利亚), 香港企业管理杂志(香港)。 以下中文学术杂志编委: 经济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荣誉: 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北京大学第七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2000。 “技术变迁与收入在农户间的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获《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1999年度最佳论文奖。1999年6月第43卷第2期。 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1999。 国际小麦和玉米研究所(绿色革命发源地)1998年度杰出经济学家讲座。 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1997年约翰克劳夫爵士奖(每两年从各国农业经济学家中选出一位给奖)。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获1998年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 《中国的奇迹》获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获1996年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著作一等奖。 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论文奖(每年一位)。 《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获1993年孙冶方奖(国内经济学最高奖)。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成就的专家津贴。 个人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科学和工程名人录》、《国际名人辞典》、《国际年度名人》等。 主要作品: 《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1993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6;韩文版,汉城白山书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贡时报出版社,1998。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8;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印2000年。

中国农村改革论文范文大全

154 评论(12)

hsjojo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我认真学习了全会内容,对党关于三农政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全球金融危机扩大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对面临中国改革开放的问题和应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会议公报强调保持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并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特殊的条件下,对拉动我国内需起了积极作用。 我仔细学习了报告,报告中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三个“最需要”,不仅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也显示了“三农”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是远见卓识,高屋建瓴,预示着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三农”是国家的基石,“三农”问题一直牵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三农”不稳,国将不稳,只有将“三农”问题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群策群力,才能解决好目前“三农”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蔫乎,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才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等等,让最广大的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以休生养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基础薄弱,条件太差,再加上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制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还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扶持,让老百姓看到了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这次会议特别分析了全球经济形势,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成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要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和经济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弱;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带动中国新一轮增长中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限制日趋严峻。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必须以内需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立足于内需,中国经济抗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就会增强。中国这一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保持平稳和健康运转,本身就是对稳定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 中国改革大业是从农村发轫的,30年来中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改革的首要问题在于土地制度,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会打破中国农村过于分散化的小农经济模式,刺激农村土地集中,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既是应对金融海啸冲击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对全球克服金融危机的最大支持。 以上是我对此次全会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从心灵深处认识到:十七大是我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要在上级的领导下,在自己的平凡工作中去诠释十七大的精髓。
33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