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成功+
论文和专著是学术成果的两种基本载体,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那就是教科书。但现在学术界对教科书贬褒不一,教科书在我国过去采取主编制,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是所谓公知,即公开的知识或者公共的知识,这是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知识。因此,对教科书的学术评价较低,认为教科书没有学术含量。当然,最近这些年来对教科书的评价有所改变,主要是出现一些学者个人独著的教科书,而且是学术性的教科书。教科书是对本学科知识的一种体系性的表达,它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学者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对于教科书作者的学术要求是很高的。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一个教授只有到了50多岁才开始写教科书。而且教科书反映一个学者的综合素质,对本学科的综合把握能力,因此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我国也应该向这个方向恢复与提升教科书的学术声誉,尤其是要摈弃教科书的主编制。在我看来,主编制的教科书是没有学术灵魂的教科书。 
这样的文件确实在有些省份已经下达,比如山西省,要求必须提前一年发表的文章、准备的职称材料才予认可,如果是当年评职称当年发的杂志,出版的专著,都是被视为作弊造假,职称评定不予认可。2016年已经有很多省份都这样做了,所以建议早点落实当地实际情况,早作准备!
可以。研究生要根据本学校发论文或发专著的要求,来合理选择。不管是期刊论文发表还是专著出版出书,只要满足学校要求,就有用。专著与论文有一定的关系,篇幅在4-5万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就算是学术专著的。即研究生论文有可以发专著的可能性,但并非任何一篇研究生论文都符合发专著的标准。发专著,通常是指找出版社出版专著,是要作为一本书出版的。出书的字数,要比单篇论文的字数会更高一些。研究生论文若不可以发专著,往往是字数上达不到发专著的要求。解决字数不足的问题,自然是以研究生论文为基础,进行重新布局或者内容填充,增加字数,满足发专著的字数要求就可以了。若字数上达标,基本上按照专著格式要求,调整一下,就可以安排发专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