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题部分: 一、 选择题(不定项,每题1分,共15题) 下列历史文化遗迹,哪个不属于史前艺术作品?(C ) A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岩画 B法国拉斯科岩洞的岩画 C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D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被尊称为“草圣”的是:( A ) A张旭 B怀素 C王羲之 D米芾 《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地狱之门》是雕塑艺术大师(B )的作品。 A米开朗基罗 B罗丹 C米罗 D菲狄亚斯 4.1895年12月28日,( D )在巴黎大咖啡馆地下室放映了他们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称为电影诞生日。 A梅里埃 B格里菲斯 C卓别林 D卢米埃尔兄弟 5.油画《拾穗者》、《格尔尼卡》、《向日葵》分别与下列哪组画家对应?( D ) A博鲁盖尔、毕加索、塞尚 B高更、达利、凡•高 C高更、拉斐尔、博鲁盖尔 D米勒、毕加索、凡•高 6.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 A《诗经》 B《古诗十九首》 C《离骚》 D《木兰诗》 7.元代戏剧《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分别与下列哪组作者对应?D A王实甫、汤显祖、马致远 B王实甫、马致远、王实甫 C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D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 8.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是:( B ) A古今集 B万叶集 C怀风藻 D和汉朗咏集 9.19世纪末,德国美学家 D 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分离的构想 A 康拉德•费德勒 B 黑格尔 C 康德 D 席勒 10. 艺术学的三部分包括:ABD A 艺术史 B 艺术批评 C 艺术思想 D 艺术理论 现在,一般来说,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哪三个方面?ABC A 审美娱乐 B 审美教育 C 审美认识 D审美趋向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器乐可分为哪些种类?ABCD A 弹拨乐 B 打击乐 C 弦乐 D 管乐 古典戏剧的三一律是指哪三律的统一?BCD A人物 B 时间 C 地点 D 情节 根据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些种类?ABD A 时间艺术 B 时空艺术 C 时光艺术 D 空间艺术 15.艺术发生学主要学说包括以下哪些学说?ABCD A 心灵表现说 B 劳动说 C 模仿说 D 巫术说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 1、“文如其人”和“风格即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风格即人”指出了作品的风格不可以与作者本身的创作个性相分离来理解,也就是说二者是彼此不可分、互为依存的。创作个性包括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如其人”的观点包含两种内涵:一是文学风格和作家的日常个性是一致的;另一是文学风格和作家的创作个性相联系,风格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2、简述艺术创作里的灵感现象,并比较灵感与直觉的异同。 灵感:它指的是大脑处于创作兴奋状态时一种特殊思维现象,这时它能将不连贯的信息联系起来,达到顿悟。有人将它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并列,认为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思维形式。科学家钱学森特别看重灵感思维,他认为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灵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灵感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基础上的顿悟,人们常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形容它的出现。从形式上看它是突如其来、偶然出现、稍纵即逝的,事实上它可能早已存在于艺术家的潜意识中,存在于他长期的信息积累之中,由于联想或想象偶然触发而已。 直觉是指一种直接的领悟,不经逻辑思维,不费多少周折的突然发现,突然领悟。思维过程中,某些环节被省略,就一个信息、一个形象、一个符号、一个念头产生领悟,认识直达事物的本质。按说这样的认识是需要事后验证的,但它经常被证明是可靠的。有时候苦苦求索不得要领,一旦精神放松,甚至放弃时,却会因为某一微小启示而产生领悟。人的直觉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至的,它来自于丰富的相关信息的积累和临场的瞬间整合能力。艺术家经常被认为是有这种能力的。在历史上曾经有人给直觉以极高的评价,柏拉图说它“人类智慧的最高层次"。有人认为它是超人的才能,是天赋。事实上离开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直觉的实现是没有基础的。有了这些积累,在一定条件下,他会轻而易举地进入创作的兴奋状态,径直来到他所需要的形象前面。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如何生成的,试论述创造精神与创作个性的关系。【这个不知道】 艺术创造精神表现为艺术敏感(感受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 创作个性与创造精神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间联系的媒介是幻想活动的效果,任何创造者都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特征。 2、结合艺术作品,分析典型与意境之异同。 同:“典型”和“意境”分别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所寻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也是衡量文学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一个准则和文艺理论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 异:典型偏重于客观再现,意境偏重于主观表现; 典型偏重于描绘人物形象,意境偏重于描绘境物形象; 典型求真,意境求美;典型的方法是分析综合,意境的诞生是酝酿感悟, 这些不同之处,都恰恰是中西文艺家们对艺术美的本质,对艺术之生命的共同探索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