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8

yushiq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政治学的论文1500字高考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幻听19940506

已采纳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基本内容和逻辑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把98方案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整合为一体,但不是简单地相叠加而是融化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因此在编写过程当中,专家感觉难度极大。现在整个教材里面,基本的内容应该是四观,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主要目的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四观基本内容确定之后,重点就是从大的内容上如何组织成全书的板块逻辑结构。过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的板块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次考虑四观基本内容,在组织板块的时候,首先考虑了一个基本的理路,就是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应该本着跳一跳,摸得着理念。根据从虚到实,从高到下的理路来设计的。因此,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名字相一致,与内容逻辑相一致,我们设计了三块的内容即思想、道德、法律方面的内容。三块内容如何涵盖这四观呢?我们认为,在思想这一块,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这一块,就是道德观,法制板块就是法制观。这样的思想的板块、道德板块和法律板块确定之后,它们的顺序从虚到实,从上到下,遵循着人的成人育才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按照邓小平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规律来排列这一个章节的顺序,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这样应该把思想放在第一位,道德放在第二位,其次是法制。在思想这一部分,思想的部分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讲什么呢,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我们这一个书要体现理论逻辑的系统性和实践理性的紧密结合的问题。所以在思想的板块,不是系统地讲授,不是从概念出发来讲授人生观、价值观整体的内容,而是讲授体现人生观、价值观根本思想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这一个部分缩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它们就是人生观主要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题思想中,我们首先确定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放在第一章,这是在课程体系中很大的创新了。过去我们讲思想道德修养,把理想、信念和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做一块,作为逻辑的归宿点。这次我们一下子调在最前面了,很多教师提出问题来,我们根据四有新人的逻辑来安排的,我们也是育人规律的逻辑来安排的。理想信念在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就是一个核心,因此我们把它放在第一章。在理想信念中,我们讲爱国主义,我们讲共同理想之后,从虚到实,应当过渡到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我们第二章涉及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从精神上是很大一个创新,主要是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民族的精神。 第三章我们涉及了关于人生的问题。当然也讲到了人生观概念,实际上,我们在人生的问题上,我们讲了三个问题。就是涉及到人生观的三个主要问题:人生态度问题、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过程,在书中,我们不再使用人生价值观这一概念。过去我们把人生观和价值观联在一起。实际上,人生观我们认为前三个部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的真谛前面三章从总体上都是人生观,第一章是核心,第二章是重点,第三章是人生观根本问题。我们把思想这一块有逻辑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一块如果是讲个人对待国家,个人对待祖国,个人对待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的话,那么从四章开始就涉及到道德问题。社会主义的总体价值趋向对人的道德行为的认同。从第四章,我们开始从思想过渡到道德行为。当然我们第四章选择也是着眼于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完整的体系,我们作为一章来论述,我们是有重点的。 第五章和第六章讲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道德生活三大生活领域中,或者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道德与法的要求。我们认为,作为基本理论的学科,他的理论体系是相对独立的。但是道德与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共性的,因此我们找到了两者完美结合的平台、载体,这一个平台和载体就是社会生活。因此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把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三大生活领域作为道德与法规范融合的一个载体和平台,也是道德与法融合最为完美的交接点。我们没有把家庭婚姻问题作为单独一个领域来讲,后来讨论的时候,觉得没有必要,把它融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里面。第七、第八章,我们主要是讲法的精神,增强法律观念。第五、第六章中道德和法在公共生活中的结合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法律部分和前面的思想部分和道德部分如何结合。我们树立了一个根本的杆标,这个标杆就是结合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我们立了一个标杆即人的修养。我们讲法律问题不仅仅是讲法律知识,讲法律知识我们更重要的是强调法律的修养。这样法律部分的内容就有机地跟道德修养和思想修养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全书从三块来讲,思想部分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形成的主要是人的思想品质,道德部分形成的主要是人的道德品质,法律部分形成的主要是人的法律品格。这样全书就形成了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完整的统一,这就形成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个概念。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大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品德这样一个主题,使全书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的统一的整体。这是全书框架的设计。 第三,关于我们书的主线,或者书的统领的思想,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这门课我们在书稿形成修改第7稿的时候,就是在3月7号第7次进行修改,准备向教育部党组汇报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当时我们也在修改这一个稿子。杨光司长赶快买了一份《北京青年报》,在上面做了一个批示,希望司长斟酌,把荣辱观融入到教材,我觉得这是我们教育部最早把荣辱观放到教材里面的。当天晚上我们思考的一个结果是把荣辱观作为一个结束语,大学生要成材,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要学习荣辱观。接下来,3月10号,周济部长做了一个批示,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这一门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系统地融入教材。教育部召集了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地学习了荣辱观,荣辱观中有18处全面的融入了教材当中。在5月28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的会上,专家提出来随着大家对荣辱观的认识的深化,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专辟一节放在书里面。把荣辱观融入到教材里面,作为统领,我们自身有一个学习和领会的过程。到现在为止,我们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专辟一节,学习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主要是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书中的主线地位,第一它是自始至终是贯彻的,第二它是统管的。16号文件提到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理想、信念是核心,爱国主义是重点,统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基础,加强法律素质的提高、人民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统管,放在理想和信念前面。为什么我们这样安排呢?我们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有几点理由,在教材里面也没有写进去,因为不太成熟。第一点理由,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身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前面思想部分就是讲人生观和价值观最核心的东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很好的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与教材前面的思想部分是一致的。第二点关于荣辱观对道德部分的提法,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规范上来讲,它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最新的、最系统的概括。过去我们讲,道德理论,我们讲一个核心为人民服务,一个原则集体主义,下面有五项基本要求,再讲三大领域,最后讲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我们用荣辱观把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规范融为一体,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的最新的一次概括。因为我们讲荣辱观对规范领域起统领的作用。第三,荣辱观包括八个光荣,八个耻辱,从最低的两方面讲起,实际上本身除了讲遵纪守法,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结合,从本身的内容上也很好的体现了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长春同志讲,为人民在生活中德行为规范的原则和价值选择提供了根本的尺度,这个社会规范当然包括了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第四点,我们认为本书的归宿点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新的时代,新的情况下,思想品德最精辟的概括就是八个光荣。八个光荣就是新的时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品德。因此,我们觉得,从这样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仅是全书一个主线,而且在全书当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统领的地位。我们看到中宣部有一个提法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四门基础理论课的主线。我们必须要把握好这主线,把握好这一个统管,这样一来,才会使教材有基本精神,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关于政治学的论文1500字高考

206 评论(10)

王先佳

初中政治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存在问题及对策 1欠新”。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新,见解不新,取材不新,写不出时代信息,也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小论文看去“一般化”,没有特色,缺乏新的感觉。为此,要注意1立意要新。新意从何而来?来自时代的洪流,来自现实的生活。所以应从现实生活中,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作认真的调查,深入的分析 2见解要新。文章论述的角度要新,不落俗套。不照搬他人说法,防止“老生常谈”的做法,力求自己的独到见解给人以新的启示。例如:春游是许多学生参加过的集体活动。以春游为题的小论文一般是以歌颂祖国美好河山,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主题的。如换一个新的角度,作者从春游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出发,作深入调查,分析钱的来源,以及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从表面现象发掘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杜绝奢侈之风,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继承、发扬。这一见解就与众不同,就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3取材要新。文章所用材料要从新近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选取。特别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热门话题或能引发人们思考,但又不易被人们关注的给人以启迪的新材料 2欠精”。主要表现在:选用材料太多,论文越定越长,与“短小精悍”的要求背道而驰。对此,应注意 1论文的题目要小,要具体。有些同学写的论文题目太大,例如《理论联系实际》、《论经济体制改革》、《论人生价值》等,同学们的水平有限,题目过大,选用材料多了,文章篇幅就太长,写少了就显得空洞,难以说明问题,很难符合小论文的要求。因此,题目不要过大,选取其中一方面讲就可以了。如《良药也可以不苦口》、《驳孟母三迁》等,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力求以小见大 2选票要精。写小论文必须要有丰富而又真实确凿的材料。但这么多的材料又不能都搬上去。否则,一个材料连着一个材料,就如记流水帐一样,既长又没新意。因此,要对这些丰富而又确凿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所选用的材料要紧扣文章观点,富有代表性,既典型又生动,这样才会写好小论文。
3)文章字词要精练,小论文写作要认真,不能马虎应付。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要面向主题,不能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以至离题万里。不少同学起好初稿后,就如释重负一样,丢到一边,不看也不修改,抄好了就交给老师,或者是为了凑足一定的字数而短话长说。这样的小论文质量肯定不高。为此,写好初稿后,要多看几遍,反复修改,仔细推敲,把多余的话删去,病句错句改正过来 3欠融”。事理脱节,即事实材料和理论挂不上勾,谈不拢。写小论文要求一事一议,整理交融;层次清楚,说明力强。所谓“事”即事实,事例;所谓“理”即指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般来说,要克服以下三种毛病 1重“事实”轻“理论”。有些同学写小论文时一头栽进事例的堆子里,整篇文章象记流水帐一样罗列了不少例子、材料。从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叔叔……有时看起来好象很生动,但文章缺乏基本理论的分析,这就失去了小论文的特点,使人看了不得要领,甚至不知所云,给人一种花言巧语而又空洞无物的感觉。为此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透彻分析,选取典型的例子,把例子的道理讲清楚,使小论文的主题鲜明,给人以启迪。
2)重“理论”轻“事实”。有些同学觉得既然是小论文,似乎总是“理论性”越强越好。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道理讲一大堆,但缺少例子印证,以至从理论到理论,空话套话连篇,结果是文章缺乏说明力。对此,要明白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选取有说服力的例子,让事实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理论与例子衍接生,做不到事理交融。事理交融是指理论和事实有机联系,摆事实,讲道理,即能够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恰如其分地分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学写小论文,普遍有一个通病:先写一段理论,然后公式化地加上一个例子;或先写一个例子,后面再例行公事地加上一段理论,就象水和油混在一起一样“层次分明”。不能做到事理水乳交融。要克服这一毛病,应注意事理的统一,通过例子引出道理,或运用道理分析例子,光讲例子或光讲道理都不行。一篇好的小论文,应当既有生动实在的例子,又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在摆事实中讲道理,把讲道理渗透于摆事实中,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做到事理交融 二、写政治小论文的几点体会1要热爱生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轻描淡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写不出引人入胜的小论文来的。热爱生活,就是要求同学们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生命之源,创作之源。不能整天愤世疾俗、怨天尤人,埋怨生不逢时,带着变色镜看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生活态度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立场问题,直接关系到立意如果生活上没有上进心,思想境界不高,立意也就不会高。倘若立意不高或不正确,再华丽的辞藻又有什么用?在当今时代应该歌颂社会的主旋律,当然不是说不能触及个别丑恶的现象要学会从社会生活中摄取材料,充分占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既是形成观点的基础,又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写作原料的矿藏,它是小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然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受欢迎,但缺乏材料绝对写不出令人信服的小论文 3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主题。“意在笔先”,“留心处处皆学问”。同样生活在一个学校里,有的同学写出来了,有的写不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观察、缺乏感受、缺乏思考。任何一篇有见地的政治小论文,从议题的选定,主题的确立,到谋篇成文,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理解、冷静的分析,周密的论证,正确的立意。只有走进生活深处,用全身心去观察体验,才能做到所见者深,所知者深。尤其要善于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个人的感受越深刻、越独特,小论文的个性就愈鲜明,价值就越高。初学写作的人,应该从自己周围熟悉的东西写起,扬长避短,从自己生活基础最丰厚的地方选取写作材料,根据表现、论证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选择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材料,选择那些能够深刻提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明力的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才能及时按住时代脉博。防止出现罗列事实、堆彻材料的现象。荣获“知国情、爱中华”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的《家乡变化启示录》就是作者深入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之后有感而发的。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家乡的朴素感情,而是深挖细掘,寻找变化的根据,并敏锐地发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的问题,把对家乡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主义祖国,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深沉的热爱。另一篇《邹蕴,你真走运》的小作者是在观察了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组感人镜头而生发的感想。可见小作者确是生活的有心人,很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并加以升华,让瞬间变为永恒。有不少小论文是从“我”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突出了一个“小”字,以小见大。 如何写好论文结构式摘要 关键词] 论文结构 摘要 健康网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 目前科技期刊的论文摘要均要求按结构式摘要的格式书写,即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针对部分作者在摘要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文摘编写详细说明如下,以供写作时参照。 目的:简介研究背景或目的,用一、两句话概括,不要简单重复文题中已有的信息。 方法:简述研究所用原理、条件、材料、对象和方法,并说明有无对照、病例或实验次数。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所得数据需经统计学处理。 结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并说明得到何种启发或提出问题及展望。 在摘要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客观如实地反映所做的研究或工作,不加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②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③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④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式,而不使用“本文”、“我们”、“作者”等作为主语;⑤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⑥缩略语、略称、代号,除非本专业读者能清楚理解,否则首次出现时不论中、英文均应给出全称;⑦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⑧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32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