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5

oneliud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新型国际关系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舞雪之狼

已采纳
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中文名人类命运共同体外文名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用处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国际形势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提出时间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 快速导航发展历程 理念内涵 各方观点提出背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4]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2]发展历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1]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名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5] 这场演讲,被称为突破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向世界讲述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6] 。早在2013年3月,他在访问坦桑尼亚时谈到:“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7]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8] 提出了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坚持”: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9]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0]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1] 同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12]2017年12月9日,“汉语盘点2017”活动年度候选字词正式出炉,“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围;12月21日,当选“汉语盘点2017”年度国际词。[13] [14]

关于新型国际关系的论文

110 评论(10)

及萌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目前已得到联合国和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但人们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尚停留在一般的整体性层面,应该对其进行层次分析,以进一步增强其理念的系统性和可行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高层次是指整个人类的命运共同体。世界上各个种族和民族,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内,没有例外。这一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国际社会各个成员都无一例外地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不得基于自身利益破坏这些规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又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治理机构,以统一治理各种相关问题。很显然,这一理念上的命运共同体是最为理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代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的最高发展目标,也符合人类共同利益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个层次是指包括某些国家或地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例如“欧盟”、“非盟”、“阿盟”、“东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等。这些共同体的存在反映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人类的共同利益要求和命运诉求,因而是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支持这一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同其打好交道应是我国外交方针的主要方向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三个层次是相邻国家命运共同体。这一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表现为睦邻友好,有时以友好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但并不一定具有特定组织形式。如中国与周边国家实际上是有命运共同体关系的,但是并没有特定的政治组织形式作保障。这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应当首先维护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形式。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而同第二层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搞好关系,并最终为构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目前人们所理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都属于第一层次的命运共同体,即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于目前的世界还是一个充满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世界,有些矛盾还具有根本对抗的性质,因而这一目标在目前是很难实现的,只能成为我们在外交方面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理想。因此,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应主要放在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命运的共同体之上,同时兼顾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建设。
127 评论(10)

chengheming

写作思路:首先明确阐述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是什么,比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再详细叙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国民怎么样的共同努力等等。 正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我们继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成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的,是符合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主张是多边主义。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方面,我国对外工作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我国将在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争取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理解与支持。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框架包括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组成部分。通过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我国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发展中俄、中美、中欧、中非等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不断加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在经济外交方面,中国入世后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国外交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争端的化解。在金融和货币外交方面,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在环境和气候外交方面,中国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尊重相关国际协议,履行国际气候减排义务。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多国成功举办,“汉语热”已蔚然成风。中国外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
13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