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drea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面向对象技术已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趋势,即不单纯考虑某一个量,而是为某一设备配备完备的保护和监控功能装置,以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将来的测控设备还将和一次设备完全融合。即实现所谓的智能一次设备,每个对象均含有保护、监控、计费、操作、闭锁等一系列功能及信息库,面向自动化的仅是一对通信双绞线,该双绞线以网络方式和计算机相连。扩展资料:原先的自动化系统基本只能集中配屏,由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深入以及一次设备的整体化设计,系统结构将由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或全分散式发展,变电站内可能将不再具有规模庞大的测控屏以及大量连接信号源和测控屏之间的铜芯电缆。全部测控装置下放在就地,实现所有功能,而在控制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计算机显示器甚至仅为一台临时监视、操作使用的便携机。 
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渗透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个环节。在上述这些环节中,智能变电站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智能变电站由数字化变电站演变而来,经过4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日臻完善。相比较其它环节,智能变电站已经达到了可以大规模进行推广的条件。智能变电站主要由设备层、系统层组成,与传统变电站最大差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以及二次设备网络化。2011年以后所有新建变电站全面按照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建设,并且重点对枢纽及中心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根据国网的规划未来我国智能变电站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座;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2015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50个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扩大示范工程首个建成的项目—江西省首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110千伏赣县双龙变电站于9月29日11时16分投产送电。标志着中国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正式运营开始。按照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在“十二五”前期,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保持较快增速,在后期,智能变电站改造占比将逐步提升。截至到2013年第六批招标,智能变电站招标量已经达到约3600座,招标量与规划预期基本相符,但是近几批智能变电站招标比例较前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前期国家电网推进的智能变电站运行效果为达到预期;智能变电站制造成本降低速度较慢,造价依然较高;国家电网正在积极推进第二代智能变电站试点新项目,预计会放缓现有智能变电站建设进度以及降低智能变电站招标比例。随着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逐步投入运营,智能变电站招标比例将继续提升,建设进度将不断加快。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电网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并成为全球电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变电站是其中最核心关键的平台之一。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节点支撑,智能变电站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具有良好的前景。我国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同样高度关注,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7月开始启动智能变电站2批试点工程,2011年全面推广建设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受到广泛追捧,一方面是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是在构建能源互联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如火如荼,但消纳难题一直如鲠在喉,亟需采用一种新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来打破瓶颈。具有显著优势的智能变电站,则成为新模式下的关键节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智能变电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更灵活、可控性强、具备互动。随着可再生能源兴盛,越来越多的用户大量接入变电站,电力流和信息流因此发生转变,从单向流动模式转向双向互动模式,智能变电站符合了这种转变要求。其次,更加安全可靠。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各行各业对电网依赖程度大幅增长,这对变电站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变电站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能,有效降低发生连锁性事故和大面积停电风险。最后,更高效节能。智能变电站能做到低损耗、高效率转化和传输能量,因此可以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加高效节能环保。虽然智能变电站有诸多优势,但在推广上并非易事,最直接原因在于智能变电站对设备功能和系统功能都有一定要求。例如,智能变电站要求高可靠性、尽可能免维护的一次设备,系统功能要求高度集成一体化等。不仅如此,智能变电站还有辅助设施、设备调试工具、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等其它要求。种种要求限制下,智能变电站的推广还面临不少阻碍。总的来说,随着智能化技术进步,智能变电站的投资有望下降,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推广前景。
微电网、分布式电网、会有更多的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自动控制和调度、电网在事故情况下的“自愈”能力更强。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重视程度,且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在2009年5月,国家电网率先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中变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势必将跟随国家战略政策和国家的重视程度而腾飞。2020年电网建设投资攀升4600亿元 带动智能变电站发展2017年我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315亿元,同比微降2%,为2015年以来首次下降,其主要原因是2016年电网投资增速较高而产生的基数效应,受国家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及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政策引导,2016年电网投资增速大涨至9%。2018年我国电网投资开始有所回暖,2018年完成投资额为5373亿元,同比上涨6%。2019年,我国电网投资规模又呈现下降趋势,完成投资额4856亿元,同比下降6%。2020年上半年,我国电网完成投资额1657亿元,同比上升79%。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电网工程的建设,导致电网工程投资完成率下降,但是这也不妨碍电网的投资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在2020年7月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指出,国家电网立足“六稳”“六保”大局,将年度投资计划由4186亿元调增至4600亿元,增长9%,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9000亿元,整体规模达4万亿元。不难看出,为了保障4600亿元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下半年国家电网将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因此,前瞻预测,未来国家电网将更加注重精准投资,把资金重点投入到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智能变电站行业发展现状智能变电站项目建设进展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智能变电站试点工作,建立了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基本理论、技术标准体系,积累了众多的建设经验等,奠定了全面推广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共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根据国家电网的资料显示,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已由点向面推进,从北川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到220千伏西泾智能变电站,从500千伏兰溪变电站到世界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750千伏延安变电站,从国内首座以“镜像”方式布局的500千伏智能变电站——500千伏常熟南变电站再到首座330千伏等级智能变电站。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在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技术也日渐成熟。“十四五”期间智能变电站将新建7411座 在运改造39座根据国家电网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在第一阶段(2009-2010年),国家电网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2011-2015年),国家电网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在第三阶段(2016-2020年),国家电网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根据国家政策以及对变电站智能化的决心,前瞻预测“十四五”期间智能变电站将新建7411座,在运改造39座。从等级来看,国家电网以110kV为发展重点。在新建智能变电站方面,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新增110kV智能变电站5014座,占新建智能变电站总数的84%;其次为220kV,新增智能变电站2321座,占比74%。智能变电站行业前景预测 市场容量将达到1581亿元左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近年来招标趋势,前瞻进一步预测出在“十四五”期间,不同电压的智能变电站的新增及改造数量。在“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市场需求容量约为12亿元。其中,750kV智能变电站的市场需求将达到69亿元,占比69%;其次为500kV智能变电站,市场需求将达到74亿元,占比21%。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