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IsOne
青春的我们,爱上了做梦。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送去晚霞依依不舍的片片黄昏。我们一群活泼在广阔大地上的花朵;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勤勤恳恳为我们的美好的理想打拼。我怀有一个理想:完善自我,是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有道德修养的人。我理想在每一方面每一科都有所成就,在我有生之年,不断吸其精华,使我为截止是本身的营养成分创造出新的造福人类的成果。这个理想,源于我无知的现在,我未开发的能力资源。在我意境中,它很美,人之所以进步,源于对美的不懈追求。追求美,是因为我不够美,现在的我,不美。但我的存在,无疑是最美的美,美中的美。所以,我本身存在就是一个美丽,然而,从另一方面,我们精神里,我还是未开发的机器。现在,我美,但是一种凄苦美,实际上,可能以后也一直将是凄苦美;因为人的蜕变微乎其微,也可能是出人意料的,所以,我要努力。这就是我的理想——青春的随想。 
1、我身边的正能量1200字 正能量,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似乎是一种离我们很远,很神秘的东西。因此我们总是让一天的时间匆匆而来,匆匆逝去,没有太多欣喜与欢乐。渐渐地,人生的雾霾将会在不知不觉中笼罩我们的心理,这时,我们就需要正能量来驱赶雾霾与乌云,让自己在阳光下吸收精华,健康快乐成长。 朋友,不必到处寻找正能量,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去年冬天,一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脚脖子高的积雪在短短的一天里正式升级为冰。别的楼晒上两三天就好了,可唯独我们这三个单元是背对太阳的,出门只好“铤而走险”,走在冰上滑溜溜的,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摔个四脚朝天。这不,三单元的王阿姨正准备骑电动车送她的宝贝儿子上学。谁知没走几步就摔了一跤,搞得“人仰车翻”,疼得两人呲牙咧嘴,不住的咒骂着可恶的冰。虽然大家都对这冰恨之入骨,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行动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尽信书不如无书1200字议论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一直支撑着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这些书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烂记于心,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究其一生也没能在这些死板的文字中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一生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然而,早在他们千年之前,儒家亚圣孟子就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后来者是没有读到孟老夫子的这句话,还是尽信了四书五经上的道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读书人都博览儒家著作,所以只能说他们没有独立的思考过,尽信了四书五经上的道理,由此造成了他们平庸的一生。与其如此,则不如无书。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版了一本著作,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声誉,然而,一个数学教师陈景润却背道而驰,大胆的指出了书中的一个错误,引起了轩然大波,以他的地位,与华罗庚这位学术权威抗衡,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事实证明了华罗庚的确错了,陈景润这种行为就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型事例。不尽信书,体现了一种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态度。在新时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可以被我们视为一种创新精神,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懂得创新,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我们应该看一些对我们有帮助有好处的书,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害的书我们要做到坚决不看,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才能茁壮成长。读书,要考虑书本对我们的价值,在书本所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造,书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否则,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