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MILYKM
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18例周围血管疾病的护理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2~84岁,平均5岁。临床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1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动脉闭塞2例。2 治疗方法1 治疗药物 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10ug/支,保存条件0~5℃。2 用法 将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10ug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天为一疗程。3 治疗结果1 观察指标1 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每增减100米为一级。2 静息痛,分无痛、较痛、很痛、难忍疼痛四级。3 溃疡面积 以长径*短径为测量标准。4皮肤感觉 按无痛、麻木、麻痹三级。5 踝/肱指数 通过多普勒测得的踝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流量比值。4 最终疗效评价标准1 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见下表)表 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4.2 最终疗效评价标准4.2.1 显效 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达Ⅳ级,其他都不低于Ⅲ级。4.2.2 有效 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Ⅲ级,其他都不低于Ⅱ级。4.2.3 无效 五项观察指标至少有一项达到Ⅱ级,其他都不低于Ⅰ级。4.2.4 恶化 五项观察指标中有一项达到Ⅰ级。5 治疗结果5.1 结果 显效3例(占7%),有效12例(占7%),无效3例(占7%),本组总有效15例(占83%)。5.2 副反应 全组未观察到严重静脉炎、头痛等副反应。在注射过程中,有8例主诉注射部位有疼痛感,其中3例于注射后出现血管段微红、轻压痛,分别于注射后2、3、5小时后体症消失。6 护理6.1 使用本药的护理6.1.1 本药为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故应冷藏保存,但应避免冷冻,宜注意冰箱中的温度和放置位置。6.1.2 报道本品偶见过敏性休克,首次注射前应测量病人的血压,同时准备抢救药品,注射液静脉注射时应缓慢,随时询问病人主诉感觉,发现不适和异常,应立即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6.1.3 由于本制剂对血管内壁有一过性刺激,有时会出现注射部位血管疼痛发红、硬块、瘙痒等症状,故注射后应用生理盐水滴注,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6.1.4 本制剂注射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尤其是血管增容剂(右旋糖酐、明胶制剂等)混合,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6.2 观察项目的护理6.2.1 皮肤溃疡面的观察 本组采用照相对比测量,故原则上将最大的、最容易拍摄的溃疡作为观察病灶。每日进行创面护理,以免继发感染,影响疗效结果观察。6.2.2 病情观察和护理 使用本制剂曾有过加重心、肺水肿,使眼压增高、胃肠道出血、口腔炎等症状,故应加强对心肺功能、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副反应症状。6.2.3 加强血栓方面的护理 定期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血脂、血糖、肝功能和尿糖、大便隐血等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判断与本药是否有关。6.2.4 某些药物的使用影响药效 故在护理上应积极配合医师,防止使用对血液凝固织容系统、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药物以及血管扩张药、对微循环有影响的药物,前者如噻氯吡啶、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潘生丁、华法令、肝素、尿激酶等。后者如已酮可可碱、激素、氯贝特、吡醇氨酯、硝酸脂、烟酸类、细胞色素C、右旋糖酐类等。6.3 心理护理6.3.1 用药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本药为一种新型的血管扩张剂,除疗效外,尚存在一定的药物副反应,故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听取医师对药物的介绍,掌握使用特点和有关知识。本药品作为对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四肢静息痛治疗药物,应向病人及家属作较详细的介绍,说明某些病例用药后无效的可能,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解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治疗。6.3.2 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不同病人对新药治疗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诱导,大部分病人往往看好新药,而忽视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部分病人有时对新药作为试验对象而存有疑虑,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细小现象均疑及与使用新药有关,故主诉甚多。我们应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细致了解病人的心态,然后给予启发和解释,以区别是否属药物反应,必要时与专题负责医师联系。6.3.3 疗程结束后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为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闭塞性疾病的治疗质量,治疗结束后对显效病例的鼓励,对有效病例嘱咐保健事宜,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对无效病例的心理安慰,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7 讨论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下肢动脉缺血症不断地被医务人员研究和解剖,文献报道目前疾病在我国以每年60万的数字在递增,其中有5%~6%的人被迫截肢。由于目前盛行的内膜剥脱术和旁路转流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因此,血管扩张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微循环改善剂等药物不断被开发应用,其中前列地而近期被探索试用。可是静脉应用该药经一次肺循环约80%~90%失活,推广动脉用药方法,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目前有静脉一次性给药的方法,但剂量增加了4~8倍,伴之血管红痛、全身发热、腹泻、肝功能损害副反应骤然增加,且药物选择性差,即只扩张正常血管而缺血组织血管不扩张。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将药物包裹在脂微球中,采用2um的脂肪微粒,既具有了靶向作用(在病变末梢血管部位集中释放),又防止了肺代谢的失活,注射用量可大为减少,缓解了静脉注射的副作用。本组18例,有效率达83%,而无一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而减轻静息痛则更为明显,缩短了间歇性跛行距离,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准确的授药技术,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各项指标的观察护理,对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教育着手,通过上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等系列活动,大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是我们护士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1、制定护理理念:仁人之心, 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执着的追求; 2、讲究护理服务艺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录音、录像、音乐、宣教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3、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定各项规范操作章程,强化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99年全院出院病人满意率达98%。开展整体护理病房达50%。 4、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手术室打开"瓶颈",做到“来者不拒”开放周六全日手术,与98年8月同期相比,手术率增加了21%。急症科开设绿色 通道,与市救护大队联网首创开设 "311"急救专线,做到畅通、安全、 高效。急症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三、服务文化研究试点与成效 1、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1)术前出室访视(2)术中播放背景音乐(3)建立信息发布窗口(4)术后认真随访满意率100%,需要率100%。 2、急诊室开展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的研究 具体措施为(1)建立鲜明识别系统(2)建立急救呼叫系统(3)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4)设立绿袖章专职服务员(5)开展共青团示范群体竟赛(6)急诊观察室病房化(7)开设本市第一条急救专线电话 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电台、电视台及全市各报刊先后七次报道。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急诊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医院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3、心内科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 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每天对住院病人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时间达30分钟左右。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5%。此项工作还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组织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健康教育开阔了前景。 4、特需病房服务艺术的研究 经过多年护理服务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不、情、忍、乐、全、换"六字服务艺术,病员入院率逐年增加,与历年同期比较:98年较97年增加30%,99年较98年增加70%,99年较97年增加120%,病人满意率达100%,为了进一步提高特需病房的服务艺术,该病房与市劳模马桂宁同志结对拜师,把 “马派服务艺术”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特需病房成立了“马桂宁护理组”。为了不断完善医院护理服务文化的研究,我们还在全院护士中进行了职业现状调查,了解护士的职业心态,另外对777位住院病人进行了护理需求调查,通过调查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开展护理服务文化研究工作的总结,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其目的是引起国内护理界同道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和研究,将护理服务文化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提高。 这是个范文,,,根据需要改正一些 应该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