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煤质化验员技师论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4

69_格言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煤质化验员技师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丿刂丨川

已采纳
急求煤质化验技师论文一篇

煤质化验员技师论文

224 评论(13)

蛋壳1985

我急需一篇关于报考煤质化验高级技师的论文,您可以帮帮我吗?谢谢!
100 评论(13)

linxiaodong1

原煤系统:煤尘爆炸危险、皮带机伤人; 柴油和仲辛醇的储存和使用火灾危险; 刮板机链条伤人、压滤机液压缸飞出伤人等; 锅炉、空压机、气瓶、食堂液化气罐等爆炸危险。 其他如起重设备隐患、电气隐患等。再次回答隐患和风险的概念问题。风险指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隐患有一个定义是风险失控即为隐患。某个岗位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是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来确定的。从你的题面上是无法给你告知具体有哪些风险的。同样是化验员,在化验室里面工作和需要外出取样的风险是不一样的。试验的仪器设备不同风险也不一样。化验的对象不同风险也不一样。比如:化验一个企业的外排污水一般是没有中毒窒息风险的,化验强酸性物质具有腐蚀、中毒、灼烫等风险。插电的显微镜具有触电风险,而纯光学式的则没有。用玻璃容器可能有划伤风险、外出取样乘车有车辆伤害风险等等危险有害因素一般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来辨识。风险控制措施一般分为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具体有那些可以上网查。你所说问的问题是一个风险评估的过程,不是关于隐患方面的问题。
278 评论(8)

filman

在我部门近一段时间的煤质化验工作中,紧紧围绕我公司煤质管理指导思想,不断细化我队煤质化验工作,从而也使我部门煤质化验工作与前一阶段相比有了更大的进步,现对我部门近期的煤质化验工作总结如下:1、在日常分析过程中,对测试结果有疑问的煤样,要求必须重新称量,重新试验,直到确认。对于一些无法控制的随机误差,比如:煤样质量的不均匀、温度、压力的变化等造成的,要求化验员对一个测试数据进行仔细、重复地多次测量,以使随机误差在平均值中互相抵消;对收到的煤样严格登记、编号和入库保存,样品存放环境应绝对保证不影响样品性能的改变,一般煤样保存3个月,实现整齐有序分日期进行规范摆放,以便于查找。2、每天的煤质报告,化验员及时汇报部门,同时每天的煤质分析结果执行化验员、技术员、部门主任三级审核。即化验员首先进行数据校核,技术员进行审核,部门主任进行审核后批准上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作到质级相符、质价相符,为领导制定煤炭价格提供依据,也为生产、洗选部门提供参考,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的发展。3、建立质量信息库,实现质量控制、管理控制计算机化。1、在打眼工艺上进行改革,四月份,由于我队工作面顶板淋水持续增大,顶板锈结不好,给工作面的回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也给煤质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面的炭块率,经我煤质管理小组研究决定,对我工作面的打眼工作进行改革,要求每棚不打顶眼,只打底眼进行震动,经过改革,不仅减少对顶板的震动,提高了工作面的安全系数,也在相应提高了工作面的煤炭质量,提高了工作面的炭块率。2、加大工作面的排水力度,在运输生产环节上下功夫。要求各输送机司机每班在机尾处槽底挖水沟引水,避免槽拉水煤现象,并加大对刮板运输机机头防破碎装置的检查使用力度。保证防破碎装置的使用,减少在运输环节上对煤块的碰撞破碎,保证了煤炭质量。3、强化煤矸分装分运和工作面、输送环节的捡矸、捡杂物力度,杜绝各种影响煤质的杂物上车,保证煤质。4、大力推行市场化管理,要求每个职工在工作中所有的使用物料都要上账并有记录,在月底进行汇总,最大限度的提高物料的回收率和使用率。5、每周召开煤质管理活动分析会,针对每周在煤质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我队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煤质的问题,例如:工作面淋水持续增大的情况,我队采取在工作面老巷挖水沟将水引致下顺槽水沟,避免了水流冲刷柱根和水入槽现象,在保证工作面支护质量的前提下,也避免了工作面拉水煤现象,保证了煤质。6、加强现场监督,要求区队煤质管理小组成员每周排查煤质隐患不低于三次,对于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煤质奖罚办法执行。3月份,我队排查煤质隐患70条,开出煤质罚单800余元,并对在生产过程中对煤质工作搞的好的班组及个人进行了奖励,有力的保证了我队煤质。7、重视宣传教育,每班在班前会向职工贯彻煤质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大家不要只追求量,质才是最重要的。质量的提高比产量的增长给我们带来的效益会更多。但在近阶段的工作中也存着一些不足,如化验有漏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加大煤质管理力度,使我队的煤质化验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6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