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 要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目标 内容 方法 改革建议 1 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2 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为明显。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型纵向发展;女生月经出现,声音变高,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身体开始横向发展。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 4 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业余运动队的选材和训练,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如果手段不发生变化,极易造成学生伤痛发生和成绩下降,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则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又可以调节精神和情感,防止运动损伤。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但对于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所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考虑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然后在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实施,为此,笔者已有几年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经历,对小学生体育课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做一些探讨和分析,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所帮助。关键词:体育课、提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学习兴趣,就是人们对学习产生喜欢、爱好的情绪。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等原因,因而自控能力差,易产生好奇心,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所以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绝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以供探讨,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精心备课是前提认真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和前提。备课时除常规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还有就是进行集体备课。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实践也证明,效果好的优质课大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次,要充分考虑授课班级的授课对象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再次,要充分考虑到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特别是在学习或练习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项目时,更要考虑周到,并作相应准备,做到有备无患。最后,备课时也要备学生的突然提问和发难,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常出现,但作为老师,应该有这方面的准备,这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更需要老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2、树立教师形象,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有许多家长对体育也不了解。所以,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的影响这学生。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教育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太度,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其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3、增加成功感,提高学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而学生在求知的路途上,努力学习并得到进步时,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如教蹲踞式跳远时,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并说出什么动物能跳,什么动物跳得最远,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让学生模仿的方法。学生在模仿的时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要想跳得远,必须要有正确动作技术。教师通过挂图,做示范动作,来引导学生跳的动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用最简单、最容易跳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跳到既定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增强运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根据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教学项目来确定教学方法,如体育实践课中的耐久跑、动作技能学起来比较简单、也比较枯燥无味,学生一听耐久跑就恐惧,积极性非常低。但是,耐久跑的锻炼价值确非常高,既锻炼学生的呼吸心血管系统,还有就是锻炼了运动系统,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诱导启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如讲述国际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国运动员参加各项比赛夺冠,升国旗、奏国歌、振国威的动人情景。用激将话语说:一个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个健全的人为什么做不到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认真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发展的层次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6、对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在教学中,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这主要体现了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细致的观察,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切忌用较笨等不良语言批评学生,避免毁灭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总之,要想上好小学的体育课,教师就要善于吸取经验与教训,时时刻刻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