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7

mylovelyqq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军事理论论文资料推荐书目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塔拉库沓

已采纳
推荐几本书是很容易的:1、战略理论[英]李德哈特《间接路线战略》,台湾战略研究学者钮先钟先生译作《战略论》。这本书现代战略理论研究方面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两个字可以不用加)。个人首推这本书,不仅是因为李德哈特见解高明、战例分析透彻,而且相对而言比较清楚易读,不像《战争论》那么晦涩。[英]富勒《战争指导》。富勒是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这本书是他晚年的重要军事理论著作。讲到战略理论,《孙子兵法》不得不提。能从现代战略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的,首推战略研究学者钮先钟先生的《孙子三论》。[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虽然晦涩难读,但只要谈到战略理论,就无法避开这本书。[美]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论》、《海军战略》。海权论三大名著。另外,要系统了解中外战略思想的发展、变化,个人推荐钮先钟先生的《中国战略思想史》和《西方战略思想史》。2、战役、战术方面这方面的书非常多,个人推荐这几本:[英]富勒《装甲战》。这是机械化战争方面的传世之作。日本陆上自卫队《作战理论入门》。这本书简明、清楚,在军事爱好者中很受欢迎。从基础开始,没有背景知识的人读起来也会很顺畅。美国陆军《FM1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这本书中文的不大好找,英文的网上到处都是。其实美国陆军FM系列、海军陆战队MCWP系列野战条令网上大多能找到,从战略、战术,到后勤、情报,再到单兵战术、野外生存、特种作战,应有尽有。[美]韦恩·休斯《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海战方面,个人首推此书。3、后勤[以色列]克列威尔德《战争与后勤》。非常好的一本书。4、军事地理[美]奥利沙文《战争地理学》。个人很喜欢这本书,它“探讨战争准备和战争进行中的地理问题,从地形对局部战术的作用开始,逐渐拓展到人文地理在战略中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战略范畴内的海战、空战和核战问题。”[美]佩尔蒂尔、珀西《军事地理学概论》5、战史(1)战争通史[美]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阿彻琼斯的理论在军事历史爱好者中很受追捧。他在书中运用这套理论解读了从古希腊时期直到二战之后,战术、战略的变化发展,以及其中的不变原理,观点独特,而且也比较深入浅出。个人强烈推荐。一个小问题是翻译得稍微有点涩。[美]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杜普伊“在战史和战争理论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是现代军事学界不可忽略的人物。”这本书读起来也很流畅。上面这两本书看完,对从古代到现代战争的脉络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了。[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插图战争史》。“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视野开阔”。[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英]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2)冷兵器时代[英]富勒《亚历山大的将道》[美]杜普伊《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个人很喜欢这本书。(3)黑火药时代[英]马歇尔-康沃尔《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4)二战史个人推荐下面几本:[德]隆美尔[英]李德哈特《隆美尔战时文件》。隆美尔的文笔很好,读起来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德]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非常好的一本书。[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述军事书籍多数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按自己的兴趣读吧。

军事理论论文资料推荐书目有哪些

174 评论(11)

zheng3626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 _st
99 评论(8)

万事流芳

很多军事理论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这些理论很有可能过时,尤其在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古代的军事理论都有过时的可能,如果你真想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那么比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深入一线。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下心理学,这个在现代军事中应用还是比较普遍的,而且作用也非常明显。
22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