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_lz
我转个帖子,从一个侧面,回答一下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该怎么打。那就是广泛吸收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才是人民战争的精髓所在,也是我国今后国防建设以及新军事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坚信:人民战争没有过时,人民战争依然是我国我军以后的作战样式。●以专业技能研制开发新器材●掌握新知识熟练驾驭新装备走近中关村预备役高技术分队——北京某预备役高炮师预编高素质兵员的调查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以其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人所瞩目。 在这里,同样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一支以高学历、高技能著称的北京某预备役高炮师高技术分队。1月23日,记者走进中关村,近距离领略了这些高素质预备役官兵的风采…… 科学编兵——建起人才新方阵 翻开中关村预编某高技术分队官兵档案,令人为之一振:120名预备役官兵,不仅大都有硕士、博士学位,且均毕业于北大、清华、北航等名校,他们要么是计算机专家,要么是网络工程师,要么是自动控制、软件编程、电子防护专业人才。 据该预备役师师长李桂林介绍,如此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走进预备役方阵,得益于该师党委科学的人才编组观。 2001年秋,新的师党委班子上任后,“一班人”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部队担负的任务,强烈地感受到:现役官兵中高素质人才匮乏现状,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善,这必然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要储备高素质人才,必须在编兵上另辟蹊径。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论证,师党委的思路明晰了:编兵向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拓展,用预备役高素质官兵弥补部队现役官兵的人才不足。师政委刘亚非向有关部门呈交编兵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 该师党委又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协调,联合制定下发《预备役官兵训练意见》、《预备役官兵奖励办法》等。同时,师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深入中关村几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兵员数质量调查,建起了拥有上千人的预备役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数据库;预编在中关村地区的某预备役高炮团,于2003年年初,即在中关村多家知名企业成建制预编了专业技术分队。 科学编兵,促进了该师人才方阵的崛起。3年来,全师预编高素质人才上千人,编组范围遍布中关村及北京市13个区县的通信分队、雷达预警分队、电子侦察分队等高技术分队27个,这些人才已成为城市防空作战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 依岗练兵——企业部队双受益 在中关村某预编高技术分队,笔者观看了一个城市反空袭网上对抗演练的实况录像片:傍晚时分,伴随着骤然响起的防空警报,指挥员下达了“演练开始”的命令,参演官兵熟练地敲击键盘、点击鼠标,方寸荧屏即刻“硝烟”四起,“敌”我双方在网上摆兵布阵,鏖战于“虚拟战场”…… 为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对预备役官兵军事素质的要求,师党委积极探索组训方式,根据信息网络从业人员的专业特点设置训练内容,推广实施逐渐加深训练难度的“兴趣训练法”,进一步提高了网络化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参训预备役官兵纷纷谈道,网上对抗趣味横生,使我们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技能、学会了打仗。 有趣的网上训练受到预编官兵的热烈欢迎。据该师某预备役团团长邢志红介绍,周末休息时间,不少信息网络人员结伴来到部队网络对抗室,自己组织首都防空网上对抗演练,既节约了训练资源,达到了练兵目的,还提高了预编官兵的专业素质。 “依岗双训”模式的实行,也使其他专业训练内容得到较好的落实。师党委通过与多数编兵单位协商,签订了“依岗双训协议”,使“岗位练兵”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许多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雷达、通信、电子等军地通用专业技术人才,不离岗位就可以利用单位的军地通用装备进行训练,既练了专业技能、又学习了军事,实现了工作、训练两不误,军地双方皆受益。 应急用兵——关键时刻显身手 练兵是途径,用兵是目的。 在某团演兵场上,一套新研发的高炮激光模拟训练系统引人关注。据介绍,原本普普通通的火炮,装上这个拳头大的“小玩意”后,竟使一名炮手的培养时间缩短了一半,火炮射击精度也成倍提高。革新这一系统的团修理所预编技师刘羽泉,是中关村一家通信工程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几年来,刘羽泉利用大量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团队高炮训练场,为团队解决了许多训练难题,被官兵亲切的称为“星期日专家”。 2005年3月,上级装备某团一部新型雷达,全团官兵没有一人会操作。雷达遥感技术人员王天标来到训练场,一遍又一遍地对官兵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带出12名徒弟,使新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 2005年10月底,为保障上级在该师召开的政治工作创新现场观摩会,师指挥训练中心紧急添置了一批通信、视频和网络设备,在时间紧、供货方技术人员少的情况下,3名预备役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指挥中心,连续奋战7昼夜,终于提前一天时间完成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使得现场会如期召开。 前不久,上级组织专业技术分队演练,“敌”机群对我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塔实施轮番轰炸,信号一度中断。关键时刻,预编在中关村的移动通信维护分队立刻出动,短时间内就修复了线路,排除了故障,保证移动通信工具信号接收的畅通无阻。 应急用兵,用兵强兵,使中关村预编高技术人才经受了近似实战的考验。近年来,该分队先后派出300余人次参加部队重大军事行动,均高标准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军地领导的一致好评。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一)定义 “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1、高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具有前沿性 ——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分类 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 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航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 2、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监视技术,比如: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雷达、水下——声纳 (2)伪装与隐身技术:比如B-2轰炸机 (3)夜视技术,比如:红外探测器、微光夜视仪 (4)军事激光技术,比如,天莹激光器 (5)电子战技术 (6)军事航天技术 (7)精确制导技术 (8)指挥自动化技术 (9)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 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二)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三)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四)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五)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七)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八)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九)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十)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的重大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浅谈军事高技术及信息化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的论文,既然浅谈不用150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