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n06
自己在下列网址下载参考 %BB%C6%CD%C1%3B%B8%DF%D4%AD%3B%D0%A1%3B%B3%C7%D5%F2%3B%BD%A8%C9%E8%3B%C4%A3%CA%BD%3B%D1%D0%BE%BF&url=http%3A//www%2Esci%2Ecom%2Ecn%3A88/mst%2Edll%3Fdatabase%3Dliterinfo%26fmt%3Dliterinfo%5Fwfs%26op%3Dc%26q%3Ddlyj200104013/%2810%29&p=cb57de15d9c857e809be9b7d0849&user=baidu 
在我国北方,耸立着一块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它就是以面积巨大、地形崎岖、黄土深厚而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1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几十种假说:有的认为黄土的“老家”不在当地,是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的(称为黄土风成学说);有的认为是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称为黄土水成学说);有的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的岩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称为风化残积学说),等等。 近二三十年,更多的科学家赞同黄土风成学说。因为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距离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越远,黄土的颗粒越细;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戈壁、沙漠、砂黄土、黄土、粘黄土的带状分布规律,而每一个带的矿物成分与荒漠地区砂砾的矿物成分完全一致,但与当地的岩石成分迥然不同;黄土无选择地覆盖在黄土高原的山岭上,且厚度也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在黄土中还发现干旱草原型的陆生动植物化石等。 按照黄土风成学说的解释,黄土高原是这样形成的:在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很大,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岩石、砂砾等被“加工粉碎”成细小的砂子和粉尘。强劲的西北风将以百万吨计的细砂和粉尘旋入天空,随风南下。于是粗粒的先沉降下来聚成沙漠,细粒的则被飘移至秦岭北麓。经过二三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黄土高原。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砂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 对此,我国科学家李明光提出新的理论——黄土高原灾变水成学说。他用大量证据证实:黄土高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的。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