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onemmore
小论文也是需要写摘要的。论文题目下面是名字,之后就是摘要,内容主要是对你论文的介绍。摘要写完是关键词,是你论文中经常出现的词。接下来是正文,正文每个序号后要题目,是对内容的概括。正文部分写完要有个总结 
医学SCI论文的正确写作步骤一、 收集整理资料 资料要真实,资料的获取一定是作者亲自调查或进行实验所取得的第一手材料。而绝非虚构、伪造或“想当然”。论文中所有数据都要忠实于事实材料,必须经过反复验证,要有据可查,不能主观臆断、弄虚作假。所有数据都必须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绝对数,率,百分比,OR值,标准误,可信限等,统计用条图,圆图,线图,分析用χ2检验;等级数据可用秩和,Ridit分析,统计用条图,圆图,分析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标准误,百分位数,参考值,统计用直方图,分析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反应时间用年复发率,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等,统计用生存率曲线,生存率阶梯图,危险率图等,分析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即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 二、 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是把医学论文结构、构思固定下来,它是完善构思,使构思条理化,周密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当然你也可以打好腹稿。编写提纲的好处是你能确定你研究成果总的轮廓、逻辑顺序,可以让你清晰明了你所研究课题,不会造成论文混乱,甚或重复。文章结构应该清晰明了,对于大的主题,应该按各期刊要求加以划分小标题来层层说明。如果没有小标题,读者读起来很吃力,显的杂乱无章,这样的文章读者是不喜欢的。 三、 撰写成稿 初稿应一气呵成,而不要不时的回头去看前面写的是否满意。初学写论文的读者很容易不停的去往上看,是否字写错了,段落是否连贯等等。记住,这只是初稿,以后还要修改的,不时的回头看,会影响自己的思路。初稿完成后,仔细的从头读到尾。看有没有错别字,语法是否有问题。论文写好后还应反复修改,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不必要的数据,甚至图表删除。注意有无文字与表或图的内容重复。最重要的就是是否说清楚了你研究的问题,拿起你写下的主题,看看是否跑题了。对于段落,要注意段落的构成是否单一,完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紧凑;对于句子,每个句子是否正确的表达了文章内容;对于用词看是否贴切,是否符合习惯用语;修改文章一定要看看文章是否合乎逻辑,合乎多数读者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贴士
您好,您是想要写一篇文章吗?还是想找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
看这个论文的重要性吧,有些只是完成任务的,也不必要写,论文太小了,但是老师要求你就写。某些论文特别重要,你就写上,彰显正式性。摘要一般写的就是大概可以概括论文里写了什么的话,类似于总结的一句话,这句话可以从论文里挑选。
环境抗肿瘤药物传输系统 更 多精 品源 自 3 e d u 教 育 网 给药系统为了研究环境响应性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首先必须了解设计产生环境敏感型抗肿瘤药物载体系统的肿瘤生理学机制[9]恶性肿瘤相比较于正常组织,除了细胞失控性生长外,主要特点有:新陈代谢旺盛导致酸液过多,促成肿瘤部位偏酸性;由细胞缺氧和缺乏营养物质而导致低氧环境;细胞表面某些蛋白特异性高表达;胞吞率高;某些抗原特异性表达;血管再生等显然,理想的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可根据肿瘤细胞/组织微环境的变化,被赋予修饰或改性,使其能随外界环境刺激而产生响应,发生结构或性能的改变,从而使所载药物顺利通过体内的各种屏障而在特定组织或细胞释放,实现高效给药,提高药物在病变组织的浓度,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这些外界刺激主要是物理和化学信号物理信号一般包括:热、电场、磁场、超声波;化学信号一般包括pH、还原电势、酶、离子强度[10] 1pH敏感型给药系统 在环境响应型药物载体中,pH敏感型的载药系统研究最为广泛,这是由于体内的器官、组织、亚细胞环境有不同的pH值域[11]人体正常组织的pH值一般为4,但是当机体发生异常时,例如发烧、感染或癌变,组织往往呈现出更低的pH值[12]由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十分迅速,肿瘤中的血管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养料和氧气来供应肿瘤细胞的繁殖,肿瘤内部的缺氧状态使肿瘤细胞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而肿瘤内部血管系统的缺乏使得产生的乳酸不能充分排出,导致肿瘤内呈酸性需要指出的是,肿瘤部位为微酸性环境,pH值大约在75,肿瘤内部存在pH值更低的酸性环境肿瘤细胞中早期内涵体的pH值在0左右,甚至低于4[13],晚期内涵体的pH值一般在0左右溶酶体的pH值更低,为0~0[14-16]药物进入体内就会面临这种复杂的pH环境,例如口服制剂需要经历胃的强酸性到肠道的中性和弱碱性;而抗肿瘤药物需要面对的环境是肿瘤细胞内外的pH梯度差,它也是多耐药性的原因之一绝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长春新碱)为弱碱性电解质,使得它们在pH值较低的环境中较易离子化,因此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从而降低了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因此,通过肿瘤部位和正常组织pH的差异来设计的抗肿瘤药物的给药系统,可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细胞的高富集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癌药物的利用度pH敏感的纳米药物载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纳米粒子中含有质子供体基团,例如L-组氨酸[17]、吡啶[18]、三级氨基[19]等质子供体基团具有其一定的pKa值,在大于pKa的pH条件下聚合物自组装成为纳米粒子,带有质子供体基团的链段不带电当pH低于pKa时,带有质子供体基团的链段质子化,使链段带正电,聚合物的构型发生了变化,将负载的药物释放出来而在整个过程中,聚合物的结构是没有变化的例如,Na和Bae[20]将磺酰胺接到普鲁蓝衍生物上制备了pH敏感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pH敏感纳米粒子,将阿霉素载入,形成载药纳米粒子当环境pH小于8时,载药纳米粒子将阿霉素迅速释放ZhongweiGu课题组制备了聚乙二醇-聚组氨酸-聚丙交酯的线性聚合物[21]如图1所示,这一经多个咪唑基团修饰该图显示了pH敏感的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的药物释放过程纳米粒子可分为三层,内层是疏水的聚丙交酯,中间是pH敏感的聚组氨酸,外层是亲水的聚乙二醇在外界环境的pH发生变化时,中间pH敏感的聚组氨酸发生溶胀或收缩,实现阿霉素在纳米粒子中的可控释放的聚合物,在pH4条件下,可物理包裹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形成稳定的、粒径可控的纳米粒子给药系统可喜的是,在pH4条件下,抗肿瘤药物可快速释放出来,并表现出高效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另一类pH敏感纳米给药系统是含有pH敏感键的系统,即含有对酸易水解的化学键,在溶液的pH发生变化时敏感化学键被打断,致使药物载体的性能发生变化[22]在这个过程中,聚合物与药物偶联的连接体(linker)结构被破坏,从而具有对pH敏感响应的性能[23]目前广泛应用于pH敏感型药物载体的化学键有腙键[24]、亚胺[25]、原酸酯[26]、乙烯醚[27]等,其中以腙键作为pH敏感键报道的最多腙键是一种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敏感键,通过含有腙键的酸敏感药物载体,抗肿瘤药物可经细胞内吞进入细胞,克服多耐药性,能够通过内涵体/溶酶体,提高药物进入细胞的效率Prabaharan等[28]将阿霉素(DOX)以腙键连接到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疏水端,使聚合物胶束具有pH控制释放效果,此外,他们还加上了叶酸受体到胶束表面,增加系统的靶向性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等通过腙键偶联到聚合物上,获得pH敏感的纳米给药系统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药物阿霉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体外的释放情况不同,表现出明显的pH敏感释放特性,在pH4的条件下很稳定,随着pH的降低从共聚物断裂下来的阿霉素分子的累积释放量依次增加,并且pH越低释放的速率越快,释放的也越完全Zhang课题组[24]也将前药与聚合物以腙键共价连接,形成胶束体外结果也显示,在生理中性pH值环境中相当稳定,但到达癌变细胞内部的内涵体和溶酶体时,由于pH值的降低,连接药物与聚合物的腙键迅速断裂,从而导致药物的大量释放ZhongweiGu课题组也同时设计制备了基于肽类树状大分子的纳米粒子给药系统[29-30],将抗癌药DOX通过pH敏感性的腙键连接到树枝状分子上,形成兼具有被动靶向和pH敏感释放的载药纳米粒子,体外释放结果发现,这类纳米给药体系,在pH0的条件下,药物释放速率更快,54h后累积释放量达到80%,在pH4的条件下释放速率明显低于pH0,54h后累积释放量只有20%左右 而对于树状大分子修饰的肝素纳米给药体系,在pH0的条件下,药物释放速率更快,54h后累积释放量达到90%,在pH4的条件下释放速率明显低于pH0,54h后累积释放量只有20%左右结果表明这些纳米给药系统均具有良好的pH敏感释放特性我们同时还考察了这些纳米粒子给药系统在体外的毒性以及体内的抗肿瘤效果,对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载药系统均能在肿瘤部位保持一个较高的药物浓度,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缓慢地释放出来,延长了治疗时间,从而证实给药系统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减小DOX的毒副作用,增加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利用腙键实现pH敏感的还有Pu等[31]以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核,合成聚L-谷氨酸树状大分子,将阿霉素以腙键连接在树状大分子上,形成pH敏感释放的载药纳米粒子体内效果也表明其相对于自由阿霉素,大大提高了抗肿瘤效果类似的还有Yuan等[32]将阿霉素以腙键连接在OAS为核的聚L-谷氨酸树状大分子上,体外效果也显示了这个体系的pH敏感性和良好的细胞毒性这类肽类树状大分子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33-34],具有客观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以腙键等pH敏感键设计药物载体的报道很多,发展也非常迅速对pH的响应更快、更主动,药物传输效率更高的肿瘤药物释放体系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在较窄的pH范围内快速作出响应,产生化学、物理性质的变化,仍是此领域研究的难题[35-36]因此近年来,具有pH敏感导致电荷反转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载药体系成为了研究热点Kataoka课题组[37]设计了一种电荷反转胶束,来特定释放于早期的内涵体他们利用柠酰胺在中性条件下稳定、在pH0左右快速降解的特点,合成了将甲基顺丁烯二酸基团连接到聚乙二醇和聚天冬氨酸上的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胶束在生理中性条件呈负电,但到达肿瘤细胞时,由于内涵体的pH下降,甲基顺丁烯二酸基团被剪切,从而出现自由的带正电荷的胺,释放出药物随着对pH敏感型聚合物纳米粒子药物载体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也设计出一些pH双敏感型药物载体来提高药物传输的效率只对细胞外pH(pHe)敏感的给药系统往往在细胞外就释放出药物,因此不足以杀死某些耐药性的细胞,而只对细胞内pH(pHi)响应的给药系统,不能够提高药物的内吞因此,JunWang课题组[38]设计出利用酰胺基和腙键的对细胞外和细胞内pH环境双敏感的聚合物纳米载体从体外的细胞吞噬和细胞毒性结果来看,该种聚合物载体系统对肿瘤的治疗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2温度敏感纳米给药系统 人体内错综复杂的机制时刻力争保持体内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不同的机体调节也是异常组织区别于正常组织的主要标志研究发现,在肿瘤或炎症组织区域经常伴随有高热[39]这是由于体内正常组织在一般情况下,血流量大、流速快、在体温升高时血管扩张,散热较快,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促成自我修复而肿瘤内细胞增殖迅速、密度很高、积压的新生血管形态异常,造成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或栓塞,使得散热困难肿瘤组织在受热后失去自我调节作用,血流量明显降低,致使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热量和其他代谢产物不能迅速排出同样将外加温度升高至40℃,瘤体内的温度可形成与正常组织5℃~10℃的温差,造成肿瘤细胞凋亡,而正常组织却不受损害这就催生了热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更值得注意的是,温度敏感型药物传递系统若与热疗结合起来能起到协同作用,能增强对肿瘤的细胞毒性[40-41]加之对肿瘤部位进行局部加热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如磁感应、超声波、热水浴、红外、微波等,以及在肿瘤部位加热,肿瘤血流量增大和微血管渗透性的增加能在肿瘤部位产生药物的增溶作用[42-43],温度敏感纳米药物载体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温度敏感型聚合物纳米给药系统在溶液中存在随温度变化的相转变点,此温度称作临界溶解温度,它一般分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和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温度敏感型聚合物主要是指聚合物链上或其侧链存在含有LCST或UCST的链段,并具有一定比例的亲疏水基团,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这些基团的亲疏水作用以及分子间的氢键作用,通过结构的变化引发相变最典型的温度敏感型聚合物是侧链同时含有疏水基团(异丙基)和亲水基团(酰胺键)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44-45],它在水中的相转变温度大约在32℃室温下(25℃~32℃),由于酰胺键的氢键作用,它在水中可以溶解,当升高温度至32℃~35℃,疏水基团之间的作用得到加强,而氢键遭到破坏[46-47],抗肿瘤药物被释放出来 RenxiZhuo课题组[48]将PNIPAAm与三段疏水聚(3-己内酯)连接起来自组装形成星状聚合物胶束,观察其在温度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此胶束的温度敏感机制为当胶束未到达病理部位时,胶束因其高度水化的壳层而稳定存在;当胶束到达病理部位,周围环境温度升高,使胶束的亲水壳层变得疏水(图2)疏水的胶束表面更易被肿瘤细胞内吞,增加了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累初始阶段聚合物胶束随着温度的增加,形态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是温度超过LCST(36℃~37℃),粒径急剧增大,显然胶束最终由于接近相转变温度产生的疏水作用力开始团聚,此时胶束外壳(PNIPAAm部分)变得更疏水,胶束的壳-核结构变形在体外模拟释放中发现,在LCST以下,载药胶束结构稳定,一旦温度升至4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老师对实验课的重视度不高大多数生物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只是生物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存在,没有理论课来的重要.这就导致许多学校的实验课基本上是讲解、背诵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考试时也仅仅是粗略地考查实验,片面强调实验操作的熟练化,注重实验的结果,轻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看到的实验现象,实验课沦为一种简单的实验技能训练,而研究方法的探寻不被重视,它的重要科学价值被抹杀.常此以往学生不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更会变成只会机械背诵。应付考试的机器,创新精神的缺失将更加严重.生物学的教学形式迫切需要变革,生物实验教学急需改进,一定要将生物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另一方面,实验室利用率很低,大都闲置着.大部分学校都有单独的生物实验室,但平均利用率很低.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将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理论课教学上,学生的实验课时间被大大压缩,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2、学校的硬件设施没有跟上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学校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总体而言,当前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都可以满足基本的硬件设施配备需要,只要学校更加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加大一定的投入,基本的实验器材还是可以满足的.但生物学实验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实验课开设度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一些生物学实验需要用到较为先进的观察仪器,但这些仪器的价格高昂,大多数学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引进。另一些实验需要用到活体,像家兔,小白鼠,蟾蜍等,这些实验材料的储存需要找专人看管,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其次,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比较偏远的农村,想达到和大城市学校一样的实验配备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是不允许的,许多农村中学缺乏实验课程必备实验器材,开设实验课困难重重.3、缺乏实验研究意识当前学校开设的一些生物学实验,仅仅是从书本中选取一些操作相对简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没有危险性的最基本的实验,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的生物学教学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水平的举措1、增强学校和老师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生物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上实验课不是一种上课的新形式,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使学生更愿意动手操作、与他人展开合作和积极探索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为着相同的实验目的进行相互分工合作,在合作中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亲身参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教会学生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畏失败,坚持不懈,克服艰难、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这些实验可以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和老师要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协调好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