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iannian
看各人喜好,有些人是无法坚持读完一整本书的。 
在讨论该不该提倡之前,我们先来讨论讨论碎片化阅读是如何产生的。“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一件事物或者说是一种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又可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碎片化阅读的产生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那么他们的对于消息、知识接受的方式也会产生多样化,于是碎片化慢慢产生。此外,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会产生变化,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会变得不一样。还有,社会的极速发展,使得快节奏的生活出现,而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这种社会现状。当然,这也带来了知识、消息的不全面。那么,碎片化不能说不提倡,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是大众所能够接受的。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了传统的知识、消息的传播方式。当然地,我们更应该提倡独立思考,思考是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东西。
碎片化学习,要懂得把你任何时间、地点,看到、听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录进手机或记事本上,或其它任何工具。记的时候不需要组织语言,记关键词就可以,这样最快。如果是微信或其他平台看到的一些文章,你可以直接收藏或者保存链接、截图保存。然后,当你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对这些细碎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专门的文件夹里。人脑不是计算机,存储的知识最怕的就是遗忘,所以一定要学会定期回顾。回顾的这个过程是再认识、再学习的过程,如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感悟,就标注出来。仅仅是碎片化学习是不够的,因为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更多的收集和整理,以及知识的初步理解。你还有做的是: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这是理解、思考和运用这些知识的重要环节。很多人都觉得:我明明学了很多知识,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没有任何思路?为什么有人学一个知识,就可以轻易举一反三解决很多问题?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不起用什么知识,是因为知识和问题之间是脱节的。所以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到的碎片化知识,不能让它一直碎着,一定要学会整理和思考。没有整理和思考的碎片化学习,再多的学习也不能对你有质的提升。无论是碎片化学习还是整块时间的学习,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阅读学习,所以提高阅读效率很有必要。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方法,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想学习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主要就是训练快速阅读的,里面也有“思维导图”等的训练,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练习提高一下。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小窍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难点。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都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前人能做到读书废寝忘食的地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我们有什么不好好读书而沉迷于游戏,电视?与他们相比我们不感到惭愧吗?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所以老去问妈妈,妈妈就说:“孩子,你应该多看些书,哪一个作家像冰心,老舍都不是破了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从此,我就天天看书,记录书中的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果然,一段时间过后,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一点点提高。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在哪里都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充分说明了读书的人后天的影响。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