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叶子
2025-11-01 11:02:53
中国科学院院士完全名单 (包括已故院士) 1 数学物理学部 (191) 艾国祥 白以龙 蔡诗东 陈 彪 陈和生 陈佳洱 陈建功 陈建生 陈景润 陈木法 陈难先 陈式刚 陈希孺 程开甲 程民德 崔尔杰 戴传曾 戴元本 邓稼先 丁大钊 丁伟岳 丁夏畦 段学复 范海福 方 成 方守贤 冯 端 冯 康 甘子钊 葛墨林 葛庭燧 龚昌德 谷超豪 关肇直 管惟炎 郭柏灵 郭尚平 郭永怀 郭仲衡 郝柏林 何泽慧 何祚庥 贺贤土 洪朝生 洪家兴 胡 宁 胡和生 胡济民 胡仁宇 胡世华 华罗庚 黄 昆 黄润乾 黄胜年 黄祖洽 霍裕平 江泽涵 姜伯驹 解思深 金建中 经福谦 柯 召 邝宇平 李 林 李邦河 李大潜 李德平 李方华 李国平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 李荫远 李正武 廖山涛 林 群 林同骥 刘应明 卢鹤绂 陆 埮 陆启铿 陆学善 吕 敏 马大猷 马志明 闵乃本 欧阳钟灿 潘承洞 彭桓武 彭实戈 蒲富恪 钱临照 钱三强 钱伟长 钱学森 曲钦岳 饶毓泰 沈 元 沈文庆 沈学础 施汝为 石钟慈 苏步青 苏定强 苏肇冰 孙义燧 谈镐生 汤定元 唐孝威 陶瑞宝 田 刚 童秉纲 万哲先 汪承灏 汪德昭 王 迅 王 元 王承书 王鼎盛 王淦昌 王乃彦 王诗宬 王世绩 王绶琯 王湘浩 王业宁 王竹溪 王梓坤 魏宝文 魏荣爵 文 兰 吴杭生 吴式枢 吴文俊 吴有训 席泽宗 夏道行 冼鼎昌 肖 健 谢家麟 谢希德 熊大闰 徐叙瑢 徐至展 许宝騄 严济慈 严加安 严志达 杨 乐 杨澄中 杨福家 杨国桢 杨立铭 杨应昌 叶朝辉 叶企孙 叶叔华 应崇福 于 渌 于 敏 余瑞璜 詹文龙 张 杰 张殿琳 张恭庆 张涵信 张焕乔 张家铝 张仁和 张淑仪 张文裕 张钰哲 张裕恒 张宗燧 张宗烨 章 综 赵光达 赵忠贤 赵忠尧 郑厚植 周 恒 周光召 周培源 周同庆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朱光亚 朱洪元 庄逢甘 邹广田 2 化学部 (175) 白春礼 蔡镏生 蔡启瑞 曹 镛 曹本熹 查全性 陈 懿 陈冠荣 陈洪渊 陈家镛 陈鉴远 陈俊武 陈凯先 陈庆云 陈荣悌 陈茹玉 陈新滋 陈耀祖 程津培 程镕时 戴安邦 戴立信 邓从豪 邓景发 方肇伦 费维扬 冯守华 冯新德 傅 鹰 高 鸿 高济宇 高世扬 高小霞 高怡生 高振衡 顾翼东 郭景坤 郭慕孙 郭燮贤 何炳林 何国钟 何鸣元 洪茂椿 侯建国 侯祥麟 侯虞钧 胡 英 胡宏纹 黄 宪 黄 量 黄葆同 黄本立 黄春辉 黄鸣龙 黄乃正 黄维垣 黄耀曾 黄志镗 黄子卿 嵇汝运 计亮年 纪育沣 江 龙 江 明 江元生 姜圣阶 蒋丽金 蒋明谦 蒋锡夔 黎乐民 李 灿 李方训 李洪钟 李静海 梁敬魁 梁树权 梁晓天 林国强 林励吾 林尚安 刘若庄 刘有成 刘元方 柳大纲 楼南泉 卢嘉锡 卢佩章 陆婉珍 陆熙炎 麻生明 麦松威 闵恩泽 倪嘉缵 彭少逸 钱保功 钱人元 钱逸泰 钱志道 任咏华 沙国河 申泮文 沈家骢 沈天慧 沈之荃 时 钧 苏 锵 苏元复 孙家钟 唐敖庆 唐有祺 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万惠霖 汪 猷 汪德熙 汪尔康 汪家鼎 王 夔 王 序 王葆仁 王方定 王佛松 吴 奇 吴浩青 吴新涛 吴学周 吴养洁 吴云东 吴征铠 武 迟 肖 伦 谢毓元 邢其毅 徐 僖 徐光宪 徐如人 徐晓白 严东生 颜德岳 杨石先 杨玉良 姚建年 姚守拙 殷之文 游效曾 余国琮 俞汝勤 虞宏正 袁 权 袁承业 袁翰青 恽子强 曾昭抡 张 滂 张存浩 张大煜 张礼和 张乾二 张青莲 张玉奎 赵承嘏 赵玉芬 赵宗燠 郑兰荪 支志明 周其凤 周同惠 周维善 朱道本 朱起鹤 朱清时 朱亚杰 庄长恭 卓仁禧 3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32) 鲍文奎 贝时璋 秉 志 蔡 翘 蔡 旭 蔡邦华 曹天钦 曹文宣 常文瑞 陈 桢 陈 竺 陈凤桐 陈华癸 陈焕镛 陈可冀 陈世骧 陈慰峰 陈文贵 陈文新 陈晓亚 陈宜瑜 陈宜张 陈中伟 陈子元 承淡安 戴芳澜 戴松恩 邓叔群 邓子新 丁 颖 方精云 方荣祥 方心芳 冯德培 冯兰洲 冯泽芳 高尚荫 龚岳亭 郭爱克 韩济生 韩启德 郝 水 贺 林 贺福初 洪德元 洪国藩 洪孟民 侯光炯 侯学煜 胡经甫 黄家驷 黄祯祥 蒋有绪 金国章 金善宝 鞠 躬 孔祥复 匡廷云 黎尚豪 李 博 李朝义 李季伦 李继侗 李家洋 李竟雄 李连捷 李庆逵 李振声 梁 希 梁伯强 梁栋材 梁植权 梁智仁 林 镕 林其谁 林巧稚 刘承钊 刘崇乐 刘建康 刘瑞玉 刘思职 刘新垣 刘以训 刘允怡 娄成后 卢永根 陆宝麟 陆士新 罗宗洛 马世骏 马文昭 毛江森 钮经义 潘 菽 庞雄飞 裴 钢 蒲蛰龙 戚正武 钱崇澍 强伯勤 钦俊德 秦仁昌 邱式邦 裘法祖 裘维蕃 饶子和 沈 岩 沈其震 沈善炯 沈允钢 沈韫芬 沈自尹 盛彤笙 施教耐 施立明 施履吉 施蕴渝 石元春 宋大祥 苏国辉 孙大业 孙汉董 孙曼霁 孙儒泳 谈家桢 汤飞凡 汤佩松 唐崇惕 唐守正 唐仲璋 田 波 童第周 童坦君 涂 治 汪堃仁 汪忠镐 王大成 王德宝 王恩多 王伏雄 王家楫 王善源 王世真 王文采 王应睐 王正敏 王志均 王志新 王志珍 魏 曦 魏江春 魏于全 吴 旻 吴常信 吴建屏 吴阶平 吴孟超 吴英恺 吴征镒 吴中伦 吴祖泽 伍献文 肖龙友 谢联辉 谢少文 熊 毅 徐冠仁 徐国钧 许根俊 许智宏 薛社普 阎隆飞 阎逊初 阳含熙 杨 简 杨福愉 杨弘远 杨惟义 杨雄里 姚 錱 姚开泰 叶桔泉 叶玉如 殷宏章 尹文英 印象初 于天仁 俞大绂 俞德浚 曾 毅 曾呈奎 曾益新 翟中和 张春霆 张广学 张景钺 张启发 张树政 张锡钧 张香桐 张孝骞 张新时 张亚平 张永莲 张友尚 张肇骞 张致一 赵尔宓 赵国屏 赵洪璋 赵善欢 郑光美 郑国锠 郑儒永 郑守仪 郑万钧 郑作新 钟惠澜 周 俊 周廷冲 周泽昭 朱 洗 朱既明 朱壬葆 朱兆良 朱祖祥 朱作言 诸福棠 庄巧生 庄孝僡 邹 冈 邹承鲁 4 地学部 (192) 安芷生 常印佛 巢纪平 陈 旭 陈 顒 陈国达 陈俊勇 陈梦熊 陈庆宣 陈述彭 陈永龄 陈运泰 程纯枢 程国栋 程裕淇 池际尚 丑纪范 戴金星 邓起东 丁国瑜 丁仲礼 董申保 方 俊 冯景兰 冯士筰 符淙斌 傅承义 傅家谟 高 俊 高由禧 高振西 谷德振 顾功叙 顾知微 关士聪 郭承基 郭令智 郭文魁 郝诒纯 何作霖 侯德封 侯仁之 胡敦欣 黄秉维 黄汲清 黄荣辉 黄绍显 贾承造 贾福海 贾兰坡 金玉玕 金振民 乐森璕 李 钧 李崇银 李春昱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四光 李廷栋 李小文 李星学 林学钰 刘宝珺 刘昌明 刘东生 刘光鼎 刘嘉麒 刘振兴 卢衍豪 陆大道 吕达仁 马 瑾 马杏垣 马在田 马宗晋 毛汉礼 孟宪民 穆恩之 欧阳自远 裴文中 秦大河 秦馨菱 秦蕴珊 邱占祥 任纪舜 任美锷 戎嘉余 沈其韩 盛金章 施雅风 石耀霖 斯行健 宋叔和 苏纪兰 孙 枢 孙大中 孙殿卿 孙鸿烈 孙云铸 谭其骧 陶诗言 滕吉文 田奇 田在艺 童庆禧 涂长望 涂传诒 涂光炽 汪集旸 汪品先 王 仁 王 水 王 颖 王 钰 王德滋 王恒升 王鸿祯 王铁冠 王曰伦 王之卓 王竹泉 魏奉思 文圣常 翁文波 吴传钧 吴国雄 吴汝康 吴新智 伍荣生 武 衡 席承藩 夏坚白 肖序常 谢家荣 谢学锦 谢义炳 徐 仁 徐冠华 徐克勤 徐世浙 许 杰 许厚泽 许志琴 薛禹群 杨 起 杨文采 杨钟健 杨遵仪 姚振兴 业治铮 叶大年 叶笃正 叶嘉安 叶连俊 殷鸿福 尹赞勋 於崇文 俞建章 袁道先 袁见齐 岳希新 曾庆存 曾融生 翟裕生 张本仁 张炳熹 张伯声 张国伟 张弥曼 张彭熹 张文佑 张宗祜 章 申 赵柏林 赵金科 赵九章 赵鹏大 赵其国 郑 度 钟大赉 周立三 周明镇 周廷儒 周秀骥 周志炎 朱 夏 朱日祥 朱显谟 竺可桢 5 信息技术科学部 (82) 包为民 保 铮 陈桂林 陈国良 陈翰馥 陈俊亮 陈星弼 陈星旦 褚君浩 戴汝为 董韫美 冯纯伯 干福熹 高庆狮 郭 雷 郭光灿 何积丰 侯 洵 侯朝焕 黄 琳 黄宏嘉 黄民强 黄纬禄 简水生 匡定波 雷啸霖 李 未 李启虎 李衍达 李志坚 梁思礼 林惠民 林为干 林尊琪 刘盛纲 刘颂豪 刘永坦 陆汝钤 陆元九 罗沛霖 母国光 彭堃墀 秦国刚 阙端麟 沈绪榜 宋 健 孙钟秀 唐稚松 王 圩 王 选 王 越 王大珩 王家骐 王启明 王守觉 王守武 王阳元 王育竹 王占国 王之江 吴德馨 吴宏鑫 吴培亨 吴全德 夏建白 夏培肃 薛永祺 杨芙清 杨嘉墀 姚建铨 叶培大 张 钹 张 煦 张景中 张嗣瀛 张效祥 郑耀宗 郑有炓 周炳琨 周巢尘 周兴铭 朱中梁 6 技术科学部 (204) 毕德显 蔡昌年 蔡方荫 蔡金涛 蔡其巩 蔡睿贤 曹楚南 曹春晓 曹建猷 常 迵 陈 达 陈创天 陈芳允 陈能宽 陈新民 陈学俊 陈宗基 陈祖煜 程耿东 程庆国 程孝刚 褚应璜 慈云桂 戴念慈 党鸿辛 邓锡铭 丁舜年 都有为 窦国仁 范守善 高景德 高为炳 高玉臣 高镇同 葛昌纯 龚祖同 顾秉林 顾诵芬 顾逸东 郭可信 过增元 韩祯祥 侯德榜 胡海昌 胡文瑞 胡聿贤 黄克智 黄文熙 姜中宏 蒋民华 金展鹏 靳树梁 柯 俊 雷天觉 李 强 李 天 李 薰 李国豪 李济生 李敏华 李述汤 李文采 李依依 梁守盘 梁思成 林 皋 林秉南 林兰英 刘宝镛 刘敦桢 刘高联 刘广均 刘恢先 刘仙洲 柳百新 卢 柯 卢 强 卢肇钧 路甬祥 吕保维 马祖光 毛鹤年 茅以升 孟少农 孟昭英 苗永瑞 闵桂荣 欧阳予 潘际銮 潘家铮 彭一刚 齐 康 钱 宁 钱令希 钱钟韩 邱大洪 任新民 邵象华 沈 鸿 沈志云 沈珠江 师昌绪 石青云 石志仁 史绍熙 宋家树 宋玉泉 宋振骐 孙 钧 孙德和 孙家栋 唐九华 唐叔贤 陶宝祺 陶亨咸 陶文铨 童宪章 屠守锷 汪 耕 汪胡桢 汪菊潜 汪闻韶 王补宣 王崇愚 王大中 王淀佐 王景唐 王立鼎 王希季 王之玺 魏寿昆 温诗铸 闻邦椿 吴承康 吴良镛 吴硕贤 吴学蔺 吴仲华 吴自良 伍小平 肖纪美 谢光选 邢球痕 熊有伦 徐采栋 徐建中 徐士高 徐性初 徐芝纶 徐祖耀 许学彦 薛其坤 严 恺 严陆光 颜鸣皋 杨 卫 杨 槱 杨叔子 杨廷宝 姚 熹 叶恒强 叶培建 叶渚沛 余梦伦 俞鸿儒 张 维 张 泽 张楚汉 张德庆 张恩虬 张光斗 张沛霖 张兴钤 张佑启 张钟俊 张作梅 章名涛 章梓雄 赵淳生 赵飞克 赵仁恺 郑时龄 郑哲敏 支秉彝 钟万勰 钟香崇 周 远 周 仁 周本濂 周干峙 周国治 周惠久 周锡元 周孝信 周尧和 周志宏 朱 静 朱森元 朱位秋 朱物华 庄逢辰 庄育智 邹世昌 邹元爔 7 外籍院士 (28) 巴 顿 伯奇费尔 陈省身 崔 琦 德 泰 丁肇中 冯元桢 傅睿思 高 锟 葛守仁 何毓琦 黄煦涛 霍克弗尔特 霍西金斯 简悦威 杰 尔 井口洋夫 科 顿 克里斯琴森 库 什 莱 恩 雷 文 黎念之 李约瑟 李政道 利翁斯 林家翘 林同炎 罗伯特康 马库斯 毛河光 米歇尔 莫里茨 潘诺夫斯基 丘成桐 萨支唐 沈元壤 司马贺 田长霖 威 利 威塞尔 吴健雄 吴耀祖 肖荫堂 辛克维奇 杨振宁 姚期智 张立纲 张永山 朱棣文 朱经武
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位归国物理学家) 竺可桢(气象学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邓稼先(两弹元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王选(当代毕升) 周光召(物理学家) 赵忠尧(物理学家)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人都只是华人,已经不是中国人了,不管他们做出什么成就,都不是为中国做出的。 上面都是当代的,古代也有很多: 墨子 张衡 张仲景 祖冲之 僧一行 孙思邈 沈括 毕升 郭守敬 万户 李时珍
发表论著丁皓江等 (1997) 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力学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 7-308-01940-3, 240p)陈伟球, 梁剑, 丁皓江 (1997) 压电复合材料矩形厚板弯曲的三维分析 复合材料学报, V 14(1), 108-陈伟球, 应济, 陈子辰 (1996) 耦合热弹性接触问题的变分原理 应用力学学报, V 13(4), 41-应济, 陈伟球, 陈子辰 (1996) 换热影响下的接触热阻估计 浙江大学学报, V 30(4), 415-Ding, H J, Chen, W Q and Liu, Z (1995) Solutions to equations of vibrations of spherical and cylindrical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V 16(1), 1-丁皓江, 陈伟球 (1994) 浸没的球面各向同性球壳的自由振动 固体力学学报, V 15(1), 39-奖励或荣誉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 浙江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师奖,2004年。 浙江大学2003-2004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2004年。 浙江大学2002-2003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2003年。 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2年。 浙江省第十届青少年英才奖(青年组)二等奖,2002年,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力学学科)三等奖,2001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1年,教育部,排名2/8。 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年,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1999年度SCI收录论文数全国个人第一名(工程类),2000年,中国科技情报所。 博士后奖学金,1997-1999年,日本文部省。 1995-1997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浙江大学。社会兼职《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和《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编委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教学工作:《弹性力学变分原理及有限元》《框架结构的振动与波动》
韩德培著名法学教授,博导 1911年2月生,江苏如皋人,法学家、法学教育家。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研究国际私法以及国际公法和法理学。1945年应著名法学家周鲠生校长之聘回武汉大学任法律系教授,后兼任法律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副教务长兼法律系主任。1980年、1981年分别创建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和全国唯一的环境法研究所。先后任武大法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和第三届特约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国家环保局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等。现仍任职于武大法学院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等学会名誉会长。在国外,还曾兼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等。主编的统编教材《国际私法》先后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提名奖;任总主编的《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曾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0年主编的新的法学核心课程教材《国际私法》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是建国后第一部有关环境法的教材;还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协助解决重大的涉外经济纠纷,使国家避免了数亿美元的损失。曾赴美国、日本等多国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均博得很高赞誉,获美国密苏里州首府堪萨斯市市长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被公认为是我国当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德高望重的法学家、教育家,特别是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代宗师,在国内外法学界久负盛名。1984年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专条之一。 谭崇台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博导 1920年6月生,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家。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7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48年回校任教。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认为是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校长办公室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武汉大学学报》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美经济学交流委会员中方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会领导小组成员,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顾问,对外经贸大学荣誉教授,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专著《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先后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发展经济学》被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帕金斯(D Perkins)评价为“一本标准教科书”,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卢嘉锡,1915年10月26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省永定县。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1944年在马里兰研究室参加美国国防研究工作时,曾获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成就奖。1945年回国后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部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60年担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并兼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副院长。 1973年,卢嘉锡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网兜模型,之后又提出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自兜”合成中的“元件组装”设想等问题,为我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多篇重要论文,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1978年,他以台湾省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他于198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文艺文法学院名誉院士,1987年获伦敦城市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由于在结构化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成就奖。 1981年,卢嘉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领导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87年从院长岗位上退下后,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主席团名誉主席。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曾任第三世界科学院理事会理事、副院长等职。他还先后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会长等职。 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86岁。 卢嘉锡一生为发展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他。著名科学家霍金访港:“有生命就有希望”“有生命就有希望。”因病导致全身瘫痪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以亲身体会向香港市民讲述他对生命的看法。 13日下午,霍金出席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的记者会。患有肌肉萎缩症的霍金,全身瘫痪且丧失语言能力,只能通过电脑系统和语音合成器回答记者的提问。 虽然身体严重残障,但霍金不怕艰辛,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除了关于宇宙、黑洞的理论外,人们最为关心的是他如何战胜巨大的挑战而获得不朽的业绩。 有一香港青年曾因意外导致全身瘫痪希望能安乐死,有记者以此为例询问霍金是否曾因身体残障而感到沮丧,又怎么克服的? “他有自由选择结束生命,但那将是一个重大错误。”霍金说,“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听来像老生常谈,然而这发自霍金的心声,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勉励,因为他的行动已证明了一切。 到底人类可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此等疑问由这位宇宙论大师解答最为适合。霍金认为,估计人类大约在20年后便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40年后就可到火星。但这两个星球都缺乏甚至没有大气,而且体积太小,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恐怕再找不到比地球更好的地方了。 霍金还表示,人类现在面对温室效应,疾病和核战的威胁越来越大,只要人类不自相残杀,就可以在100年内,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 当被问及科学研究对发展经济的效用时,霍金表示,科学研究只是基于科学研究的考虑,但科研有时能带动经济效益,例如计算机及遗传基因等。 对于有兴趣研究科学和宇宙论的香港年轻人,霍金则鼓励可以仿效他本人,不断探访生命的起源,“若能发现前人未为的事情时,那种振奋和乐趣是无可比拟的。”他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多年来身躯不能动弹且不能说话,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但这些因素并没有成为霍金与孩子之间的阻隔,他的两个儿子和1个女儿个个在霍金心目中迷人可爱。 “即使孩子都已经长大独立了,我与他们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他透露,此次同行来港的女儿露西正与他合著一本儿童科学读物。他笑言,经常与子女分享宇宙奥秘,就像哈里波特一样,但他漫游的是科学世界而不是魔术境界。 在短短约20分钟的记者会上,霍金回答了4个预先挑选的媒体提问,全部由香港科大校长朱经武代问。 霍金平日与人沟通时是通过眼球的活动控制计算机打字组句以表达意思,他的速度为1分钟选出3到5个字,可谓字字千金。 会后,霍金出席了一项植树仪式,在科大即将兴建的高等研究院的地皮上栽种了一棵“福木”,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霍金将于6月15日在科大主持一场题为“宇宙的起源”的公开演讲。女科学家有:玛丽·居里(波兰) 金庆民(中国) 吴健雄(中国) 古道尔(英国) 蕾切尔·卡逊(美国) 何泽慧(中国) 乔治亚娜·西加尔·琼斯(美国) 蒙如玲(华裔[不用我说是哪国的吧?]) 钟端玲(同上) 沈骊英(中国)最早的女科学家--希帕蒂娅 最早的女科学家一〔古罗马〕希帕蒂娅(370-415) 公元400年左右,在罗马亚历山大城中心的广场上,经常可见黑压压的人群围着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听他滔滔不绝、充满智慧的哲学演讲。这似乎是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并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同样身着斗篷(古代哲学家似乎都爱穿斗篷)、同样雄辩博学的哲学家却是一个年纪不大的美貌女子。在政界和学界都极度歧视妇女的当时,年仅30岁的她却已是亚历山大新柏拉图学派的领袖人物和最受爱戴的学者,其学术成就之大和所历经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她,就是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女科学家——希帕蒂娅。追求科学、思想自由 希帕蒂娅(Hypatia)是古罗马著名的女科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公元370年,希帕蒂娅出生于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大城。其父塞昂是个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著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院从事科研和讲学工作。小希帕蒂娅不仅长得美丽可爱,而且资质聪颖、乐学好问,故深得父亲的喜爱和器重。虽然当时的罗马正是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本没有科学的地位,但思想开明、独具慧眼的赛昂还是顶着宗教迫害和对妇女歧视的压力,悉心教导自己的女儿,鼓励她要从小热爱科学,培养独立自由的思想,将来成为一个毫不逊色于男人的大学者。 在父亲的指引下,希帕蒂娅在科学之路上前进得很快。10岁左右她就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并且懂得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不到20岁,她已读过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丢番图的《算术》。 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等几乎所有当时能读到的数学名著。 此外,她的兴趣和研究还涉及物理学、天文学,甚至哲学领域。 犹如羽翼渐丰的雏燕总想搏击长空,随着希帕蒂娅及其思想的日渐成熟,亚历山大的天空已显狭小了,为了了解更前沿的科学成果,刚满20岁的希帕蒂娅毅然只身登上了北去雅典的航船。此后的5年,她先在雅典的学院里研习历史、哲学和数学,继而又去意大利访问。她所到之处,人们无不对其年轻美貌和博学多才交口称赞。 公元395年,希帕蒂娅学成回乡,继承父业开始在亚历山大博物院进行科学研究和讲授数学、哲学等课程。她的讲学雄辩而生动,既富有知识性,又极具思想性,而且辅之以多种她为数学及大文学名著所写的评注作为教科书,不久,她就成为亚历山大最受欢迎的学者。 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希帕蒂娅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不为宗教所禁锢,一心追求科学和思想的自由,即使面对某些基督教徒的恐吓,也毫无惧色,而是义正辞严地加以驳斥。她的自由精神和人格魁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学生,其中不乏正直的基督徒。亚历山大城的领主奥雷斯特甚至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希帕蒂娅对科学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越大,受尊敬的程度越高,则居心叵测的教会就越发愤怒,领主的政敌——亚历山大的大主教西瑞卡也越将她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公元415年3月的一天,惨案终于发生了。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读经师所述,他亲眼看见希帕蒂娅在回家的路上被西瑞卡的一伙信徒拦截,拖人旁边的教堂,用极为卑鄙残忍的手段杀害并烧为灰烬。 这一年,她才45岁。然而由于教会的纵容包庇,此案竟然不了了之。 希帕蒂娅的冤案至今仍未得到昭雪。但不管怎样,希帕蒂娅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博学多才、热爱科学、思想自由、勇于探索而又不惧反动权威的女科学家和哲学家,早已在人们的心中留存下了永远美丽的身影。她用生命为科学播下的珍贵种子,也早已在后人的世界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情钟科学 至死不渝 希帕蒂娅在雅典求学时,曾无数次拒绝了登门求婚的青年男子。 并非她无情,而是她实在太热爱科学了,无法挤出时间和精力分给个人的爱情和婚姻。她至死未嫁,自始至终都把全部忠贞的爱倾注在科学当中。 她一生致力于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曾协助父亲以及单独为一些数学和天文学名著做了仔细的修订和评注工作。她的不懈追求为这两方面学术成果的广泛流传和继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小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希帕蒂娅,早在20岁前就同父亲一道出色地完成了对欧几里得的传世名作《几何原本》的修订工作。由于这本著作流传有六七百年,那时又没有印刷技术,靠手抄就难免互不统一,错处也多。因而她与父亲花了不少精力,找来所有的版本,互相参照比较,对其差异之处仔细琢磨,力图做到最大限度的还原。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他们还做了大量的文字加工和评述工作。这个版本在史书上被称为“赛昂版”,深受读者的好评并得到学界的高度肯定,而成为今天《几何原本》通行版本的基础。 此后,在亚历山大博物院进行教学和研究期间,希帕蒂娅又独立完成了《丢番图<算术>评注》一书和对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 -的评注。丢番图和阿波罗尼奥斯都是3世纪亚历山大的大数学家。 丢番图的《算术》由189个代数问题构成,这些可归纳为50多种类型的题目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可用方程求解。在这些方程中,以被称为“丢番图方程”的不定方程最为著名。但有些方程及其解法深奥难懂,不易被大众普遍理解和接受,希帕蒂娅就在教学过程中写下了详细的评注,那既是她多年苦心研究的心得,又添增了许多全新的看法和问题。她之所以评注八卷本的《圆锥曲线论》,一方面是由于她自身对圆锥曲线的痴迷和偏爱,另一方面同样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看似深奥实则美妙的数学知识。 希帕蒂娅的这些评注和论文行文流畅,文笔优美,理解深刻而又通俗易懂,因为她始终把广泛的传播知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古希腊的学术遗产,作为自己钻研科学的一大目的。所以,她的研究著作都可作为后人的教科书阅读。这对古希腊数学著作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天文学方面,希帕蒂亚与父亲合写了《天文学大成》评注和《实用天文表》评注。这两部著作的原著都是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研究成果:前者将已知的数学同天文学知识相结合,故被后人命名为《天文学大成》,后者是供天文工作者查阅而记载的翔实数据。他们的评注深入浅出,极大地推动了天文知识在当时的普及。 此外,希帕蒂娅写的《天文准则》一书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天文数表,可惜现已失传,只有小部分内容收人《天文学大成》评注中。 作为一个敬业的科学家,希帕蒂娅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她在实践上的不少成果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比如,她研制的一种既可测量恒星位置又能推算时间的“星盘”,以及在物理学方面设计的作为计时器的''滴漏“、提取蒸馏水的装置和测定物体水平的水平仪等。所有这些,无论在科研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哲学家女儿” 仿佛是古希腊大学者的遗传,希帕蒂娅也自幼表现出对哲学同样的爱好。小时候,她除了阅读大量的数学著作外,还阅读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著作。因为她觉得哲学问题是如此引人人胜——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人是上帝创造的吗? 人的知识从哪里来?人应该如何生活?……它们乍看起来很简单,甚至不值得一问,可是却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的解答;它们似乎是科学的问题,却又仿佛比科学更复杂。通过独立的思考,希帕蒂娅渐渐地偏向于认同柏拉图的“理念”论,特别是''理念数论“的主张。 年轻的希帕蒂娅不但善于独立思考,更有哲学家的雄辩之才。 为了求知,她经常与前辈学者进行辩论,毫无羞怯忸怩之态。父亲骄傲地称她为自己的“哲学家女儿”。 17岁时,她参加了关于芝诺悖论的辩论。芝诺悖论是公元前5世纪爱利亚学派哲学家芝诺为否认运动而提出的论证,其中有一个“阿基里与龟悖论”,是说全希腊跑得最快的阿基里,永远追不上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每当阿基里抵达龟的一个出发点时,龟却又已往前爬了一小段路,所以阿基里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不能赶上它。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希帕蒂娅指出,这一悖论的错误关键在于它预先设定了两者所用的时间(从阿基里起跑后算起)是不同的,阿基里的时间明显不足。 在雅典的学院里学习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时,希帕蒂娅也经常与前来拜访的青年学者们进行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独立的见解。 她认为哲学应该与科学尤其是数学互相结合,但新柏拉图主义中认为世界不可知的神秘主义成分却并不可取,它只可能带来禁锢科学脚步的负面影响。可见,无论是对待科学还是哲学,追求思想的自由和自然的真理始终是希帕蒂娅的惟一出发点的行事准则。 从雅典回到家乡后,除了数学,希帕蒂娅还主讲哲学,传播其独特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不久,她的学识、见地和辩才就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听讲的学生。公元前400年左右,年仅30岁的她就已成为亚历山大新柏拉图学派的领袖了。 父亲没有说错,美丽的女儿果然是让他骄傲的“哲学家女儿”。 比容颜更美丽的精神 回顾希帕蒂娅短暂、简单然而无比充实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她每时每刻都是同“科学”一起度过的:年幼时,她学习科学;长大了,她发展科学、传播科学。我们之所以称她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科学家,并不仅仅因为她有渊博的学问,更是因为她身上闪耀着那种真正的。 科学的人格精神——追求思想的自由,宣扬思想的自由,鼓舞思想的自由。因为只有自由的思想,才能有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前进的步伐。 希帕蒂娅生活在一个宗教专制的时空中。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早在3世纪就开始利用宗教来蒙蔽民心以维护其统治。随着基督教在政治上地位的抬升,原本导人向善的基督教教义却成了压制和迫害一切自由思想和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的可怕工具。公元392年(一说380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从此,一切其他宗教的教徒和不信教的人或被迫改宗或被斥为“异教徒”而遭受迫害;连希腊神庙也难逃厄运,被改为基督教的修道院。许多思想自由的学者也被斥为异教徒,从此生活再无宁日,甚至为了保全性命而四处逃亡。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希帕蒂姬却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不让宗教的顽固信念妨碍她对真理的追求。同时,她要让科学的精神成为整个时代的特征。她倾其所学,为自己钻研过的数学、天文学名著写评注、论文,就是为了能让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科学知识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她领导新柏拉图学派,全力向人们传播的也是追求自由、让科学和哲学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的思想。 不合时宜的思想总是处境艰难。希帕蒂妞悲惨的死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但她至死也没有向专制的宗教屈服。她用生命本身告诉人们:只有维护自由和捏卫真理才是一个人应该勇敢去做的。 希帕蒂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科学家——不仅为古希腊的数学和天文学成果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领导了亚历山大的新柏拉图学派,从而使未能在雅典得到发展的哲学在亚历山大昌盛起来。虽然她距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对她的纪念却没有也不应该被淡忘。由她传承的科学知识依然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人们不会忘记她那美丽的容颜,更难忘她那誓死捍卫真理和自由的科学精神。
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出生,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次年转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著名的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1939年获博士学位。在这期间参加了美国早期火箭的研究工作。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以后,他随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去欧洲考察欧洲国家火箭发展情况。从1950年开始,他受到美国政府的拘留、监视长达5年之久。 1955年9月l?日回国后.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1956年他给国务院写了《关于我国国防航空事业的意见书》,被任命为航空工业委员会委员。1957年钱学森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从此开始他作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技术领导人的经历。为新中国的导弹和卫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6年,钱学森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提出了怀疑。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他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自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话,于是伽利略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眼看看。 这天,年轻的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一次试验,一些教授大为不满,便一起到校长面前告状。校长听了也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当众出出丑,也好杀杀他的傲气。 当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铁球,右手拿要重十倍的另一个铁球爬上斜塔七层的阳台时,塔下已是人头攒动,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看热闹的市民。就在这时,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伽利略会是对的。 伽利略将身子从阳台上探出,当他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两只球从空中落下,齐头并进,眨眼之间,"咣当"一声,同时落地。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先是寂静了片刻,接着便嗡嗡地嚷作一团。 这时,伽利略从塔上走下来。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你一定是施了什么魔术,让两个球同时落地,亚里士多德是绝对不会错的。"伽利略说:"不信,我还可以上去重做一遍,这回你们可要注重看着。"校长说:"不必做了,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得快。这是公认的道理。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 校长不屑一答地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这时一个老教授忙将校长的衣袖扯了一下,挤上前来说:"当然比重球要慢。它是重球加轻球,轻球接拉它,所以下落速度应是两球的平均值,介乎重球和轻球之间。" 伽利略不慌不忙地说道:"可是世上只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啊,按照他的理论,怎么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呢?" 校长和教授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一会儿才突然醒悟到,他们本是一起来对付伽利略的,怎么能在伽利略面前互相对立起来呢?校长的脸一下红到脖根,气急败坏地喊道:"你这是强辩,放肆!"这时围观的学生轰地一声大笑起来。伽利略还是不动火,慢条斯理地说:"看来还是亚里士多德错了!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 听了伽利略的这几句话,校长和那些教授再想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于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这样轻易地被这个初生牛犊推翻了。 生平和学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