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亮
多看自己的论文,记住自己论文的论点、论据,熟悉论文中的标题,以免答辩老师问你的时候方便查找。还有一定要淡定,即便慌张也不能表露出来,否则会影响印象分。 
2017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公布,小伙伴们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考研复试及调剂。对于重点关注的调剂院校,可以在发邮件前先打电话了解情况,让目标院校知道有调剂意愿,然后再邮件发送个人信息。部分院校要求提供纸质版的材料,不要怕花钱,立刻特快专递过去,。时间紧,任务重,伙伴们不能过分放松,复试不容轻视。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今天为大家普及三种联系导师的方式,方便大家与导师沟通交流。一电话联系电话联系是直接方便的方式,可以省略漫长的等待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要拨打导师的办公电话,私人电话尽量避免拨打,拨打私人电话前一定要先发短信简单介绍自己并询问导师是否方便接听电话。一般在校园官网上都可以查询到导师的办公电话,那么就可以尝试拨打,如无人接听,也许导师在上课或者有事外出,所以可以选择其他合适时间段另行拨打,不要轻易放弃喔。在与导师通话前,建议考生先整理好讲话逻辑思维及要向导师介绍的闪光点,争取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由于电话沟通的时间有限,因此一定要挑重点讲述,另外很多考生与导师通电话会紧张,这样就会缩小传达给导师的有用信息,说不到要点反而会适得其反,建议此类易紧张的考生在于导师通话前可用笔记录下想说的话,再根据导师的发问随机变通回答。二邮件联系导师的邮箱一般能够在校园官网上找到。邮件联系的优点是信息量大,避免当面沟通和电话沟通而产生的尴尬。考生可以通过邮件,组织好语言再向导师介绍自己,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但重点还是要描写一下自身的闪光之处。通过这种方式,导师也可以全面的了解考生。值得注意的是,写邮件一定要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以表对老师的尊重及自身的文明素养。但如果导师因事务繁忙,就很有可能会忽略考生的邮件,导致考生空等一场,亦或者会出现邮件存有敏感字样而被拦截等各种情况,但邮件联系依然是实现考生与导师交流的较好途径。三面对面交流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优点在于直观、信息量大。相当于一个面试,导师和考生通过面对面交流对彼此都会有一深入的了解,如跟导师交流顺利,那无疑会增加复试调剂成功率,同时,面对面交流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有些考生的表现并不合导师心意,结果就会适得其反。然而无论怎样,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无论能否面对面交流,都要好好准备一下,将自己的状态调试到最佳,打赢这场复试调剂战!
学术堂整理了一波毕业论文答辩小技巧,祝你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一了解答辩流程 普遍高校的答辩流程为: 答辩开始,老师宣布答辩规则和流程然后学生按照顺序依次答辩 学生向老师分享最终版毕业论文 学生向老师问好,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辩自述 (1-5min) 老师针对论文进行提问,学生作答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并同意表决 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果,答辩结束 二答辩前的准备 1、熟透文章,写好答辩叙述提纲 首先,不仅要对自己的论文有深刻的、全面的、准确的理解,还要尽可能理解论文主题延伸出的概念,了解一些与论文相关的新闻时事、学术热点等,结合自己的论文能有一定的思考(老师可能会提到有关学术前沿动态的问题)其次,答辩叙述提纲中要清楚所写论文的构思、论点、论据、论述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和结果等最后,注意多次仔细查阅论文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以及格式等问题尤其是论文格式,一定要按学校的规定来写,细节地方要反复检查,答辩老师第一眼看的就是论文格式是否规范 2、规划论文答辩陈述,作好问答准备 首先,准备一份简洁清晰的开场白,主要包含对现场老师的问候和感谢、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及对自己导师(当然不能透露导师姓名)的谢意其次,简要介绍所写论文内容,根据你的论文目录大纲,重点陈述摘要、正文主题(每个论文、选题不一样,可能会分为很多章节)、结论,突显所写论文背景(目的及意义)、论文结构、结论三大板块最后,可以提前进行一些常见的问答准备老师的提问基本会围绕你的论文展开,只要你对你的论文足够熟悉,对整个论文的脉络框架、方法和结论做到心中有数,一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好了 常见的问题有: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立论依据是什么?怎么获取的? (4)该项研究有什么创新之处吗? (5)全文的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6)你是怎样开展调研或实验的? 除此之外,老师可能还会问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问题,所以需要你好好准备专业知识,在论文中的理论基础(涉及到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那一部分要多下点功夫了,不能出现基本概念界定不清晰的错误 三、制作答辩PPT(10张左右),答辩前多次模拟演练 第一,封面涉及的基本信息要全面,包括论文题目、个人信息第二,中间部分罗列主要内容(选题原因或意义、具体内容、结论)内容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尽量每页不超过10行字或一张图,只列要点,阐释部分口头叙述,避免放大段文字文字要清晰、简洁易看,设计简约朴素可穿插使用一些能说明论点的图表来表达你的观点第三,最后一页简要的写总结和感谢 在正式答辩前,多计时演练几遍,注意控制时间和自述与论文观点保持一致 四、调整好心态,虚心微笑 不要害怕答辩,也不要抗拒老师提问,老师提问不是刁难,一是为了考量,二是为了提升你的论文质量对此既要有自信面对,又要谦虚接受,无论怎样保持微笑,总会有好运对论文中的某个点,答辩老师提出了质疑和不同的看法时,根据你的研究方法做出回应,表示会进一步改进,避免情绪过激,非要说服老师同意你的观点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为什么“如何跟导师沟通”在硕博阶段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均可称为大学生,师生相处难题似乎在本科阶段并不存在。有人感叹本科老师好相处,想和老师交流的本科生一般都与老师关系不错。很多硕士生或许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本科阶段“吹面不寒杨柳风”般温文尔雅的神仙导师,到了硕士阶段就变成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般摧枯拉朽的魔鬼导师。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陷还是人性的扭曲,亦或者是人设的崩塌呢?大抵因为导师对本科生并不报以期待,不用忧心他们的心理问题、论文进度、毕业问题,所以可以保持平常心,并非导师责任制;而研究生拜入导师门下,是导师的弟子,跟导师紧紧捆绑在一起,导师要对弟子负责,要在弟子的各项申请书上签字。
遇到问题先思考自己找答案,实在不行的话就去问下导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