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yan80
今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2021年的排名与往年的变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相较2020年排名上升1名,首次入围全国十强;广西大学排名较2020年上升7名,跻身全国百强,位列全国第94,至此“双一流”高校在百强榜单再增一席。 
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从第四到第十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前十名的院校和2020年一模一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指标基于“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精选84项评价指标,使用数百个评价变量。软科排名主要参照四项标准1、教育质量(由获奖校友数量决定)2、教师质量(由获奖校友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决定)3、科研成果(由被SCIE、SSCI收录的论文数和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决定)4、师均表现,以上三款五项指标中得分的师均值个人认为,这样的排行榜,纯属娱乐这个排行榜究竟是给谁看的?给高校?给在校大学生?给企业?给考生?一般来说,关注大学排名的,也就是这些人群。这些人群,会怎么看这些排名呢?对大学生来说,最关注的是自己学校的排名,如果看到自己学校的排名靠前了,就心中窃喜,自认为占了便宜,以后就特别追捧这样的排名。如果看到自己学校排名靠后了,就认为排行榜根本不靠谱,Fake news,以后都不再看了。总之就是哪个榜单把自己排得高就看哪个榜单。这些年的排名机构倒是比较多可还是有很多高校是不认可这种排名的了,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他们压根就不赞成所谓的排名。比较有名的几个排名,一个是软科,一个是校友会,这两个在我们国家的大学排名中是比较有名的,很多高校的排名,多依靠这两个排名来进行对比。软科的策略就是:清北+华东五校必须第一方阵,然后清华北大必须第一第二,这个不能动,然后死对头复旦大学必须排上海交通大学后面,然后后面的大学排行就随便搞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都进去了前十名。不得不说,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基本在所有的排行榜都进入前十名,说明人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当然看到华中科大和武大的进步,估计哈工大和西交大是最不服气的,因为这两个c9院校看着别人进步太快很不服气。软科是什么,你知道吗?软科排名现在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他与校友会排名和武书连排名一样,算不得官方排名,完全是个民间排名。
呈现了一直上升一直进步的优势,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大学正在努力的进步,而且升学率也是非常高的,可以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人才
自己上网专门搜索了一下此次的排名情况,我认为这一次的排名比起往年并没有太大的波动,只不过南开大学的排名已经下降了很多,而且哈工大排名也上升了很多。个人主要还是比较关注南开大学的排名。因为南开大学作为一个实力比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在我的认知当中排名应该是比较靠前的。但是在这一次排名当中却出乎意料,排名竟然下降了很多。个人猜测可能和学校的转型以及教学方向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不然按照学校的整体实力,学校的排名也不会下降这么多。但是在这一次的排名当中,哈工大名次也上升了很多。因为哈工大作为一所实力比较强大的综合性大学,其本身有着非常强的科研团队和研发人才。尤其是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大学的综合实力不断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科研成果方面,更是获得了惊人的成就。所以哈工大排名才会提升这么多,也可以看出哈工大的人才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为什么排名越靠前的大学实力越强?首先一个大学能够之所以排名会靠前,其本身在社会以及在国家层面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而且其本身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在排名当中往往都会排名靠前。因为一所好的大学不仅仅是教育力量的雄厚,更多的是对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因为好的大学不仅仅重视人才培养,更重视教育的培养。尤其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不仅能够增加其学校的含金量与知名度,才能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良好效益。这也就为什么很多大学会不断巩固自己的实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科研力量,只有这样自己的大学排名才会靠前,让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校特色。
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82所,清华大学蝉联榜首;北京大学位居第二;浙江大学排名第三,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四、南京大学排名全国第五。 其他位列全国前十名的大学依次为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总体来看,这份榜单的公信力还是比较高的,有争议的地方并不太多。只是这份榜单比较注重生源质量,实际上也就是本科新生入学的高考成绩,所以一些实力并不太强,但富有特色、高考录取线很高的学校排名较高,这也是这份榜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