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10390
大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在黑海与里海间的外高加索区,就已经开始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制。当然,实际的起源年代将更古远,人类采摘的野生葡萄就有可能被意外地酿成葡萄酒。当时所种植的葡萄属于Viti-Vinifera种,这一个种是目前全球数以千计的葡萄品种的祖先,一般认为此品种是由外高加索传到土耳其与美索不达米亚,之后在传至埃及和地中海东岸,然后再由腓尼基人与希腊人将葡萄带往西欧。 不过最新的考古资料显示,西班牙早在腓尼基人引入葡萄之前就已经开始葡萄的种植和酿造,甚至北美的印地安人也早在欧洲人抵达之前许久,就采用当地的美洲种葡萄酿制葡萄酒。所以葡萄与葡萄酒起源显然是多元进行的,而且起源的年代将比现在所知更为久远。 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苏美人就已经有人工灌溉的葡萄园,并由其它地区进口葡萄酒。当时葡萄酒是相当稀有的东西,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与政治象征意义,不仅在当时,而且之后的巴比伦帝国及埃及,葡萄酒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都不纯綷只是含酒精的饮料,它蕴含死亡、再生、与神的接近以及生殖等多重的意义。由最早的起源时期,就常常被作为祭神的用品,而且只能为社会的精英在餐会中独享。这些象征意涵逐渐发展为日后希腊罗马的酒神文化。 葡萄的种植在公元两千多年前传入希腊,葡萄酒在希腊罗马时期已经是相当重要的贸易商品,用双耳尖底陶瓶运销到沿地中海各地。在希腊时期,葡萄酒除了被用来作为祭祀的用品,也是一般人饮品,是同时分属人与神的饮料,此外更是希腊酒宴(Symposium)以及春天的酒节等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角,甚至还被赋与医药的功能。 在希腊和罗马时期,葡萄酒都有一个直接相关的神,作为葡萄酒的象征。希腊时期的酒神Dionysus具有疯狂的象征,暗示着对理性和文明的威胁,同时也表志享乐以及人类本性中属于动物性的一面。 宗教仪式中,葡萄酒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整个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力量,对葡萄园的建立和维系有很大的助益,许多教会都 罗马的酒神名为Bacchus,所代表的象征变得比较狭隘,只直接和葡萄酒连结起来。罗马时期的酒神Bacchus由于罗马的好战精神与酒神所突显的个人享乐的倾向并不太一致,酒神节的庆典只能沦为地下活动,而不受到官方的支持。 对基督教徒而言,葡萄酒是耶稣宝血的象征,所以基督教多少拥有葡萄园。由于教会弥撒等仪式的需要,葡萄酒的生产便成为教会,特别是许多修道院的工作之一。有赖这些教会的努力,葡萄不仅在地中海区域普遍地种植,而且被带往北部天气严寒,葡萄生长比较困难的区域,意外地促成了寒冷气候区葡萄酒业发展。此外,由西班牙Codorniu酒厂所藏中世纪的大型橡木桶(14世纪)于教会组织庞大,有各类的专门人才,葡萄酒的生产既然是教会的工作之一,有不少人员投入葡萄的种植和酿造的研究,对日后葡萄酒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属于欧洲文化的葡萄酒也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传布到各地。除了北美有野生的葡萄外,南美和澳洲等地都是因欧洲移民的引进才开始葡萄的种植。大约16世纪中,墨西哥以及南美阿根廷等地就已经有小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但是美国加州以及澳洲等地却一直晚到18世纪末才真正开始葡萄酒的酿制。 文艺复兴在思想艺术方面的改革一直要到17世纪才慢慢地在饮食文化上产生影响。随着厨艺越来越复杂精致化,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等因素,提供了口味更丰富精致的葡萄酒发展的空间。当然,一些物质条件的配合,如玻璃瓶以及软木塞等的普遍使用都有助于葡萄酒在品质上作非常大幅的提升。在18世纪以前,葡萄酒几乎都是装在橡木桶中直接用运送到消费地点,原本就已经不太稳定的酒质,加上长途的运送,葡萄酒通常无法保存太久。 大约自19世纪中开始,从新大陆传进欧洲的各葡萄树的病虫害,对欧洲种葡萄造成很大威胁。其中以根瘤蚜虫病最为严重,这些寄生在葡萄树根的蚜虫会咬食树根而使葡萄致死,在19世纪后半几乎完全摧毁了所有欧洲种的葡萄,这是有史以来葡萄酒业所遭受的最大灾害,仅在法国就有两百五十万公倾的葡萄园受到殃及。 之后数十年的期间,有非常多相关的研究,但一直无法有效克制,直到80年代才找到根绝的法:将欧洲种葡萄嫁接到美国种葡萄上,因为美国种葡萄树根不会受蚜虫的侵扰。所以至今虽然全球的葡萄酒几乎都是以欧洲种葡萄为原料,但这些欧洲种葡萄却都种葡必须嫁接在美洲种葡萄上。有关葡萄酒酿造的科学研究,肇始于1857年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得(LouisPasteur)有关酒精发酵原理的发现。经过数千年的酿酒经验,总算知道葡萄酒制造的原理在于酵母将葡萄汁转化成酒精。此外巴斯得还完成了许多与酒相关的研究,如葡萄酒的成份、葡萄酒的老化,以及有关葡萄酒变质等等,使得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得以大幅的提升,并且成为专门的学科。 20世纪在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上有长足的进步,不仅酿造的过程更能精确控制,而且发展出各种新式的酿造方法。不过这些技术的改进却不能取代葡萄园天然环境的重要性,今天要制造美味可口的葡萄酒已不是难事,但是要酿出有特色和风格的葡萄酒,则还是要靠葡萄园所拥有的优异天然环境。法国从1936年开始建立的AOC(appellationd’orignecontrolee)法定产区管制系统,不仅在于管制葡萄酒的品质,同时也在于规定各地葡萄酒的特色和传统,透过各教皇新城Chateauneuf-du-Pape是法国最早成立的AOC之一(1936年)种生产条件的规定,以及实际的品尝,让每一产区的酒都能维持当地的特色。 这样的理念后来移植到其它国家,其它欧洲国家也都建立相似的制度。此制度确定了葡萄酒无法像啤酒一样,成为大量生产的工业化饮料。 欧洲以外的许多新兴葡萄酒产国在葡萄酒的品质以及产量上都有相当惊人的成长,成为欧洲葡萄酒的主要对手。但葡萄酒生产的理念却相当不同,国际葡萄酒市埸上流行的酒种是他们生产的主要方向,和欧洲保守传统的方式成为最明显的对比。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 、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还有一说为葡萄酒起源于希腊,在此就不赘述了。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是葡萄和以葡萄为基础的产品领域里的政府间科技组织,它根据1924年11月29日建立国际葡萄酒组织的国际协议而创立。根据成员国的决定,国际葡萄酒组织从1958年4月起使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这个名称。OIV有47个成员国:摩尔多瓦、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保加利亚、智利、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卢森堡、马耳他、马其顿、墨西哥、摩尔多瓦、摩洛哥、荷兰、新西兰、挪威、秘鲁、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英国、乌克兰、乌拉圭、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OIV还包括以下观察员(国家):爱尔兰;地区或省:魁北克(加拿大) 一九一五年,张弼士率领“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适逢旧金山各界盛会,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国际商品大赛。张就把随身携带的“可雅白兰地”、“玫瑰香红葡萄酒”、“琼瑶浆”等送去展览和评比,均获得优胜。后来,“可雅白兰地”改为“金奖白兰地”,一直沿用。《史记·大宛列传》: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这已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仅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此口福的。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 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班府元龟 卷970》记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於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即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们共同品尝。这是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的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