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ren
这个数学日记写作方法,也许能给你一些帮助:数学日记”记什么 文章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 数学老师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到底写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数学老师可以指点学生写以下内容: 一、数学日记内容 1、课堂日记 写心得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发现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上通常会记录下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听讲情况、合作情况、思维情况、创新情况、应用情况。例如: 我们今天学习了“三角形”,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等。这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地方是三角形的特征,还有一个地方我还不理解:为什么钝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不能三个角都是钝角呢?我问了其他几个同学,他们也不会,明天我得再请老师给我讲一讲。你看,有问题就是好,它能让我想得多,把所学知识理解得透彻。 2、思维日记 要记录学生上课、作业、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例如: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题:5800万千米=( )亿千米。一个小组是这样做的:万千米和亿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就用5800万千米除以进率10000,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是0.58亿千米。我还有一种想法:先把万千米改写成千米,是58000000千米,再在它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是0.58亿千米。怎么样,我的方法好吗? 3、合作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例如: 今天,我又没有认真听讲,所以上交作业做得那么慢。不会的题,我就去问同位同学,他有点不想讲,这我知道,是因为这几天我一个劲的问他题,把他问烦的缘故,我不怨他。唉!今后一定得认真听讲。于是我就去问刘晓萍,她给我讲得非常细。交上作业,老师夸我做得好,我非常高兴。其实,老师应该夸那位同学,至于是哪一位同学,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了。 4、生活日记 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今天中午,妈妈让我买1元5角钱的白糖和打2千克酱油,给了我一张10元的钱。我买了之后,售货员找给我6元3角钱。回家的路上,我算了算:1千克酱油1元6角钱,2千克就是3元2角钱,再加上买白糖的1元5角钱,一共花了4元7角钱,10元-4元7角:5元3角,应该找给我5元3角钱,他多找给我1元钱。我又回去找售货员,他边把多找的钱收回去边说:“你真诚实,是个好学生!”啊!我用数学啦,数学的作用好大呀! 5、情感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 例如:今天中午,我发现张灿抄靳泰然的,数学学习指导,我想了一会,到底报告不报告老师呢?如果报告了,是为她好;如果不报告的话,就害了她。于是我就告诉了老师,老师把她喊了出去,她进来的时候一声也不响,好像生我的气了。这样的事,到底该怎么办呢? 6、考试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考试中的做题情况和考试后的经验总结情况。例如: 今天,我们考试完了,成绩也下来了,我估计能考90分以上,谁知才考了87分。我都是马虎做错的。如:“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这个判断题是错的,因为在0的末尾添上两个0就不成数了,我疏忽了这一点。以后一定要仔细分析,全面考虑问题。 7、探索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有关数学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实践创新的过程。例如: 我在玩计算器时发现了一种现象:21—12=9,43—34=9,65—56=9,76—67=9,87—78=9…… 32l一123=198,432—234=198,543—345=198,654—456=198,765—567=198…… 4321—1234=3087,5432—2345=3087,6543—3456=3087,7654—4567=3087…… 54321 —12345=41976,65432—23456=41976,76543—34567=41976……通过观察发现: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一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组成的数减去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组成的数,如果组数的数字的个数一定,所得到的差就相等。你说数学奇妙不奇妙?通过研究,我知道了:只要你乐于探索,你就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这时,你也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有趣。 8、故事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一些数学小故事。例如: 今天我在家里,给爸爸出了一道题:10+10等于多少?爸爸说:“20”,我说:“错!”爸爸说:“得多少?”我说:“得18,10和10垒起来,不就是18吗?”说完,我们都笑了。 9、老师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情感、建议等内容。写疑难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把这些难题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帮助解决。在上数学课时,对老师讲解的例题,总是听不明白, 疑惑不解、又不敢发问,也可以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课余给予个别辅导等等。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在日记上;对数学老师另有看法,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写在日记上。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着:“老师:今天不知为什么,您讲的数学例题,我总是听不进去,所以今天的数学作业有好几题做不来。为了完成您布置的学习任务,我只好到同学那里抄了几个答案。实在对不起。您如果有时间能不能再给我辅导一下。”再如: 老师这节课表扬了我三次。一次是孙佩同学不会移动小数点,我站起来对他说:“只要扩大就向右移,只要缩小就向左移。这样对应起来就好记了。”老师夸我总结得好。第二次是做既扩大又缩小的题,我有我的好方法:是先综合,确定是最后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再移动小数点。老师夸我方法新颖、有特色。第三次是我一直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夸我学习劲头足。我这节课上得可高兴了。老师,我想对你说:“以后上课,您就多表扬表扬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表扬,这样,我敢保证我们班上每一节课都会乐开了花。 10、成长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学习中进步情况及存在问题和改正问题的过程。例如: 今天上课,我的精力总是不集中,老是想这想那,成绩也在下降,好像是掉进了陷阱(精力不集中),又无力向上爬。我想,我一定要用最大的力气,爬上这可恶的陷阱!也希望同样掉进这陷井里的同学,尽快爬上来。 11、闪光日记 主要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经验、心得、体会及每一个成功之处、优秀之点。例如:经过积累,我已经写了三十多篇数学日记了。我们组的同学都夸我写得好,我总结了一下,有一点经验:写今天发生的有关数学事件的过程;写我自己学数学的想法;写数学的用途……只要抓住前面的内容仔细写,就可以写一篇好日记。班级对我的月评价是:你被评为数学日记小名人,祝贺你!我们相信按照你写日记的方法,全班同学都能写出一篇又一篇好日记。每天学的数学要点,做到的好的题目和不懂的问题等等。我一般是让他们写些关于最近学习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里对观察。如: 爸爸妈妈的工作很辛苦,请用24时计时法记录一下你父母一天的工作时间,再写一篇数学日记。 二、 数学日记要求: 1、有一写一,实事求是。有一点就写一点,有多少就写多少,只要把想对老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老师看明白就可以了,不要无病呻吟,乱写一通。 2、不拘格式,如同聊天。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好象跟老师面对面聊天,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讲究写作格式和要求,非常随便。 3、三言两语,不必罗嗦。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能用?句话写清楚的就不要用两句话,能用一段话写清楚的就不要用两段话,不必用华丽的词句来修饰,不必罗嗦,别使老师看了不知所云。 4、有内容就写,不必天天写。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做数学作业时,有心得体会、疑难问题、意见建议……就写,没有就不写,不强求一律,也就是说,今天有以上内容,今天就写,明天没有以上内容,明天就不写,什么时候想写,什么时候就写。什么时候写好了就交给老师批阅。 三、批改要求 数学老师不但要认真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还要认真对待学生写来的每则数学日记,逐个点评。 数学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可以面对面的回答,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注重指导,加强鼓励。数学老师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对写得好的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写得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对写得有创意的要加以总结提高。只有这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才有意义;学生的数学日记才会越写越好。 四、数学日记的好处 1、有利于学生与数学老师的沟通,加深学生与数学老师的感情,能减轻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学生在数学日记上把自己要对数学老师说的心里话都写上了,老师看了,通过个别谈话或在学生数学日记上写批语,能使学生与数学老师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学数学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问题,从而使老师上数学课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解除了不少学生学数学的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真可谓是数学老师联系学生的桥梁。这对不当班主任的数学老师来说尤其重要。 2、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把平时学数学、上数学课、做数学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写在日记上,与老师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有的学生把自己学数学后的心得体会及新发现、新方法在日记上写下来,仔细研究,使其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使学生平时就养成了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有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通过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老师渗透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有的学生为了在日记中使自己所写的内容表达更清楚明白,就千方百计、搅尽脑汁用恰当的词汇来表白。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学生感到写数学日记有东西好写,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写数学日记。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慢慢地,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4、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数学日记举例 一年级:学了数字的认识以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我们学过的数再学写一句话.瞧:学生找到很多信息:我家在402室,我家有5口人,今天是10月15日,我乘8路车回家,遥控板上有1-9的数字,今天最高温度是19度,我家的电话号码是638XXXXX,我妈的手机号码是1358678XXXX红绿灯30秒就变,我的学号是35号,爸爸的车牌号是浙BJ8585。 学了对称内容后,有学生写道:今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一栋栋高楼的两边都是对称的,我平时吃的豆腐也是对称的,我家的磁砖、窗户、椅子也对称,连床单也对称的,哇,我家里居然有那么多对称的东西…… 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心观察生活,今天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一盒牛奶饼干,打开一看,里面有4小格,每格放着3块饼干,我用乘法一算,3×4=12,一共有12块饼干,我吃了一块,还剩几块呢?我还能用乘法来算:3×4-1=11 块,或3×3+2=11块。 六年级:我记得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不懂数学是什么,还不知道1+1是什么。自从我被老师领进学校的大门之后,我才知道数学是什么,1+1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考砸了,我坐在座位上哭,好好得反思了一下,才知道我为什么会考砸, 原来是因为我上课时没有认真听梅老师讲课才会考砸的,我越想,眼泪就会从眼眶里不断地了下来。我心想:从今天起,我要专心致志得听梅老师讲课,而且每次考试也要考到80分以上。至今,我一想起那次考试,心里就像有千斤重的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知道梅老师教了我们4年的数学课,您把精力都浪费在我们的身上,我看见您每次生气完之后,脸上都会增加一条皱纹,头发上也会增加了几根白色的头发。我真希望我们像您的儿女一样,永远也不会惹您生气。现在我们快要毕业了,快要离开母校了,快要离开您了,我还要希望您能够再培养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学生也不会惹您伤心。祝您青春永驻! 今天早上,我和奶奶去买点心。 奶奶买了五个大饼、五根油条,奶奶问我一共要几元?我算了一下说:“要5元。”奶奶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每个大饼5角,5个大饼“五五二十五”是2元5角,5根油条也是2元5角,相加就是5元。奶奶说: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我想了想,可是想不出来,奶奶就提示我一下:“要是大饼和油条一份,那是1元,那五份不就是5元了吗。”我一算果然简单多了。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们在一个空地上玩耍。玩着玩着,一个小伙伴忽然指着空地上的一棵大树问道:“ 你们知道这棵树有多高吗?”其他小伙伴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有点伤脑筋,后来忽然想到老师曾教过我们倍数问题的应用,于是有了办法。我胸有成竹地对那个小朋友说:“你回家拿把尽子来,我能测出这棵树的高度。”他半信半能地说:“真的?”“真的。”我回答道 。于是他很快拿来一把尺子,给了我,我就开始测量了。我先让小伙伴背对着太阳,和大树并排站着,先测出小伙伴影子的高度是80厘米,再测出树影的高度是160厘米。然后我问小伙伴的实际身高是多少,他说是130厘米,我又心算了一下,斩钉截铁地说:“树高260厘米。”小伙伴们听了说:“你怎么知道的,该不会是骗我们的吧?”我说:“不会的,你们应该会乘除法吧,我给你们讲一讲我是怎么算的吧。我先测出你(站在树边上的小伙伴)的影子的高度和树的影子的高度,然后知道树影子的高度是你的影子的高度的2倍,所以树实际的高度也是你身高的2倍,听懂了吗?”“听懂了。”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原来数学的作用这么大。”“对呀,只要留心去发现,仔细去观察,数学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有的”。 12月1日星期一 天气晴 上星期5的晚上,我有一道应用题不会,是这样的: “小华从家里到学校,步行平均速度65米/分,走了4分钟后想起东西忘在家里,再回家拿了东西走到学校,又用了10分钟。小华一共走了多少路?” 我开始是这样算的: (1)(4+10)*65米? 后来,我又想到,上面式子忘掉了小华重返家的4分钟路程。该这样排列: (2)(4+4+10)*65? 上面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真定不了。我就去问别人。同学看了一会儿,说(2)是正确的,因为题目是问“一共走了多少路”。这会去不是插着翅膀飞回去的,是走着回去的,这4分钟路程当然要计算。同学还说我想得周密。 阿姨听了,走过来说:“难说难说。这题目中间说的‘又’用了10分钟也许就包括了走回去的4分钟呢!如果这样的话,就是(1)对了”阿姨这么一说,我又犹豫了。我再问妈妈和爸爸。谁知他们两个人意见又相反,而且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这下子我们都卷进了这道题目的讨论中了。我就更没主意了。 还是阿姨说得有道理,这是编写的人表达得不明确,问题就在于题目中所说的10分钟,是不是包括折返家中的4分钟在内没有交代清楚。所以读的就难以决定,犹豫不决了。从这里,我想的一点,那就是我们自己应该培养辩识的习惯和能力,不能完全信书本,认为都是正确的。如果书本上错了,我们不就上当了吗?书上说得不清楚,我们不就团团转了吗? 三年级数学日记: 买谁的蛋好吃呢 外婆爱吃蛋,她让我们去菜场买一些蛋,来到菜场发现有二家卖蛋的,一家是王叔叔、另一家是花阿姨的。询问后得知王叔叔买7元两斤,花阿姨买4元一斤,买谁的蛋好呢?这时我想起了孙老师教过的方法,我一想立即算出来了,买王叔叔的便宜,如果买二斤的话,花阿姨的不就需要8元钱了吗?同王叔叔的相比就差了一元,这样我就买了王叔叔的蛋,怎么样数学平常用处挺多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两个月以来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 两个月以来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不知不觉中,自开学以来,已经两个月过去了。我通过学习和考试,得到了不少收获,但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百分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三个单元。在百分数这一个单元中,我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知道了成数与折扣;懂得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学会了百分数的应用。还应当在这一单元注意: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比例,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加单位。紧接着,我们又学习了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学习这一单元,重点是计算,意义和理解性的东西较少,但这计算恰恰就是我的薄弱环节,在这一单元的考试中正证明了这一点。我想,我以后多做些这样的练习,把这块短板补长了。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是再简单不过了,无非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用平常的态度去对待它。这一单元也主要是以计算为主,像上一单元一样,计算是我的弱项,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过失,我必须在应用题上十拿九稳,百战百胜。这一单元的应用题相对上一单元来说较难些,但我还是能做到稳扎稳打的。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期中考试一定会考出一个令我满意的成绩。 这两个月的学习,我的收获不小,特别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从今往后,我会根据自己的收获和问题,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自己变得更充实。 五年级数学日记:算帐 今天下午,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来算算帐吧!妈妈奇怪的说道:“算什么帐?”算算我们的收支帐。”我说。“好啊”妈妈笑了,于是,我们母女俩拿出计算机算了起来。 首先,算我一年的学费,电教费书费人身保险费等,妈妈为我说出一笔笔费用,我一边听着,一边用手在计算机上不停懂地按着,经过半个小时的细算,我们终于算出一年里,我光学习一项就用了1121元钱,吃的穿的我一人竟用了4358元钱!我惊呆了,这两项加在一起,可是,爸爸妈妈3个月的工资啊!这都是父母起早贪黑冒着严寒酷暑挣来的血汗钱哪!我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心中涌起一阵难言的感慨,我含着热泪,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塞着似的,望着妈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妈妈见此情景,安慰我说:"只要你努力学习,长 大成才,爸爸妈妈的付出就不白费了"我听了使劲点了点头。 帐算完了,我对爸爸妈妈的感情更深了。我想以后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我的学费也许会更多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报答爸爸妈妈。 为把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有关要求及时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该校鼓励小学生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去收集、发现、解决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数学例子”,从而激发小学生们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感”,从本学期初就开始鼓励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 “爷爷给我买了两包糖,每包10颗。我送给小明3颗、小华8颗,我口算一下还剩9颗,我数了数包里的糖,还真是9个呢。”这是西岗区景润小学一名一年级学生的特殊作业——数学日记。这个作业的下面不是老师打的分数,而是数学老师用红笔写的评语:“你的口算很好,而且你还很大方嘛。”据了解,目前这种数学日记已成为该校学生的“新宠”。 
作文一定要自己写,不然会吃大亏的。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如何写读后感?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亲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 “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朋友,你好,通过你给他描述的情况的感情是软情况,你最好把这篇文章好好的。抖一抖,你也投了看能写好这个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