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wendy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这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说起现在的新中国,就不得不谈起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得很对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在召开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明主共和国党为此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真的成功了他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毛泽东有一首诗叫做《长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历经风雨和重重困难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1964年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年的天宫一号也圆满完成任务新中国正在前进,新中国的未来必定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来绘画出这篇蔚蓝的天空!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以后必然转向另外一个极端。中国文化由衰到盛,再由盛到衰,也是必然的两个极端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彻底的清扫,中国传统文化衰到了极点,也预示着传统文化转机的到来,预示着传统文化重新兴盛的开始。所以我们要及时认识传统文化,走进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谓走进传统文化,就是要弃恶从善、改邪归正、超凡脱俗、离苦得乐,转愚痴为智慧、转糊涂为明白、转烦恼为快乐、转空虚为充实、转黑暗为光明、转凡夫为圣贤、转小人为君子、转无赖为豪杰、转生死为涅槃,。 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学习好比吃饭,吃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健康,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智慧;但是有几人是为了健康而吃饭?同样,又有几人是为了智慧而学习?所以,做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要有人格和主见,要特立独行,切不可随波逐流。一个民族和国家也同样要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独立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和智慧也仅是生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认识、改造、完善生命。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晚年也多次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质问。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在学校教育的背后都有一套传统的文化思想作底蕴,教育就像是一棵大树,而经过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就像是大地上的土壤,在这个良好的文化体系基础上,才能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等,才能构建起良好的教育体系,保证人生的健康发展。 大地: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但是一切能吃、能穿、能住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大地。大地承载一切,生长一切,接受一切,转脏为净、转臭为香、转丑为美,为万物之基础,无为而无所不为,无能而无所不能。一个人要健康地成长,将来有所作为,首先要建立起宽广的胸怀及髙远的志向,具备成长和作为的基础与能力,守本分、能承担、肯付出、有德行、有智慧,这要靠文化而不是知识或技术来培养。传统文化就像大地一样,其作用就在于他能够培养人类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福德智慧,使你无所不能。文化不是科技、艺术、宗教,但是一切真正的科技、艺术、宗教都必以文化为基础,才能健康地发展。 中国的教育、文学、艺术、科技、政治、经济都是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是他们背后的真正推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是导致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及政治、经济等落后的根本所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真正重视、标榜的是文化方面的人才,而书法、绘画、雕刻、建筑、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人才都落在其次,甚至根本就不见经传。因为只要文化不灭,文明就会自然延续下去。国家最需要的、最有用的也是文化方面的人才。 传统文化的没落,从儒家文化的发展就表现得很明显。孔子-六经-五经-四书-朱注四书-白话四书-现代注解四书,到最后有很多地方已经完全偏离了孔子的本意。文化的核心变化为:道德、仁义、礼法,没有文化时就变成法制了,越来越偏离于自然的法则,人为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的志向也随着文化的变化而改变:道-德-道德-道理-真理-理想-梦想-妄想,越来越脱离自然、根本和实际。我们现在要认识文化的本貌、理解其真意、继承正统,弥补文化的缺失,从根本上提高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提升经济与政治的管理素质。避免盲目崇拜或者任意亵渎,这都是文化没落的表现。在中国文化史上,圣贤人的地位要高于父母的,中国文化提倡要孝敬父母,同时更要恭敬圣贤,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圣贤给了我们慧命,慧命比生命更重要,更有价值。礼拜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礼拜圣贤也同样是无可厚非的行为。当然,最重要的是本质上的恭敬,而不是形式,否则必然适得其反。 后人太重视形式,并且发展到极端,本质上却越来越欠恭敬,结果导致了另一个极端的开始,也自然导致了文化的由盛到衰。 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恒的 所谓文化内涵,是他具有民族性,或者说具有世界性,因为文化所表达的是人的本性、共性,是永恒的、相通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只有我们中国人更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的文化全面的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我们只有首先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然后再把他贡献给全人类,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现在仅剩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精华,能拯救中华民族,也能拯救世界。 2、中华祖先承传文化、智慧的法宝 (1)汉 字:六书造字,充满智慧的符号—表达智慧(智慧不易表达-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思议); (2)文言文: 语言与文字分开,永久不改变—承传智慧; (3)孝 道:道德之本,文化之源,教育之始—开启智慧。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成就、高度智慧的成就。现代人迷失了传统,因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从而轻视、否定、大肆辱骂传统,辱骂祖宗。 3、传统文化能立大志: 做人的志向要高,所谓顶天立地,这是真正的人。人本位天地之间,而不是名利之间、财色之间。要有天空一样的心量、大地一样的胸怀,更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更崇高的思想境界,离开传统文化这种志向是立不起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同时,又要求做人的姿态要低,要谦虚、谨慎、忍辱,离开传统文化是难以摆正这种心态的。(孔融让梨、大舜至孝、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负荆请罪-美德) 传统文化能让我们真正做到高处着眼,低处起步。 3、承传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有来有往才叫交流,正常的交流一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所谓平等是要有相同的能力,有相同的智慧德行等基本人文素质。要有辨别和选择的能力,辨别是非好坏真假;要有接受和防御的能力,能够把好的东西接受过来,把坏的东西抵制住,同时把我们好的东西输送出去,实现中西文化的互相补充和完善,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就是中西文化的精华,可以互相弥补。通过交流实现:古代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中国化,中西文化全球化; 古为今用,西为中用,造福世界。闭关锁国、排斥一切或全盘西化、一边倒的涌进、毫无选择的吸收都是不可取的,后果将无法挽回。(同性恋、艾滋病、明明德) 4、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血统加民族的精神等于民族的脊梁,有脊梁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民族精神来源于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才能形成民族思想,只有具备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人才可能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才算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首先做好人、做好中国人,然后才可能被世界认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 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5、文化不是知识,德不是才,福德智慧不是才能技艺 文化不同于知识,文化的作用和目的是开启智慧、积累德行(有文化就是有智慧、有福德),知识是培养才能、技艺。 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成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牛根生先生 德比才更重要。 6、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今及未来的纽带 博古通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博古才能通今,承先才能启后,继往才能开来。所谓博古、承先、继往就是指承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能够保证社会和民族绵延不绝、自强不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能够保证民族顶天立地、信心坚定、独立自主。所以,传统文化能够建立起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和民族。 所以说,中国文化存则中国兴,中国文化绝则中国亡。 中国文化要在保证根本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养分,添枝加叶,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能把几千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全部推翻,那就等于把大树连根拨起,或摧残百花,然后再去重新建立-是极其愚蠢和冲动的行为(文革教训)。文化的建立是千秋大业,需要多少代人的实践探索和积累(文化如一棵大树,多少年才长得枝繁叶茂,古木参天)。但是,真理是永恒的,是绝对的,最终重新得到的结论也必然与古人不谋而和,因为人的真心本性不变,古人已和盘托出-世间好语佛说尽。 7、生命的真正意义、最高价值、最终目标 古人讲道:悟道、修道、得道、弘道; 后人讲真理:发现真理、追求真理、落实真理、弘扬真理; 具体讲就是为了生命: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终去帮助一切生命认识、改造、完善生命。 完善生命:包括真善美慧(假恶丑痴)四个方面,要分别靠科学证明、艺术展示、宗教落实、文化开启。有智慧才能认识生命,进而改造、完善生命。 真假、善恶、美丑靠智慧辨别,而智慧要靠文化开启,文化是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基础。真正的科学家、宗教家、艺术家同时也必须是文化人,必须有智慧,具有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才能把科学、艺术、宗教搞好。 文化讲道,承传真理-求生命之慧;宗教行道,落实真理-求生命之善;科学证道,证明真理-求生命之真;艺术示道,展示真理-求生命之美。经济是人对物的管理,政治是人对事的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靠人管理为人服务,做好人,有智慧,才能管好事和物,所以文化教育也是经济和政治的基础。 真理就是生命的真相;中国文化中宗教为佛教专门术语,即自证为宗、化他名教 。 承传生命之慧-落实生命之善-证明生命之真-展示生命之美:认识、改造、完善生命 一切生活都是为了生命;不应该为了生活而忽视生命(贫);更不应该为了生活享受而残害生命(富);站在生命的高度看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生命有层次的差别-(有提升的空间、有堕落的余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提升生命的层次(孝敬爱仁慈悲)。 我们要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落实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有素质的真正中国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能成事;要先学文化,再学知识,然后才能灵活掌握并正当应用技术。 生命高于一切。为完善、保护生命而牺牲生命值得,为生活而牺牲生命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