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00字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7

zhangbin061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00字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orenzo111

已采纳
是对的!!!因为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00字论文

218 评论(12)

xkbp9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央广网推出《党史声音日历》,用声音带你穿越百年时光。【党史上的今天】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第一生产力!当“第一”前置于“生产力”,不仅是把科学技术之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这一重要论断,不断贯穿落实在此后的全党重点工作中,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总监制:于锋 高阳监制:王薇 赵净 马媛策划:关宇玲音频制作:葛继君 吴可欣主播:万昱麟设计:陈颖
188 评论(10)

张楠楠nice

j一、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势在必然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抉择。 第一,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后半期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又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快慢、综合国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近代以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各强国兴盛的重要原因。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队伍。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提出,“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后,许多国家纷纷将加速科技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还很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我们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严峻任务,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在一个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7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