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石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定要评最佳啊】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它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必然是深刻和持久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在次背景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2003年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双边贸易量发展很快。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是使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制定与东盟贸易对策的基础。文章首先写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论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影响。然后结合客观情况,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对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伙伴国家之间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 、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2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等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5 、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多边贸易体制; 多边贸易体制即WTO所管理的体制。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多边经济体系中三大国际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在WTO事中,“多边”是相对于区域或其他数量较少的国家集团所进行的活动而言的。 多边贸易体制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不产生不良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使贸易尽可能自由地流动。这一方面意味着消除壁垒,另一方面意味着保证个人、公司和政府了解世界上的贸易规则是什么,并使他们相信,政策不会发生突然的变化。《WTO协议》是涵盖范围广泛的各项活动的法律文本,冗长而复杂。但几个简单而根本的原则贯穿于所有这些文件,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多边贸易体制有五项主要原则: 一是非歧视性,即一国不应在其贸易伙伴之间造成歧视,它们都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也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其“国民待遇”。 二是更自由的贸易,即通过谈判不断减少贸易壁垒,这些壁垒包括关税、进口禁令或进口配额等有选择地限制数量的措施,以及繁文缛节、汇率政策等其他问题 三是可预见性,在世贸组织中越来越多的关税税率和市场规则受到约束,外国公司、投资者和政府应相信贸易壁垒不会随意增加。 四是促进公平竞争。不鼓励“不公平的”做法,如出口补贴和为获得市场份额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 五是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给予欠发达国家更长的调整时间、更多的灵活性和特殊权利。 上述原则显然有利于维护各个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利益,各国自然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国际组织。 三,相关性; 尽管区域贸易协定能够在区域内部推动贸易自由化,但相对于多边贸易体制,它仍是次优选择,只有在多边层面的自由化遇到阻力时才转而使用。若干现象表明,即使最强大的国家,也会因为多重贸易协定的谈判和实施而损伤其制度能力,并减弱对多边层面自由化的热情。尽管许多国家越来越关注于区域性贸易协定,但是从全球角度来看,多边体制仍不可完全被其所替代。 区域贸易协定的激增将使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区域贸易协定创造了既定利益,避免了优惠利益的压缩,但因此而产生的曲折复杂的规则却使国际贸易成本升高、环境复杂。尤其是当自由化所基于的优惠基础并不容于当前的最惠国待遇自由化时,其产生的贸易和投资扭曲威胁到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